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595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7
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它涉及齿轮箱密封技术领域。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齿轮箱在运行前串油和运行后停机串油的过程中存在齿轮箱静态漏油气的问题。本技术的迷宫式油封通过多个油封用连接件与齿轮箱箱体连接,迷宫式油封与第二道甩油环之间形成迷宫密封腔,迷宫式油封的内侧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圆环形凹槽,迷宫式油封的左半部分内侧设有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迷宫式油封的右半部分内侧设有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迷宫式油封的右侧设有防搅风板,防搅风板与迷宫式油封之间设有隔套块,隔套块和防搅风板均通过防搅风板用连接件与迷宫式油封连接。本技术用于防止机械设备无论在静止或运行过程的油或油气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齿轮箱密封,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垃圾焚烧汽轮机发电机组高速重载减速齿轮箱上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


技术介绍

1、现代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在百万兆瓦级别机组不断升级的环境背景下,要求齿轮箱的性能不断提升,尤其是齿轮箱的功率重载、齿轮和轴承的高线速度速等级。导致齿轮箱运行过程中内部油气混合物温度过高,对齿轮箱内部油气的密封性提出新的挑战。部分上述齿轮箱在运行前串油和运行后停机串油的过程中出现齿轮箱静态漏油气的现象。针对以上情况,本技术阐述了一种可双向旋转的高密性油封结构,不仅在齿轮箱运行期间高效密封,亦可有效解决齿轮箱防静态漏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齿轮箱在运行前串油和运行后停机串油的过程中存在齿轮箱静态漏油气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它包括防搅风板用连接件1、防搅风板2、隔套块3、迷宫式油封4和油封用连接件5,迷宫式油封4为圆环形块状结构,迷宫式油封4套设在轴上,迷宫式油封4通过多个油封用连接件5与齿轮箱箱体连接,迷宫式油封4与第二道甩油环d之间形成迷宫密封腔,迷宫式油封4的内侧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圆环形凹槽,位于所述圆环形凹槽左侧的迷宫式油封4的左半部分内侧设有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位于所述圆环形凹槽右侧的迷宫式油封4的右半部分内侧设有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迷宫式油封4的右侧设有防搅风板2,所述防搅风板2为圆环形板状结构,防搅风板2套设在第二轴段b的外部,防搅风板2与迷宫式油封4之间设有隔套块3,隔套块3和防搅风板2均通过防搅风板用连接件1与迷宫式油封4连接。

4、进一步地,迷宫式油封4为分体式迷宫式油封,分体式迷宫式油封包括上半环油封结构和下半环油封结构,上半环油封结构与下半环油封结构通过螺栓连接,上半环油封结构与下半环油封结构扣合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油封结构。

5、进一步地,迷宫式油封4通过油封定位安装止口与齿轮箱箱体配合,油封用连接件5为油封连接螺钉,迷宫式油封4通过多个油封连接螺钉与齿轮箱箱体连接,所述油封定位安装止口的深度为d。

6、进一步地,齿轮箱箱体内壁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一圆柱段的侧面之间形成沿轴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入口;迷宫式油封4的左侧端面为平面,迷宫式油封4的左侧端面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一圆柱段的右侧端面之间形成沿轴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的第一腔段,所述第一腔段的间隙为a;迷宫式油封4的左侧端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加工有截面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侧面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二圆柱段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沿径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的第二腔段,所述第二腔段的间隙为b;所述环形结构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二圆柱段的右侧端面之间形成沿轴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的第三腔段,所述第三腔段的间隙为c。

7、进一步地,迷宫密封腔的第二腔段的间隙b的宽度小于迷宫密封腔的第一腔段的间隙a的宽度。

8、进一步地,所述圆环形凹槽的宽度为h,第二道泄油沟g的宽度e和第一道泄油沟f的宽度j之和与圆环形凹槽的宽度h相等。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的内径与第一轴段a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的长度为f,所述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的内径与第二轴段b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的长度为g,第一轴段a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段b的外径,形成高度差k,差值k的范围为6~8mm。

10、进一步地,防搅风板用连接件1为防搅风板用连接螺钉,防搅风板2通过多个防搅风板用连接螺钉与迷宫式油封4连接。

11、进一步地,联轴器法兰外径小于防搅风板2外径,联轴器法兰与防搅风板2的外径差为8~12mm。

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3、1、本技术的轴上设置两道甩油环即第一道甩油环和第二道甩油环,齿轮箱运转时,将大部分油气甩向齿轮箱内壁,齿轮箱静止时阻止大部分油气向齿轮箱外爬行;

14、2、本技术的轴上的第二道甩油环与轴封本体之间的轴向和径向间隙配合形成迷宫密封腔,齿轮箱无论运行或者静止都让外泄的油气压力有所降低;

15、3、本技术的通过迷宫密封腔的油气继续爬行,经过迷宫密封本体的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f,压力逐级衰减;

16、4、本技术的越过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f的油顺着轴上的第二道泄油沟g从迷宫密封的回油孔流回箱体;

17、5、本技术的剩余油气被轴上的第三道甩油环e甩回齿轮箱内壁,流回箱体,即使齿轮箱静止时,由于第二轴段b高于第一轴段a,油受重力作用流回低处;

18、6、本技术的如若还有少部分油气继续向前爬行,经过迷宫密封本体的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g,压力逐级衰减,最终与齿轮箱外部压差为零,有效实现油气密封;

