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组合成型工艺、鞋类配件和鞋子制造技术_技高网

组合成型工艺、鞋类配件和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18941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成型工艺、鞋类配件和鞋子,属于鞋类配件生产工艺技术领域,组合成型工艺包括:提供成型模具、第一发泡料、上鞋片、鞋帮围片和鞋底围片,成型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上模设有第一鞋帮成型面和第一鞋底成型面,第一下模设有第二鞋帮成型面和第二鞋底成型面;将上鞋片贴合于第一鞋帮成型面和第一鞋底成型面;对鞋帮围片作成型处理,以使得鞋帮围片附着有加固层;将鞋帮围片对应第二鞋帮成型面贴合,将鞋底围片对应第二鞋底成型面贴合;将第一发泡料添加至第一下模,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合模;保压第一预设时间后,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分离,以获取鞋帮与鞋底的组合体,鞋帮与鞋底一体成型,兼顾鞋底弹性和鞋帮支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配件生产工艺,特别涉及组合成型工艺、鞋类配件和鞋子


技术介绍

1、鞋后帮是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人体的脚后跟起到包裹和支撑作用,对提高用户的穿着体验、脚部保护起重要作用。传统工艺中对于鞋后帮大多采用车缝成型工艺制作,使得片材与片材的连接处产生车缝线,易对人体造成剐蹭,且制作流程复杂。

2、在目前的制鞋工艺中,鞋底和鞋帮大多是各自单独成型的,而后通过粘接、车缝等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易导致制鞋工艺的复杂化,鞋底与鞋帮的连接稳定性较差,长时间穿着后鞋底与鞋帮的连接处易出现开胶、缝纫线松弛等问题。

3、相关技术中,部分橡胶鞋采用发泡成型的工艺进行制备,以使得鞋底、鞋前帮和鞋后帮一次成型并连接为一体,但此类工艺仅能适用于橡胶鞋,难以满足运动鞋、皮鞋等鞋类的生产需求,且此种工艺难以兼顾鞋底的弹性以及鞋帮的支撑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组合成型工艺,有利于实现鞋帮与鞋底的一体成型,并兼顾鞋底的弹性和鞋帮的支撑性。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鞋类配件。

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鞋子。

4、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组合成型工艺,包括:提供成型模具、第一发泡料、上鞋片、鞋帮围片和鞋底围片,成型模具包括第一上模和第一下模,第一上模的分型面设有相连接的第一鞋帮成型面和第一鞋底成型面,第一下模的分型面设有相连接的第二鞋帮成型面和第二鞋底成型面;p>

5、将上鞋片贴合于第一鞋帮成型面和第一鞋底成型面;

6、对鞋帮围片作成型处理,以使得鞋帮围片附着有加固层;

7、将鞋帮围片对应第二鞋帮成型面贴合,将鞋底围片对应第二鞋底成型面贴合,鞋底围片的后沿与鞋帮围片的下沿连接;

8、将第一发泡料添加至第一下模,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合模,以围成模腔,第一发泡料在模腔内发泡;

9、保压第一预设时间后,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分离,以获取鞋帮与鞋底的组合体。

10、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合成型工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生产时,工人可对鞋帮围片作成型处理,以使得鞋帮围片附着有加固层,以增强鞋帮围片的硬度,并将鞋帮围片对应第二鞋帮成型面放置,鞋帮围片对应鞋帮设置,有利于增强对人体的脚后跟的包裹和支撑性能,将鞋底围片对应第二鞋底成型面放置,鞋底围片的后沿与鞋帮围片的下沿连接,上鞋片贴合于第一鞋帮成型面和第一鞋底成型面处,然后可往第一下模处添加第一发泡料,当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对接、合模后,第一鞋帮成型面与第二鞋帮成型面相对设置,以用于成型鞋帮,第一鞋底成型面与第二鞋底成型面相对设置,以用于形成鞋底,第一上模与第一下模共同围成模腔,第一发泡料在模腔内发泡成型,在第一发泡料的膨胀作用下,有利于上鞋片成型与第一鞋帮成型面和第一鞋底成型面相适配的形状和结构,鞋帮围片成型与第二鞋帮成型面相适配的形状和结构,鞋底围片成型与第二鞋底成型面相适配的形状和结构,且第一发泡料填充满整个模腔,第一发泡料形成的胶层夹设于上鞋片与鞋帮围片和鞋底围片之间,使得成型的鞋帮与鞋底连接为一体,即鞋帮与鞋底一体成型制件,有利于提高鞋帮与鞋底的连接稳定性,相较于将鞋帮与鞋底单独制作再连接的方式而言,有利于简化制鞋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且在加固层的加固作用下,使得鞋帮的硬度大于鞋底的硬度,以实现鞋帮对人体脚后跟的支撑性能,并保持鞋底的弹性,对于各种鞋子的适用性更强。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鞋帮围片作成型处理,包括:

12、提供第二上模、第二下模和第二发泡料,第二上模的分型面设有第三鞋帮成型面,第二下模的分型面设有第四鞋帮成型面;

13、将鞋帮围片贴合于第四鞋帮成型面上;

14、将第二发泡料添加至鞋帮围片的上方,第二上模与第二下模合模,以围成型腔,第二发泡料在型腔内发泡;

