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极板上装小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极板上装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218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01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半导体技术领域的一种极板上装小车,旨在解决现有铜箔卷搬运安装至加工设备上,存在较大的搬运难度及安全等问题。其包括转动模组和上装模组;上装模组通过转动模组转动连接于小车上;转动模组的回转轴承的外圈与小车连接,内圈与上装模组连接;上装模组上安装的固定件和小车上的定位件配合进行锁固;上装模组中的固定框架上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导轨滑动连接;第一导向轴转动连接于固定框架上,第一导向轴的轴身上设有的第一凸轮轴承嵌于高度调节块内;连接板的前后端对应设有固定轴和第一导轨;连接板上的第二凸轮轴承能够沿着高度调节块的高度调节台滚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铜箔卷搬运和安装,实现自动化快捷的运输,效率高且安全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板上装小车,属于半导体的搬运上装。


技术介绍

1、现有搬运小车仅仅将铜箔卷简单运输至铜箔加工设备,再经过人工配合对准装配;耗时时间长,人工成本过于高昂,且不利于工人操作安全。现有小车在防尘等级为千兆车间使用,无法实现铜箔卷快速安装到客户加工设备中,且现实中是人工吊装,效率慢,安全系数低。

2、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极板上装小车,便于铜箔卷放置于小车上,且方便人工操作对接至铜箔卷加工设备,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易上装。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极板上装小车,包括转动模组和上装模组;所述转动模组转动连接于所述小车上;所述上装模组固定于所述转动模组的上方;

4、所述转动模组包括回转轴承、固定件和定位件;所述回转轴承的外圈固定于所述小车上,内圈与所述上装模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上装模组上;多个所述定位件等间距环设于小车上;驱使所述内圈转动带动所述上装模组转动至使得所述固定件与任一所述定位件配合锁固;

5、所述上装模组包括固定框架、第一导向轴、连接板、高度调节块和第一导轨;所述固定框架上设有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轴身上设有的第一凸轮轴承嵌于所述高度调节块内;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有固定轴,后端设有所述第一导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的第二凸轮轴承挂置于所述高度调节块上的高度调节台上;驱动所述第一导向轴带动所述第一凸轮轴转动,使得所述高度调节块上的第一导轨沿着所述第一滑块前后移动,且第二凸轮轴承带动所述连接板沿着所述高度调节台的坡度上下移动。

6、进一步的,还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连接板上;限位螺栓的一端锁固于所述第二导轨上,另一端穿通所述固定框架通过旋固限位螺母进行限位。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固定端置于第一滚珠轴承座内;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

8、进一步的,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转动端通过固定夹垂直连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辅助操作组件;所述辅助操作组件包括辅助板、旋钮支座、拉簧支柱和拉簧;所述辅助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转动端穿通所述辅助板与所述第一手柄连接;两个旋钮支座分别固定于所述辅助板上,压纹旋钮旋固连接在旋钮支座上,使得第一导向轴受限于两个压纹旋钮限制范围内转动;一拉簧立柱设于所述辅助板上,位于第一手柄的上端右侧;另一拉簧立柱设于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拉簧立柱上。

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板的前端连接有l型折板;所述l型折板上开设有装配孔;第二滚珠轴承座嵌设于装配孔内;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轴身与所述第二滚珠轴承座内的滚珠轴承穿通固连。

11、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模组;所述导向模组包括导向板、导向方管、圆柱挡块和销;两所述导向板分别安装至铜箔卷加工设备上;两所述导向方管分别固定于所述小车的前端的两连接架上;所述圆柱挡块通过销转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方管的外端口处;小车进入两所述导向板之间后,圆柱挡块分别沿着两所述导向板的内侧滚动。

