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撑开器具,特别涉及撑开装置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1、目前鞋子的鞋后帮大多是采用车缝成型工艺将内外多个片材连接为一体,车缝连接的鞋后帮在鞋口处会形成车缝线,车缝线易对人体脚部造成剐蹭,且影响产品美观性。
2、相关技术中,少数企业采用先制备内芯和外鞋套,并将内芯穿入外鞋套的内腔,再使得内芯与外鞋套连接为一体的方式,以制备鞋后帮,从而消除鞋后帮在鞋口处的车缝线。
3、目前,将内芯穿入外鞋套内腔的操作完全依赖人工完成,工人需要保持外鞋套的撑开状态,再将内芯逐步穿入外鞋套的内腔,然后调整内芯与外鞋套的套合位置,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批量生产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撑开装置,有利于辅助工人将内芯置入外鞋套的内腔,以提高鞋后帮的生产效率。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生产工艺。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撑开装置,包括:座体;第一夹头,与座体连接,第一夹头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第二夹头,与座体活动连接,第二夹头能够相对第一夹头靠近或远离,第二夹头包括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第三夹爪与第一夹爪相对设置,第四夹爪与第二夹爪相对设置;张合驱动,与第一夹头传动连接,以驱使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张开,并形成第一置入口,张合驱动与第二夹头传动连接,以驱使第三夹爪与第四夹爪张开,并形成第二置入口。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撑开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设有朝第二夹头弯曲的第一弯钩部,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均设有朝第一夹头弯曲的第二弯钩部。
6、考虑到鞋后帮或内芯的形状呈弯曲的拱形设置,为了提高外鞋套撑开的内腔与内芯的适配度,该撑开装置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设有朝第二夹头弯曲的第一弯钩部,适配的,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均设有朝第一夹头的第二弯钩部,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均穿入外鞋套的内腔后,在张合驱动的驱动作用下,以使得外鞋套撑开,并使得外鞋套张紧,外鞋套形成与第一弯钩部和第二弯钩部适配的形状,以使得外鞋套撑开呈拱形设置,可便于工人将内芯置入外鞋套的内腔,有利于简化将内芯置入外鞋套内腔的操作流程,以减少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弯钩部能够与第二弯钩部对接,以共同围成拱形;和/或,
8、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均呈片状;和/或,
9、第一夹爪的宽度大于第二夹爪的宽度,第三夹爪的宽度大于第四夹爪的宽度。
10、可选的,第一弯钩部能够与第二弯钩部对接,以共同围成拱形,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均穿入外鞋套的内腔后,在张合驱动的驱动作用下,以使得外鞋套撑开,并使得外鞋套张紧,外鞋套形成与第一弯钩部和第二弯钩部适配的形状,以使得撑开的外鞋套及内腔呈拱形设置,可便于工人将内芯置入外鞋套的内腔,有利于简化将内芯置入外鞋套内腔的操作,以减少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第一弯钩部能够与第二弯钩部对接,有利于使得外鞋套及内腔的撑开后的形状与内芯的适配度更高,且有利于避免在内芯穿入的过程中外鞋套脱出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问题出现;可选的,第一夹爪、第二夹爪、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均呈片状,有利于增大内腔撑开口径的宽度,可便于工人将内芯穿过内腔的开口,以使得内芯置入外鞋套的内腔,有利于减小外鞋套与内芯接触而对内芯产生的摩擦力,有利于简化将内芯置入外鞋套内腔的操作流程,以减少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可选的,考虑到内芯的上端承受人体的脚跟的压力较大,部分内芯上端的厚度大于下端的厚度,该撑开装置的第一夹爪的宽度大于第二夹爪的宽度,第三夹爪的宽度大于第四夹爪的宽度,以使得内腔撑开后的上端口径大于下端口径,以提高内芯与外鞋套内腔的适配度,有利于简化将内芯置入外鞋套内腔的操作流程,以减少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座体包括导柱,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均与导柱转动连接,第二夹头能够相对第一夹头旋转靠近或远离。
12、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均与导柱转动连接,即第二夹头与导柱转动连接,通过第二夹头与导柱的正转或反转,可使得第二夹头相对第一夹头靠近或远离,当第二夹头与第一夹头远离时,可便于工人将外鞋套置于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之间,随着第一夹头与第二夹头的互相靠近,以使得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分别穿入外鞋套内腔的两端,且保持第一夹爪与第三夹爪的相对设置,以及第二夹爪与第四夹爪的相对设置,以使得内腔两端撑开的口径一致,以便于工人将内芯穿过第一置入口或第二置入口,以置入外鞋套的内腔。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座体还包括套接于导柱的第一套块、第三套块和第四套块,第一套块与第一夹爪连接,第三套块与第三夹爪连接,第四套块与第四夹爪连接,第一套块和第三套块均与导柱滑移连接,第三夹爪与第四夹爪沿导柱的轴向布置,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沿导柱的轴向布置。
14、第一套块与第一夹爪连接,第三套块与第三夹爪连接,第四套块与第四夹爪连接,通过第三套块和第四套块与导柱的套接,可对第三夹爪和第四夹爪的旋转起导向作用,以使得第二夹头能够相对第一夹头旋转靠近或远离,当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处于合拢状态,以便于工人将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分别穿入鞋后帮内腔的两端,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沿导柱的轴向布置,第三夹爪与第四夹爪沿导柱的轴向布置,且第一套块和第三套块均与导柱滑移连接,通过第一套块与导柱的互相抵接,以对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的张合起导向作用,通过第三套块与导柱的互相抵接,可对第三夹爪与第四夹爪的张合起导向作用。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座体还包括与导柱滑移连接的承托块,第一套块和第三套块均位于承托块的上方,张合驱动与承托块传动连接,以驱使承托块沿导柱往复滑移。