15、保压第二预设时间后,第二上模与第二下模分离。

16、具体的,第二上模设有第三鞋帮成型面,第二下模设有第四鞋帮成型面,第四鞋帮成型面与第三鞋帮成型面适配,将鞋帮围片贴合于第四鞋帮成型面上,并将第二发泡料添加至鞋帮围片的上方,第二上模与第二下模合模,以使得第二发泡料发泡并与鞋帮围片连接为一体,在型腔的限制作用下,以使得第二发泡料发泡并形成附着在鞋帮围片表面的加固层,在加固层的连接作用下,以使得鞋帮围片具有凹陷的三维形状,以提高鞋帮围片与第二鞋帮成型面的适配度,有利于实现鞋帮围片与第二鞋帮成型面的全面贴合和适配,配合第一发泡料的膨胀作用下,以实现鞋帮围片形成与第二鞋帮成型面相适配的形状和结构,且在第一发泡料的连接作用下,以使得鞋帮围片与鞋底围片连接为一体,有利于提高鞋帮与鞋底的一体性,且第二发泡料形成的加固层,有利于增强鞋帮对人体脚跟的保护性能和支撑性能,而第一发泡料形成的胶层,使得鞋帮和鞋底的内层较为柔软,以提高用户穿着的舒适性,该组合成型工艺通过对鞋帮围片作发泡处理,以使得鞋帮围片与鞋底围片形成硬度差,并在第一发泡料的连接作用下连接为一体,从而兼顾鞋底的弹性和鞋帮的支撑性。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上模或第二下模包括壳体和模芯,壳体设有凹陷设置的容置槽,模芯与壳体可拆连接,模芯与容置槽相适配,模芯能够嵌设连接于容置槽。

18、考虑到传统的模具是整块的模具钢材料制件,并通过金属加工机器精细化制作完成,传统模具的精细化加工时间较长,会导致高昂的开模费用,且普通金属加工机器得到的模具难以满足一些结构和形状比较复杂的鞋后帮的成型需求,第二上模或第二下模包括壳体和模芯,模芯能与壳体的容置槽可拆连接,当模芯与壳体组装时,模芯嵌设连接于容置槽内,该第二下模可用于发泡成型工艺,工人可将鞋帮围片覆盖在模芯上方,配合第二发泡料的膨胀,鞋帮围片与第四鞋帮成型面贴合,从而使得鞋帮围片形成与第四鞋帮成型面相适配的形状和结构,有利于使得鞋帮围片成型后的表面形状和结构与第四鞋帮成型面更为吻合,精准度更高,当需要对鞋后帮形状和结构进行改动时,可对模芯重新设计、开模,并将新设计的模芯与壳体组装,即可用于对新鞋后帮的生产,有利于降低第二上模或第二下模的加工时间和开模成本,且单独对模芯进行设计、制作,有利于降低壳体对机械加工的干扰,从而使得模芯的结构和形状制作更为灵活,以满足各种结构和形状的鞋后帮的成型需求。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下模还设有第一抽气通道,第四鞋帮成型面设有多个第一吸气孔,第一抽气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吸气孔连通,第一抽气通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抽气口。

20、第一抽气口能通过软管与外设的抽气泵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吸气孔产生负压,使得鞋帮围片紧贴于第四鞋帮成型面,配合第二发泡料的膨胀,从而使得鞋帮围片形成与第四鞋帮成型面相适配的形状和结构,通过负压吸气的方式,有利于使得鞋帮围片成型后的表面形状和结构与第四鞋帮成型面更为吻合,精准度更高,并避免鞋帮围片表面产生褶皱的问题出现。

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二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鞋帮围片(520)作成型处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模或所述第二下模(600)包括壳体(610)和模芯(620),所述壳体(610)设有凹陷设置的容置槽,所述模芯(620)与所述壳体(610)可拆连接,所述模芯(620)与所述容置槽相适配,所述模芯(620)能够嵌设连接于所述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模(600)还设有第一抽气通道(640),所述第四鞋帮成型面(621)设有多个第一吸气孔,所述第一抽气通道(6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抽气通道(64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抽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模(600)还包括第一环形框,所述第二下模(600)设有围绕所述第四鞋帮成型面(621)设置的第一环形槽(630),所述第一环形框与所述第一环形槽(630)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鞋帮成型面(220)和所述第二鞋底成型面(210)均设有多个第二吸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围片(510)的后沿与所述鞋帮围片(520)的下沿呈交叠布置,并粘接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鞋帮成型面(120)和所述第一鞋底成型面(110)均设有多个第三吸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上鞋片抵接于所述第一鞋帮成型面(120)和所述第一鞋底成型面(110),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上鞋片抵接于所述第一鞋帮成型面(120)和所述第一鞋底成型面(110),包括:

11.鞋类配件,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制得。

12.鞋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配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鞋帮围片(520)作成型处理,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模或所述第二下模(600)包括壳体(610)和模芯(620),所述壳体(610)设有凹陷设置的容置槽,所述模芯(620)与所述壳体(610)可拆连接,所述模芯(620)与所述容置槽相适配,所述模芯(620)能够嵌设连接于所述容置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模(600)还设有第一抽气通道(640),所述第四鞋帮成型面(621)设有多个第一吸气孔,所述第一抽气通道(6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孔连通,所述第一抽气通道(64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抽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模(600)还包括第一环形框,所述第二下模(600)设有围绕所述第四鞋帮成型面(621)设置的第一环形槽(630),所述第一环形框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林韦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恩浩内衣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