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3473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54
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涉及一种消防救援训练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训练平台真实性差,无法对救援人员的救援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型本体用于模拟飞机机身;座舱盖覆盖在模型本体上;模拟座椅固定在模型本体的空心腔内;模拟假人设置在模拟座椅上,模拟假人为待营救飞行员的载体;座舱盖电动开启机构采用电液推杆设计形式,并且以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开启座舱盖;控制箱设置在模型本体的空心腔内,用于整套训练平台的供电和控制;登机梯采用挂接方式与模型本体机身预留的挂点相连接;牵引杆设置在模型本体的前端,通过外挂车对牵引杆进行牵引,实现对整体平台的移动转场。有益效果为对救援人员的救援效果达到了有效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救援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舰载机破拆救援是舰面救援作业的重要内容;飞机在舰面发生异常情况,飞行员不能自主逃生时,就要立即实施救援,快速救出飞行员;救援有多种方法,从易到难,根据飞机的状态灵活掌握;对座舱盖实施机械破拆,是舰面救援必须掌握的技能;对于救援人员需要对救援工作进行训练,以实现在舰载机破拆救援时达到有效救援;有效救援的最重要因素是救援人员训练的水平、工具的有效性,以及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投入使用的速度,救援人员对于事故现场的恐惧感和压力感等心理方面的因素,也只能通过事前的周密计划和严格的训练克服;而现有的训练平台真实性差,无法对救援人员的救援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训练平台真实性差,无法对救援人员的救援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

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该训练平台包括模型本体、座舱盖、模拟假人、模拟座椅、座舱盖电动开启机构、控制箱、登机梯、牵引杆和辅助设备;

3、所述模型本体内部为空心腔,并且其顶部设有飞行员入口,模型本体用于模拟飞机机身,为训练提供真实的环境场地;

4、所述座舱盖覆盖在模型本体的飞行员入口处;

5、所述模拟座椅固定在模型本体的空心腔内;

6、所述模拟假人的重量同飞行员的体重相同,并且模拟假人设置在模拟座椅上,模拟假人为待营救飞行员的载体;

7、所述座舱盖电动开启机构采用电液推杆设计形式,并且以手动或电动的方式开启座舱盖;

8、所述控制箱设置在模型本体的空心腔内,用于整套训练平台的供电和控制;

9、所述登机梯采用挂接方式与模型本体机身预留的挂点相连接;

10、所述牵引杆设置在模型本体的前端,通过外挂车对牵引杆进行牵引,实现对整体平台的移动转场。

11、进一步的,所述模型本体包括模型机蒙皮、隔框、桁梁、长桁、加固拉杆、前支撑组件、紧固螺栓、锁紧机构、前起落架、指挥平台、护栏、斜梯、拉杆和后支撑组件;

12、所述模型机蒙皮采用点焊工艺焊接在隔框外表面,模型机蒙皮的厚度为2mm,并采用不锈钢材质;

13、所述隔框采用板筋结构,其整体弧线同真机一致;

14、所述桁梁用矩形方管制作,是整个机身的受力件,起到支撑机身的作用;

15、所述长桁作为隔框之间的连接件,并且承载模型机蒙皮;

16、所述加固拉杆将前支撑组件与桁梁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对前支撑组件的加固;

17、所述前支撑组件通过法兰结构用紧固件与桁梁连接在一起,前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机身重量,并且前支撑组件具备转向功能;

18、所述旋转锁紧机构与地面固定;

19、所述前起落架用来同真机一致的占位,给训练增加障碍物;

20、所述指挥平台作为训练时指挥员现场指挥的位置平台,采用钢结构制作,与桁梁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

21、所述斜梯的踏板采用防滑格栅制作,并带有钢制护栏,与指挥平台通过螺栓连接;

22、所述拉杆为后支撑组件做加强筋使用;

23、所述后支撑组件为两套,左右各一套,用于支撑整体重量,后支撑组件同前支撑组件共同组成整套平台的行走系统;后支撑组件配有移动定向轮,通过螺栓与桁梁连接固定。

24、进一步的,所述座舱盖包括固定部分组件、移动部分组件和破拆组件;

