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强专利>正文

气体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445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气体增压器,属于气体增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增压器。可广泛用于化工行业的气体加压、工业废气处理,可用于发电系统、液气混合系统、气体输送系统、真空系统等领域。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截面呈V形的回流槽(17),安装于其内部的动力传动轴(3)上左端设有半梯形桨叶装置(7),右端设有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半梯形桨叶装置(7)和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之间设有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10),半梯形桨叶装置(7)的左部设有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6)和气体导入桨叶装置(4),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气体出口(13)接有单向阀(14)。具有无往复运动部件、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排量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增压器,属于气体增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增压器。发电系统、发电 机系统、液气混合系统、气体输送系统、真空系统等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气体增压装置主要是在可密封容器内通过纯机械压缩的方式实现 气体增压的,增压鼓风机以逐级提高转速的方式来实现气体增压,真空泵是通过在可密封 容器内通过纯机械压缩的方式来实现真空,圆锥螺杆式、圆锥螺旋叶片式实现增压的方式 是以旋转产生涡流的方式实现气体增压的,这几种增压方式都因有相当部分能量用于气体 和机械、机械和机械、气体和气体之间的摩擦,而造成能量利用率低,且不能有效利用气体 自身存在的压强,多数增压装置设有往复运动部件,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却排量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往复运动部件、 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排量大的气体增压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气体增压器,包括动力机械、动力 连接装置、动力传动轴、锥形增压室壳体和筒形外支撑壳体,动力机械通过动力连接装置连 接动力传动轴左端,动力传动轴端安装于锥形增压室壳体内部,锥形增压室壳体外部套装 筒形外支撑壳体,其特征在于锥形增压室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截面呈V形的回流槽,安 装于其内部的动力传动轴上左端设有半梯形桨叶装置,右端设有气体导出桨叶装置,半梯 形桨叶装置和气体导出桨叶装置之间设有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半梯形桨叶装置的左部设 有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和气体导入桨叶装置,筒形外支撑壳体下部设有固定装置,锥形增 压室壳体右端的气体出口接有单向阀。所述的半梯形桨叶装置的叶片呈直角梯形,宽度沿轴线由气体入口向气体出口方 向递减,设有2 5组,均勻环绕在动力传动轴上,且横截面呈弧形、倾斜固定,每组两片左 右平行设置。所述的气体导入桨叶装置为多个倾斜且环绕固定在动力传动轴上的叶片,设置在 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的左端或右端。所述的气体导出桨叶装置叶片的形状及安装方式与半梯形桨叶装置一致,尺寸小 于半梯形桨叶装置的叶片尺寸。所述的筒形外支撑壳体的左端向筒体内部弯折,在筒体内部形成U形凹槽,U形凹 槽可遮盖住气体导入桨叶装置叶片的边缘。用以防止引入气体的向外扩散。所述的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和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均包括大、小两个圆环和多条 支撑条,大圆环固定于锥形增压室壳体的内壁,小圆环套装于传动轴上两个旋转轴承的外 部,支撑条呈放射状的连接大、小圆环。所述的半梯形桨叶装置与气体导出桨叶装置能够在锥形增压室壳体的空腔内自由旋转,与筒形外支撑壳体之间设有多个增压室壳体外支撑。所述的气体入口设置在锥形增压室壳体的大开口端,气体出口设置在锥形增压室 壳体的小开口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无需安装往复运 动部件,运动更平稳,且体积小便于安放;2、锥形增压室与半梯形桨叶装置的结合设置, 大口进、小口出的设计,既巧妙的改变了气体的容积又有效的增大了气体压力,同时气体 可连续不断的运动,可排出大量的高压气体;3、本专利技术还可通过简单的方法加工其部件 的工作接触面将其制成耐腐蚀的气体增压器,广泛用于腐蚀性气体的增压系统,如对乙醚 ((C2H5)2O)、硫化氧(H2S)、氯气(Cl2)或二氧化氮(NO2)等易燃易爆的毒性气体进行加压,将 其液化为液体,低温密封保存,运用该液化方式将腐蚀性气体压缩以便于工业应用中的保 存和运输,或运用此法回收或有效处理工业生产中排出的污染大气的废气等,用途广泛,效 率高、能耗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主视图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主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气体入、出口传动轴支架侧视图示意图。其中1、动力机械2、动力连接装置3、动力传动轴4、气体导入桨叶装置5、气体 入口 6、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7、半梯形桨叶装置8、锥形增压室壳体9、筒形外支撑壳体 10、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11、增压室壳体外支撑12、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3、气体出口 14、 单向阀15、固定装置16、旋转轴承17、回流槽18、冷凝罐19、冷凝罐限压阀20、液气混合 罐21、液气混合罐限压阀22、支撑条。