12、进一步的,还包括精定位模组;所述精定位模组包括第二导向轴、第二手柄、带座轴承和第一定位柱;所述带座轴承固定于小车的轴向上;第二导向轴穿通所述带座轴承,且第二导向轴的前端伸出小车前端,与第一定位柱垂直连接,后端靠近小车操作端垂直连接有90°转向器;所述90°转向器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轴的前端设有传感器检知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极板上装小车,能够通过转动模组上的回转轴承转动,调节上装模组的方向,利于工人便于将铜箔卷插装在上装模组的固定轴上;当将小车移动至装配的铜箔卷加工设备对面,驱动第一导向轴转动,使得第一第一凸轮轴承推动高度调节块通过第一导轨作用沿着所述第一滑块前后移动,进行细微调节固定轴与装配的铜箔卷加工设备的距离;且同时至于高度调节台上的第二凸轮轴承,沿着高度调节台的高度起伏的调节面滚动,使得固定轴上下调节,便于与铜箔卷加工设备完成对接,将铜箔卷通过固定轴移送安装至铜箔卷加工设备上。整个调节过程简单,减少人工安装,且能够便于操作人员快速将铜箔卷对接安装在铜箔卷加工设备上。

16、利用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分别连接至固定框架和连接板上,当连接板上下移动时,第二滑块相对第二导轨上下移动,保证上下移动调节的稳定性。

17、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导向模组和精准定位模组;利用导向模组,可便于小车对准需装配的铜箔卷加工设备;再根据驱动第二手柄转动,使得第二导向轴端头连接的定位柱与铜箔卷加工设备进行锁固,稳定小车,更便于配合上装模组的精准安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模组和上装模组;所述转动模组转动连接于小车上;所述上装模组固定于所述转动模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连接板上;限位螺栓的一端锁固于所述第二导轨上,另一端垂直置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滑槽内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固定端置于第一滚珠轴承座内;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转动端通过固定夹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操作组件;所述辅助操作组件包括辅助板、旋钮支座、拉簧支柱和拉簧;所述辅助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转动端穿通所述辅助板与所述第一手柄连接;两个旋钮支座分别固定于所述辅助板上,压纹旋钮旋固连接在旋钮支座上,使得第一导向轴受限于两个压纹旋钮限制范围内转动;一拉簧立柱设于所述辅助板上,位于第一手柄的上端右侧;另一拉簧立柱设于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拉簧立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的前端连接有L型折板;所述L型折板上开设有装配孔;第二滚珠轴承座嵌设于装配孔内;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轴身与所述第二滚珠轴承座内的滚珠轴承穿通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模组;所述导向模组包括导向板、导向方管、圆柱挡块和连接销;两所述导向板分别安装至铜箔卷加工设备上;两所述导向方管分别固定于所述小车的前端的两连接架上;所述圆柱挡块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方管的外端口处;小车进入两所述导向板之间后,圆柱挡块分别沿着两所述导向板的内侧滚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精定位模组;所述精定位模组包括第二导向轴、第二手柄、带座轴承和第一定位柱;所述带座轴承固定于小车的轴向上;第二导向轴穿通所述带座轴承,且第二导向轴的前端伸出小车前端,与第一定位柱垂直连接,后端靠近小车操作端垂直连接有90°转向器;所述90°转向器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架之间设有固定板;第三滚珠轴承座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中心位置的装配孔内;所述第二导向轴的轴身与所述第三滚珠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与所述第三滚珠轴承座对应的所述小车的前端面上设有第四滚珠轴承座;所述第二导向轴的轴身与所述第四滚珠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所述固定板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定位柱。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轴的前端设有传感器检知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模组和上装模组;所述转动模组转动连接于小车上;所述上装模组固定于所述转动模组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连接板上;限位螺栓的一端锁固于所述第二导轨上,另一端垂直置于所述固定框架上的滑槽内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固定端置于第一滚珠轴承座内;所述第一滚珠轴承座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转动端通过固定夹垂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操作组件;所述辅助操作组件包括辅助板、旋钮支座、拉簧支柱和拉簧;所述辅助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第一导向轴的转动端穿通所述辅助板与所述第一手柄连接;两个旋钮支座分别固定于所述辅助板上,压纹旋钮旋固连接在旋钮支座上,使得第一导向轴受限于两个压纹旋钮限制范围内转动;一拉簧立柱设于所述辅助板上,位于第一手柄的上端右侧;另一拉簧立柱设于所述第一手柄上;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拉簧立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板上装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板的前端连接有l型折板;所述l型折板上开设有装配孔;第二滚珠轴承座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立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鲁安特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