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金松专利>正文

墙板浇铸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323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包括内模本体、塞子,所述内模本体包括左上内模条、左下内模条、右上内模条、右下内模条,所述左上内模条的左侧与左下内模条的左侧通过左弹片连接,所述右上内模条的右侧与右下内模条的右侧通过右弹片连接,所述左上内模条的右侧面与右上内模条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左下内模条的右侧面与右下内模条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塞子设置在左上内模条、左下内模条、右上内模条、右下内模条围成的环形的中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墙板胶凝材料凝固后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脱模,为整体生产,劳动力安排提供了宽裕的时间,内模经久耐用,能快速组装与快速脱模,在墙板浇注时能节约用工,从而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板浇铸内模
技术介绍
墙板其中一个指标是轻质,为了减轻墙板的重量,一般采用在墙板中间设置若干 条减重孔,而制作这些减重孔的方法都是在浇铸墙板的时候放入内模,等浇铸料凝固后再 将内模取出形成的。目前用于墙板内模的模具有三种一是钢铁圆管做内模,要掌握拔管的 火候,过早拔管,由于浇注料还没有初凝,要引起塌模,使墙板报废;过迟拔管,用于墙板胶 凝材料与钢铁圆管粘接在一起,形成钢筋混凝土,使钢铁圆管不能拔出;二是用空心工程塑 料做内模,由于塑料有一定的收缩性,这种内模在墙板胶凝材料完全凝固后用卷扬机能拉 出,但使用寿命不长,一般一年后磨损报废;三是用钢板折边,形成上下左右中间6条,墙板 浇注前先把6条折边钢板按照顺序组装好,形成一个整体,然后进行浇注,凝固后先把内模 拆卸呈6片,然后一片一片的从减重孔中拔出完成脱模,这种内模的优点是象工程塑料内 模一样,不用掌握拔管的火候,凝固后任何时间都可以脱模,缺点是脱模和内模组装太费工 费时,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板浇铸内模,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墙板内模脱模和组 装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墙板浇铸内模, 包括内模本体、塞子,所述内模本体包括左上内模条、左下内模条、右上内模条、右下内模 条,所述左上内模条的左侧与左下内模条的左侧通过左弹片连接,所述右上内模条的右侧 与右下内模条的右侧通过右弹片连接,所述左上内模条的右侧面与右上内模条的左侧面相 适配,所述左下内模条的右侧面与右下内模条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塞子设置在左上内模 条、左下内模条、右上内模条、右下内模条围成的环形的中间。优选的,所述左弹片的一端焊接在左上内模条的左侧面,所述左弹片的另一端焊 接在左下内模条的左侧面;所述右弹片的一端焊接在右上内模条的右侧面,所述右弹片的 另一端焊接在右下内模条的右侧面;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技术成熟稳定,连接牢固可靠。优选的,所述右上内模条的左侧面为向内的斜面,所述左上内模条的侧面与右上 内模条的侧面相适配的斜面,所述左下内模条与左上内模条关于水平中轴对称,所述右下 内模条与右上内模条也关于水平中轴对称;方便脱模,使左侧内模板与右侧内模板的衔接 紧密。优选的,所述左弹片上设有横向通孔模具;所述右弹片上设有横向通孔模具;可 以让横向通孔与减重孔一起浇铸完毕。优选的,所述左上内模条、左下内模条、右上内模条、右下内模条、左弹片、右弹片 的外表面均涂有脱模油;降低内模本体从浇铸体分离的难度。优选的,所述左上内模条、左下内模条、右上内模条、右下内模条、左弹片、右弹片 的外表面均包覆有分离层;方便内模从定型好的浇铸体中分离。优选的,所述分离层为PE膜或PP膜;价格低廉,包覆方便的分离层,只要将PE膜 或PP膜缠绕在内模本体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这种内模的脱模方法不是靠滑动摩擦硬 拉,只靠内模向内拉的在没有滑动摩擦前提下完成内模与墙板减重孔内壁的脱离,墙板胶 凝材料凝固后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脱模,为整体生产,劳动力安排提供了宽裕的时间,内模与 墙板减重孔内壁没滑动摩擦,所以在脱模中内模几乎没有损耗,内模经久耐用,能快速组装 与快速脱模,在墙板浇注时能节约用工,从而降低了成本,不需要靠机械或人力硬拉脱模, 大大减轻了脱模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本专利技术的内模用钢带经多次折边机制作而成,具 有较高的自身强度,所以非常适宜于机械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墙板浇铸内模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墙板浇铸内模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墙板浇铸内模的实施例,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包括内 模本体、塞子1,所述内模本体包括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 5,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左侧与左下内模条3的左侧通过左弹片6连接,所述右上内模条4 的右侧与右下内模条5的右侧通过右弹片7连接,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右侧面与右上内模 条4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左下内模条3的右侧面与右下内模条5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右 上内模条4的左侧面为向内的斜面,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侧面与右上内模条4的侧面相适 配的斜面,所述左下内模条3与左上内模条2关于水平中轴对称,所述右下内模条5与右上 内模条4也关于水平中轴对称,所述塞子1设置在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 4、右下内模条5围成的环形的中间,所述左弹片6的一端焊接在左上内模条2的左侧面,所 述左弹片6的另一端焊接在左下内模条3的左侧面,所述右弹片7的一端焊接在右上内模 条4的右侧面,所述右弹片7的另一端焊接在右下内模条5的右侧面,所述左弹片6上设有 横向通孔模具8,或者所述右弹片7上设有横向通孔模具8,或者左弹片6和右弹片7上都 设有横向通孔模具8,所述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左弹片 6、右弹片7的外表面均涂有脱模油,或者外表面都包覆PE膜或PP膜。使用时,将内模本体固定好,塞子1塞在内模本体中间,在内模本体外浇铸上浇铸 料9,等浇注料9凝固后需要脱模时,把塞子1拔出,如果横向通孔模具8设置在做弹片上, 那么按压左上内模条2和左下内模条3,此时以左弹片6中心为支点,左上内模条2和左下 内模条3向内产生变形与浇铸体分离向右移动使横向通孔模具8脱离横向孔,将左上内模 条2、左下内模条3、横向通孔模具8 —起拿出,再用同样的方法将有上内模条、右下内模条 5旱出。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本体、塞子(1),所述内模本体包括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左侧与左下内模条(3)的左侧通过左弹片(6)连接,所述右上内模条(4)的右侧与右下内模条(5)的右侧通过右弹片(7)连接,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右侧面与右上内模条(4)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左下内模条(3)的右侧面与右下内模条(5)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塞子(1)设置在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围成的环形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本体、塞子(1),所述内模本体包括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左侧与左下内模条(3)的左侧通过左弹片(6)连接,所述右上内模条(4)的右侧与右下内模条(5)的右侧通过右弹片(7)连接,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右侧面与右上内模条(4)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左下内模条(3)的右侧面与右下内模条(5)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塞子(1)设置在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围成的环形的中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弹片(6)的一端焊接 在左上内模条⑵的左侧面,所述左弹片(6)的另一端焊接在左下内模条(3)的左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弹片(7)的一端焊接 在右上内模条(4)的右侧面,所述右弹片(7)的另一端焊接在右下内模条(5)的右侧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金松葛丽萍许云根孙银华
申请(专利权)人:傅金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