19、7、本技术的齿轮箱外部的轴封本体上设置防搅风板和隔套快,防搅风板的外径要略大于联轴器法兰外径,能够有效防止联轴器螺栓的搅风导致其向抽风漏油,隔套块使防搅风板与油封本体间形成一个大气压环境空间,使齿轮箱内外气压平衡。

20、8、对于以往高速重载齿轮箱在以下情况时,存在漏油或漏油气的弊端:

21、1设备正式运行前,在静止状态下进行串油;

22、2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停机后仍需进行短时间串油;

23、3设备在运行状态下。

24、本技术的针对设备存在以上漏油或漏油气的弊端,阐述了一种防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该油封能够有效的防止机械设备无论在静止或运行过程的油或油气泄露。

25、9、本技术可同样应用于航空、石油、化工、天然气工业用主机或齿轮箱等领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防搅风板用连接件(1)、防搅风板(2)、隔套块(3)、迷宫式油封(4)和油封用连接件(5),迷宫式油封(4)为圆环形块状结构,迷宫式油封(4)套设在轴上,迷宫式油封(4)通过多个油封用连接件(5)与齿轮箱箱体连接,迷宫式油封(4)与第二道甩油环(D)之间形成迷宫密封腔,迷宫式油封(4)的内侧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圆环形凹槽,位于所述圆环形凹槽左侧的迷宫式油封(4)的左半部分内侧设有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位于所述圆环形凹槽右侧的迷宫式油封(4)的右半部分内侧设有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迷宫式油封(4)的右侧设有防搅风板(2),所述防搅风板(2)为圆环形板状结构,防搅风板(2)套设在第二轴段(B)的外部,防搅风板(2)与迷宫式油封(4)之间设有隔套块(3),隔套块(3)和防搅风板(2)均通过防搅风板用连接件(1)与迷宫式油封(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迷宫式油封(4)为分体式迷宫式油封,分体式迷宫式油封包括上半环油封结构和下半环油封结构,上半环油封结构与下半环油封结构通过螺栓连接,上半环油封结构与下半环油封结构扣合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油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迷宫式油封(4)通过油封定位安装止口与齿轮箱箱体配合,油封用连接件(5)为油封连接螺钉,迷宫式油封(4)通过多个油封连接螺钉与齿轮箱箱体连接,所述油封定位安装止口的深度为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齿轮箱箱体内壁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一圆柱段的侧面之间形成沿轴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入口;迷宫式油封(4)的左侧端面为平面,迷宫式油封(4)的左侧端面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一圆柱段的右侧端面之间形成沿轴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的第一腔段,所述第一腔段的间隙为a;迷宫式油封(4)的左侧端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加工有截面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内侧面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二圆柱段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沿径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的第二腔段,所述第二腔段的间隙为b;所述环形结构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二圆柱段的右侧端面之间形成沿轴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的第三腔段,所述第三腔段的间隙为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迷宫密封腔的第二腔段的间隙b的宽度小于迷宫密封腔的第一腔段的间隙a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形凹槽的宽度为h,第二道泄油沟(G)的宽度e和第一道泄油沟F的宽度j之和与圆环形凹槽的宽度h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的内径与第一轴段(A)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的长度为f,所述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的内径与第二轴段(B)的外径相等,所述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的长度为g,第一轴段(A)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段(B)的外径,形成高度差k,差值k的范围为6~8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搅风板用连接件(1)为防搅风板用连接螺钉,防搅风板(2)通过多个防搅风板用连接螺钉与迷宫式油封(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联轴器法兰外径小于防搅风板(2)外径,联轴器法兰与防搅风板(2)的外径差为8~12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防搅风板用连接件(1)、防搅风板(2)、隔套块(3)、迷宫式油封(4)和油封用连接件(5),迷宫式油封(4)为圆环形块状结构,迷宫式油封(4)套设在轴上,迷宫式油封(4)通过多个油封用连接件(5)与齿轮箱箱体连接,迷宫式油封(4)与第二道甩油环(d)之间形成迷宫密封腔,迷宫式油封(4)的内侧面中部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圆环形凹槽,位于所述圆环形凹槽左侧的迷宫式油封(4)的左半部分内侧设有第一多重迷宫密封段,位于所述圆环形凹槽右侧的迷宫式油封(4)的右半部分内侧设有第二多重迷宫密封段,迷宫式油封(4)的右侧设有防搅风板(2),所述防搅风板(2)为圆环形板状结构,防搅风板(2)套设在第二轴段(b)的外部,防搅风板(2)与迷宫式油封(4)之间设有隔套块(3),隔套块(3)和防搅风板(2)均通过防搅风板用连接件(1)与迷宫式油封(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迷宫式油封(4)为分体式迷宫式油封,分体式迷宫式油封包括上半环油封结构和下半环油封结构,上半环油封结构与下半环油封结构通过螺栓连接,上半环油封结构与下半环油封结构扣合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形油封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迷宫式油封(4)通过油封定位安装止口与齿轮箱箱体配合,油封用连接件(5)为油封连接螺钉,迷宫式油封(4)通过多个油封连接螺钉与齿轮箱箱体连接,所述油封定位安装止口的深度为d。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动态和静态漏油可双向旋转高密性油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齿轮箱箱体内壁与第二道甩油环(d)的第一圆柱段的侧面之间形成沿轴向设置的迷宫密封腔入口;迷宫式油封(4)的左侧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晓镭陈钰洲王彦秋张润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零三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