25、所述固定部分组件为三面闭合一面开口的框架结构,固定部分组件采用不锈钢或铝制方管压型焊接制成,并设有与电动开启机构连接接口;在固定部分组件的顶部设有两个吊环,用于安装和拆卸时吊装使用,固定部分组件四周设有光孔和螺纹孔,用于连接固定破拆组件;

26、所述移动部分组件为切割后需要移动的部件,移动部分组件设置在固定部分组件的开口端;

27、所述破拆组件为救援训练时的切割部件;破拆组件设置在固定部分组件与移动部分组件之间;破拆组件的材质选用有机玻璃,切割部位厚度为20mm,其他部位为10mm,破拆组件四周布置若干通孔,通过螺栓与固定部分组件连接。

28、进一步的,所述座舱盖还包括连接板;

29、所述连接板用于将固定部分组件、移动部分组件以及破拆组件固定在一起。

30、进一步的,所述座舱盖还包括夹紧机构;

31、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凹形槽、丝杆和减磨垫;

32、所述凹形槽的底端固定在模型本体的飞行员入口上,当座舱盖覆盖在模型本体的飞行员入口处时,座舱盖卡在凹形槽内;

33、所述丝杆的前端穿入凹形槽的侧壁,并于凹形槽的侧壁通过螺纹连接;

34、所述减磨垫的一侧设置在丝杆的前端,并且减磨垫的另一侧用于贴近座舱盖。

35、进一步的,所述座舱盖还包括多个传感器和信号采集器;

36、所述多个传感器沿着破拆组件的四周设置,用于采集不同切割处的位置信号;多个传感器的传感信号输出端与信号采集器的传感信号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器将位置信号发送至控制计算机。

37、进一步的,该训练平台还包括辅助设备;

38、所述辅助设备设置在模型本体的空心腔内;辅助设备包括舱内电路和油路;用于营救训练时进行相关操作的训练。

3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装置按1:1比例设计制造、训练平台逼真,可营造与在真机上训练相同的环境,体验真实;

40、(2)驾驶舱内与破拆相关的机构可高仿制造,或采用简易结构占位布置;

41、(3)驾驶舱破拆组件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体更换方便快捷;

42、(4)座舱盖具备遥控启动功能和就地手操启动功能;

43、(5)配置训练记录和训练评估功能,便于对训练效果进行检验和考核;

44、(6)满足了考核训练和日常训练不同的训练需求,同时降低了消耗器材的成本,对救援人员的救援效果达到了有效评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平台包括模型本体(1)、座舱盖(2)、模拟假人(3)、模拟座椅(4)、座舱盖电动开启机构(5)、控制箱(6)、登机梯(7)、牵引杆(8)和辅助设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本体(1)包括模型机蒙皮(1.1)、隔框(1.2)、桁梁(1.3)、长桁(1.4)、加固拉杆(1.5)、前支撑组件(1.6)、紧固螺栓(1.7)、锁紧机构(1.8)、前起落架(1.9)、指挥平台(1.10)、护栏(1.11)、斜梯(1.12)、拉杆(1.13)和后支撑组件(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盖(2)包括固定部分组件(2.1)、移动部分组件(2.2)和破拆组件(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盖(2)还包括连接板(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盖(2)还包括夹紧机构(2.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座舱盖(2)还包括多个传感器(2.4)和信号采集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平台还包括辅助设备(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平台包括模型本体(1)、座舱盖(2)、模拟假人(3)、模拟座椅(4)、座舱盖电动开启机构(5)、控制箱(6)、登机梯(7)、牵引杆(8)和辅助设备(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载机驾驶舱破拆救援训练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本体(1)包括模型机蒙皮(1.1)、隔框(1.2)、桁梁(1.3)、长桁(1.4)、加固拉杆(1.5)、前支撑组件(1.6)、紧固螺栓(1.7)、锁紧机构(1.8)、前起落架(1.9)、指挥平台(1.10)、护栏(1.11)、斜梯(1.12)、拉杆(1.13)和后支撑组件(1.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奎李久伟王成军宋子刚王卓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