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聚多巴胺微囊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92427 阅读:3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多巴胺微囊和制备方法。它是以碳酸钙微粒为模板,多巴胺为原料,按照多巴胺与碳酸钙模板的质量配比为(0.1;1-10∶1)进行制备而成。首先制备碳酸钙微粒作为模板,将多巴胺吸附于模板上,利用多巴胺的自聚合作用,在模板上形成聚多巴胺膜,反应一段时间,当模板上的聚多巴胺膜达到一定厚度后,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去除碳酸钙内核。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微囊,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避免了酸碱催化剂、有机溶剂的使用,原料易得,通过对组装不同层数而对膜的厚度控制也比较容易,颗粒大小可控,稳定性好,可重复性好,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是一种,具体为生物启 发下制备。
技术介绍
如今微囊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微反应器、药物载体、细胞和酶的包埋防护以及基因 转染等领域。传统的微囊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1)化学法,是指在液相中发生化学反应成 囊的方法。目前所采用的化学法主要有2种,即界面缩聚法与辐射化学法。虽能得到尺寸 较均一的微囊,但其尺寸往往难以调节。(2)物理化学法,本法在液相中成囊,即在囊芯物 和囊材的混合物中,加入另一种物质或采用其他适当的方法使囊材的溶解度降低而凝聚在 囊心物的周围,形成一个新相析出,故又称为相分离法。其特点是设备简单,高分子材料来 源广泛,适用于多种药物的微囊化,缺点是微囊粘连、聚集,过程可控性差。(3)物理及机械 法,主要是通过微胶囊囊壁材料的物理变化,结合一定的机械加工手段进行微囊制备,可控 性差。(4)层层自组装法,这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可在模板表面通过静电吸附或共价法进行 层层组装,对微囊的壁厚和释放特性实现精确调控。自然界中的蛘类自身可分泌一种蛋白可粘附于船舶、岩石等各种表面。此反应条 件温合,粘附力强。研究表明,在液体粘附蛋白发生交联作用固化过程中多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多巴胺微囊,其特征在于它是以碳酸钙微粒为模板,多巴胺为原料,按照多巴胺与碳酸钙模板的质量配比为0.1∶1~10∶1进行制备而成,工艺步骤:含有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备PSS掺杂的碳酸钙CaCO↓[3](PSS)胶体微粒,CaCO↓[3]与PSS复合,表示为:CaCO↓[3](PSS);将该微粒用Tris-HCl缓冲溶液溶解分散,并加入多巴胺,在CaCO↓[3](PSS)微粒表面吸附多巴胺并使多巴胺自聚合得到核壳结构的微粒;核壳结构的微粒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搅拌反应,水洗涤,离心分离;重复以上过程,除去碳酸钙得自组装而成的聚多巴胺微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聚多巴胺微囊,其特征在于它是以碳酸钙微粒为模板,多巴胺为原料,按照多巴胺与碳酸钙模板的质量配比为0.1∶1~10∶1进行制备而成,工艺步骤含有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的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备PSS掺杂的碳酸钙CaCO3(PSS)胶体微粒,CaCO3与PSS复合,表示为CaCO3(PSS);将该微粒用Tris HCl缓冲溶液溶解分散,并加入多巴胺,在CaCO3(PSS)微粒表面吸附多巴胺并使多巴胺自聚合得到核壳结构的微粒;核壳结构的微粒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搅拌反应,水洗涤,离心分离;重复以上过程,除去碳酸钙得自组装而成的聚多巴胺微囊。2.一种聚多巴胺微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浓度为0.2 0. 5M的氯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使其浓 度为2 3mg/mL ;配制和氯化钙等摩尔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分别过滤后,各取15 25mL氯 化钙溶液和等体积的碳酸钠溶液,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忠义张蕾石家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