图1 3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 3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1 2:该气体增压器,由动力机械1、动力连接装置2、动力传动轴3、气体导入桨叶装置 4、气体入口 5、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6、半梯形桨叶装置7、锥形增压室壳体8、筒形外支撑壳 体9、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10、增压室壳体外支撑11、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气体出口 13、 单向阀14、固定装置15、旋转轴承16和支撑条22组成。动力机械1通过动力连接装置2 连接动力传动轴3左端,动力传动轴3右端安装于锥形增压室壳体8内部,锥形增压室壳体 8外部套装筒形外支撑壳体9,两壳体形成的空隙之间设有多个增压室壳体外支撑11,筒形 外支撑壳体9和增压室壳体外支撑11用于分担锥形增压室壳体8内部增压后气体对锥形 增压室壳体8的压力,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截面呈V形的回流槽17,回流 槽17截面形状也可为C形、U形或半圆形,其中V形和C形的回流效果最好,安装于锥形增 压室壳体8内部的动力传动轴3上左端设有半梯形桨叶装置7,右端设有气体导出桨叶装 置12,半梯形桨叶装置7的叶片呈直角梯形,宽度沿轴线由气体入口 5向气体出口 13方向 递减,设有2 5组,均勻环绕在动力传动轴3上,且横截面呈弧形、倾斜固定,每组两片左 右平行设置,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叶片的形状及安装方式与半梯形桨叶装置7 —致,尺寸小于半梯形桨叶装置7的叶片尺寸,由于半梯形桨叶装置7与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的叶片 宽度均小于其所处位置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内径,因此两装置能够在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 空腔内自由旋转;半梯形桨叶装置7和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之间设有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 10,半梯形桨叶装置7的左部还设有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6,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6的左端 或右端设有气体导入桨叶装置4,气体导入桨叶 装置4为多个倾斜且环绕固定在动力传动 轴3上的叶片,同时筒形外支撑壳体9的左端向筒体内部弯折,在筒体内部形成U形凹槽, U形凹槽可遮盖住气体导入桨叶装置4叶片的边缘,用于防止气体的向外扩散,由于气体导 入桨叶装置4与半梯形桨叶装置7、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同轴转动,因此当其叶片的倾斜方 向与半梯形桨叶装置7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时,半梯形桨叶装置7叶片的弧形凸面面向气 体导入桨叶装置4,反之,半梯形桨叶装置7叶片的弧形凸面背向气体导入桨叶装置4 ;气体 入口 5设置在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大开口端,气体出口 13设置在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小开 口端,筒形外支撑壳体9下部设有固定装置15,锥形增压室壳体8右端的气体出口 13接有 单向阀14。如图2所示,该气体增压器右端的单向阀14可通过管道顺序连接冷凝罐18、冷凝 罐限压阀19、液气混合罐20和液气混合罐限压阀21。参照附图3:本专利技术的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6和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10均由大、小两个圆环和 多条支撑条22组成,大圆环固定于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内壁,小圆环套装于传动轴3上两 个旋转轴承16的外部,支撑条22呈放射状的连接大、小圆环,两小圆环尺寸相同,大圆环尺 寸可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体增压器,包括动力机械(1)、动力连接装置(2)、动力传动轴(3)、锥形增压室壳体(8)和筒形外支撑壳体(9),动力机械(1)通过动力连接装置(2)连接动力传动轴(3)左端,动力传动轴(3)右端安装于锥形增压室壳体(8)内部,锥形增压室壳体(8)外部套装筒形外支撑壳体(9),其特征在于: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截面呈V形的回流槽(17),安装于其内部的动力传动轴(3)上左端设有半梯形桨叶装置(7),右端设有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半梯形桨叶装置(7)和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之间设有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10),半梯形桨叶装置(7)的左部设有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6)和气体导入桨叶装置(4),筒形外支撑壳体(9)下部设有固定装置(15),锥形增压室壳体(8)右端的气体出口(13)接有单向阀(14)。

【技术特征摘要】
气体增压器,包括动力机械(1)、动力连接装置(2)、动力传动轴(3)、锥形增压室壳体(8)和筒形外支撑壳体(9),动力机械(1)通过动力连接装置(2)连接动力传动轴(3)左端,动力传动轴(3)右端安装于锥形增压室壳体(8)内部,锥形增压室壳体(8)外部套装筒形外支撑壳体(9),其特征在于锥形增压室壳体(8)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截面呈V形的回流槽(17),安装于其内部的动力传动轴(3)上左端设有半梯形桨叶装置(7),右端设有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半梯形桨叶装置(7)和气体导出桨叶装置(12)之间设有气体出口传动轴支架(10),半梯形桨叶装置(7)的左部设有气体入口传动轴支架(6)和气体导入桨叶装置(4),筒形外支撑壳体(9)下部设有固定装置(15),锥形增压室壳体(8)右端的气体出口(13)接有单向阀(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梯形桨叶装置(7)的叶 片呈直角梯形,宽度沿轴线由气体入口(5)向气体出口(13)方向递减,设有2 5组,均勻 环绕在动力传动轴(3)上,且横截面呈弧形、倾斜固定,每组两片左右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导入桨叶装置(4)为 多个倾斜且环绕固定在动力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