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托辊组,尤其是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在其输送倾角为24°以上时,其托辊组的槽形 角为60°,现在使用的托辊组为前两辊与水平夹角为25°,后两辊与水平夹角成60°,前 后辊成平行布置,这样在两前辊之间形成一道缝隙,此缝隙在输送带运行过程中,其前托辊 边缘易将输送带割裂,造成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无接缝托辊组,它避免了托辊边缘 割裂输送带的情况,解决了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带式输送机的无接缝托辊组,包括槽钢、两个前辊、两 个后辊及支板,前辊及后辊的两端通过支板固定在槽钢上,两个前辊及两个后辊均为角度 交错排列的结构,左侧的前辊与右侧的后辊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夹角相同,右侧的前辊与 左侧的后辊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夹角相同;并且左侧的前辊与右侧的后辊在输送纵向的中 心线上部分重叠。夹角为20 40°,夹角为50 75°。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合理的托辊布置,将 前辊及后辊采用角度交错排列的方式,使前辊及后辊在输送纵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无接缝托辊组,包括槽钢(1)、两个前辊(2)、两个后辊(3)及支板(4),前辊(2)及后辊(3)的两端通过支板(4)固定在槽钢(1)上,其特征在于:两个前辊(2)及两个后辊(3)均为角度交错排列的结构,左侧的前辊(2)与右侧的后辊(3)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夹角(α)相同,右侧的前辊(2)与左侧的后辊(3)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夹角(β)相同;并且左侧的前辊(2)与右侧的后辊(3)在输送纵向的中心线上部分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无接缝托辊组,包括槽钢(1)、两个前辊(2)、两个后辊(3)及支板(4),前辊(2)及后辊(3)的两端通过支板(4)固定在槽钢(1)上,其特征在于两个前辊(2)及两个后辊(3)均为角度交错排列的结构,左侧的前辊(2)与右侧的后辊(3)的轴线与水平线之间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定国,刘敬仁,付翔,丁红平,陈桂琴,杨长江,李发祥,陈礼敏,胡成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宏狮煤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