16、座体还包括与导柱滑移连接的承托块,且第一套块和第三套块均位于承托块的上方,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套块或第三套块与承托块抵接,张合驱动与承托块传动连接,以驱使承托块沿导柱往复滑移,当张合驱动驱动承托块托起第一套块和第三套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210)和所述第二夹爪(220)均设有朝所述第二夹头(300)弯曲的第一弯钩部(240),所述第三夹爪(310)和所述第四夹爪(320)均设有朝所述第一夹头(200)弯曲的第二弯钩部(3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部(240)能够与所述第二弯钩部(340)对接,以共同围成拱形;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0)包括导柱(110),所述第三夹爪(310)和所述第四夹爪(320)均与所述导柱(1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头(300)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夹头(200)旋转靠近或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0)还包括套接于所述导柱(110)的第一套块(120)、第三套块(140)和第四套块(150),所述第一套块(120)与所述第一夹爪(210)连接,所述第三套块(140)与所述第三夹爪(310)连接,所述第四套块(150)与所述第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0)还包括与所述导柱(110)滑移连接的承托块(160),所述第一套块(120)和所述第三套块(140)均位于所述承托块(160)的上方,所述张合驱动与所述承托块(160)传动连接,以驱使所述承托块(160)沿所述导柱(110)往复滑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合驱动包括缸体(610)和连接杆(620),所述连接杆(6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承托块(160)和所述缸体(61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110)上还设有限位块(170),所述限位块(170)位于所述第一套块(120)和所述第三套块(140)的上方,以限制所述第一套块(120)和所述第三套块(140)的滑移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伸弹性件(400),所述第三套块(140)位于所述第一套块(120)的上方,所述拉伸弹性件(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套块(140)和所述第四套块(15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杆(510)、第一连接块(520)、第二连接块(530)和套接于所述导柱(110)的第二套块(130),所述第一连接块(520)连接于所述第一套块(120),并与所述第一夹爪(21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530)连接于所述第二套块(130),并与所述第二夹爪(220)连接,所述第一导杆(510)与所述第一连接块(520)和所述第二连接块(530)的其中之一连接,并穿过另一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杆(560)、第三连接块(540)和第四连接块(550),所述第三连接块(540)连接于所述第三套块(140),并与所述第三夹爪(310)连接,所述第四连接块(550)连接于所述第四套块(150),并与所述第四夹爪(320)连接,所述第二导杆(560)与所述第三连接块(540)和所述第四连接块(550)的其中之一连接,并穿过另一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驱动(700),所述旋转驱动(700)与所述第二夹头(300)传动连接,以驱使所述第二夹头(300)与所述第一夹头(200)靠近或远离。
13.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撑开装置,所述生产工艺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210)和所述第二夹爪(220)均设有朝所述第二夹头(300)弯曲的第一弯钩部(240),所述第三夹爪(310)和所述第四夹爪(320)均设有朝所述第一夹头(200)弯曲的第二弯钩部(34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钩部(240)能够与所述第二弯钩部(340)对接,以共同围成拱形;和/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0)包括导柱(110),所述第三夹爪(310)和所述第四夹爪(320)均与所述导柱(1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头(300)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夹头(200)旋转靠近或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0)还包括套接于所述导柱(110)的第一套块(120)、第三套块(140)和第四套块(150),所述第一套块(120)与所述第一夹爪(210)连接,所述第三套块(140)与所述第三夹爪(310)连接,所述第四套块(150)与所述第四夹爪(320)连接,所述第一套块(120)和所述第三套块(140)均与所述导柱(110)滑移连接,所述第三夹爪(310)与所述第四夹爪(320)沿所述导柱(110)的轴向布置,所述第一夹爪(210)与所述第二夹爪(220)沿所述导柱(110)的轴向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00)还包括与所述导柱(110)滑移连接的承托块(160),所述第一套块(120)和所述第三套块(140)均位于所述承托块(160)的上方,所述张合驱动与所述承托块(160)传动连接,以驱使所述承托块(160)沿所述导柱(110)往复滑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撑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合驱动包括缸体(610)和连接杆(620),所述连接杆(620)的两端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恩浩内衣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