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系统及连续制冷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083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系统及连续制冷的方法,属于太阳能转换技术领域。在太阳能辐射充足时,利用太阳热能驱动制冷机制冷,并将多余太阳热能通过溶液蒸发、气化、液化转化为高纯度液体制冷工质,在常温下储存。这时,太阳能集热器、制冷机各部分均处于工作状态,称大循环。夜晚或阴雨天太阳能辐射不足时,利用储存的高纯度液体制冷工质进入蒸发器蒸发制冷,这时,制冷系统只有蒸发器和吸收器在工作,称小循环。同时,在大循环时储存的稀溶液不断地进入吸收器,维持吸收能力。吸收蒸气后的浓溶液进入浓溶液储罐,在下一个大循环中使用。其优点是,可在太阳辐射能不稳定的情况下,实现全天候无辅助能源的太阳能驱动连续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转换与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 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利用该系统进行连续制冷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制冷和空调
,一般都采用电能驱动制冷机制冷等。这种方法电能消 耗量大,制冷成本高,不利于保护环境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了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消 耗,考虑使用太阳能作为驱动能源,但是由于太阳能有昼夜和阴晴等变化,是一种间歇性和 不稳定性的能源,所以对丰富太阳能的储存成为制冷的关键问题,在已有的利用太阳能制 冷方法中很少有考虑高效的储能方法。常用的储能方法,主要利用蓄热水箱或相变蓄热的方法对太阳能的热能进行储 存。在一定制冷量要求下,蓄热水箱的体积较大,给安装、使用带来不便,还要考虑水箱的保 温。在使用相变蓄热的方法中相变材料的使用性能随着使用次数会降低,相变蓄热装置也 要考虑保温,会增加成本并会有能量损失。还有一种太阳热能驱动的储能制冷方法中提到,利用太阳能直接加热工作溶液并 转换成制冷潜能储存,在需要冷能时,将储存的制冷潜能转换成所需的冷能。这种太阳能制 冷方法存在不足其一、太阳能集热器采用工作溶液作为集热和换热介质,只能实现部分蒸 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6)和吸收器(10);太阳能集热装置内设置有换热介质,发生器(1)内设置有制冷工质;太阳能集热装置通过内置有换热介质的第一管道(28)与设置在发生器(1)内部的第一换热管(45)进口相通连接,第一换热管(45)出口通过内置有换热介质的第二管道(29)与太阳能集热装置相通连接;发生器上部(1)通过第三管道(30)与冷凝器(2)上部相通连接,冷凝器(2)下部通过第四管道(31)与蒸发器(6)相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31)通过第五管道(32)与制冷工质储罐(3)相通连接;蒸发器(6)上部通过第六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6)和吸收器(10);太阳能集热装置内设置有换热介质,发生器(1)内设置有制冷工质;太阳能集热装置通过内置有换热介质的第一管道(28)与设置在发生器(1)内部的第一换热管(45)进口相通连接,第一换热管(45)出口通过内置有换热介质的第二管道(29)与太阳能集热装置相通连接;发生器上部(1)通过第三管道(30)与冷凝器(2)上部相通连接,冷凝器(2)下部通过第四管道(31)与蒸发器(6)相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31)通过第五管道(32)与制冷工质储罐(3)相通连接;蒸发器(6)上部通过第六管道(33)与吸收器(10)上部相通连接;发生器(1)下部分别通过第十一管道(38)和第十管道(37)与吸收器(10)、稀溶液储罐(16)相通连接,稀溶液储罐(16)通过第十二管道(39)与吸收器(10)相通连接;所述第十一管道(38)上还通过第十四管道(41)与浓溶液储罐(12)相通连接;设置在蒸发器(6)内部的第三换热管(47)与冷暖风机(9)相通连接,第三换热管(47)内置有载冷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为太阳能重力 热管集热器(18),该太阳能重力热管集热器(18)由多个真空热管组成,每个真空热管包括 玻璃管(21)和重力热管(22),重力热管(22)内密封有水质工作液;多个玻璃管(21)的上 方设置有一个腔体(26 );重力热管(22 )的蒸发段(23 )位于玻璃管(21)内,冷凝段(24 )位 于腔体(26)内;重力热管(22)的蒸发段(23)与玻璃管(21)之间设置有集热元件,重力热 管(22 )的冷凝段(24 )与腔体(26 )之间充满换热介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凝器(2)内设置有第二换热管 (46),吸收器(10)内设置有第四换热管(48);第四换热管(48)进口通过第十五管道(42)与 冷却塔(19 )连接,第四换热管(48 )出口通过第十六管道(43 )与第二换热管(46 )的进口相 通连接,第二换热管(46)出口通过第十七管道(44)与冷却塔(19)连接;所述第十五管道 (42)上设置有冷却泵(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蒸发器(6)内部的第三换热 管(47)进口通过第八管道(35)与冷暖风机(9)相通连接,第三换热管(47)出口通过第九 管道(36 )与冷暖风机(9 )相通连接,所述第九管道(36 )上设置有载冷剂泵(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管道(38)上设置有发生 泵(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管道(31)与第六管道 (33)均通过第一热交换器(4);第一热交换器(4)与蒸发器(6)之间的第四管道(31)上还 设置有第一节流阀(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十一管道(38)与第十二管道 (39)均通过第二热交换器(14);第二热交换器(14)与吸收器(10)之间的第十二管道(39) 上设置有第二节流阀(15)。8.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系统进行连续制冷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太阳能工质储能连续制冷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 器(6)和吸收器(10);太阳能集热装置内设置有换热介质,发生器(1)内设置有制冷工质; 太阳能集热装置通过内置有换热介质的第一管道(28)与设置在发生器(1)内部的第一换热管(45)进口相通连接,第一换热管(45)出口通过内置有换热介质的第二管道(29)与太 阳能集热装置相通连接;发生器上部(1)通过第三管道(30)与冷凝器(2)上部相通连接,冷凝器(2)下部通过 第四管道(31)与蒸发器(6)相通连接;所述第四管道(31)通过第五管道(32)与制冷工质 储罐(3)相通连接;蒸发器(6)上部通过第六管道(33)与吸收器(10)上部相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平王旭飞张鹏超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