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板浇铸内模。
技术介绍
墙板其中一个指标是轻质,为了减轻墙板的重量,一般采用在墙板中间设置若干 条减重孔,而制作这些减重孔的方法都是在浇铸墙板的时候放入内模,等浇铸料凝固后再 将内模取出形成的。目前用于墙板内模的模具有三种一是钢铁圆管做内模,要掌握拔管的 火候,过早拔管,由于浇注料还没有初凝,要引起塌模,使墙板报废;过迟拔管,用于墙板胶 凝材料与钢铁圆管粘接在一起,形成钢筋混凝土,使钢铁圆管不能拔出;二是用空心工程塑 料做内模,由于塑料有一定的收缩性,这种内模在墙板胶凝材料完全凝固后用卷扬机能拉 出,但使用寿命不长,一般一年后磨损报废;三是用钢板折边,形成上下左右中间6条,墙板 浇注前先把6条折边钢板按照顺序组装好,形成一个整体,然后进行浇注,凝固后先把内模 拆卸呈6片,然后一片一片的从减重孔中拔出完成脱模,这种内模的优点是象工程塑料内 模一样,不用掌握拔管的火候,凝固后任何时间都可以脱模,缺点是脱模和内模组装太费工 费时,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板浇铸内模,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墙板内模脱模和组 装费时费力,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墙板浇铸内模, 包括内模本体、塞子,所述内模本体包括左上内模条、左下内模条、右上内模条、右下内模 条,所述左上内模条的左侧与左下内模条的左侧通过左弹片连接,所述右上内模条的右侧 与右下内模条的右侧通过右弹片连接,所述左上内模条的右侧面与右上内模条的左侧面相 适配,所述左下内模条的右侧面与右下内模条的左侧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本体、塞子(1),所述内模本体包括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左侧与左下内模条(3)的左侧通过左弹片(6)连接,所述右上内模条(4)的右侧与右下内模条(5)的右侧通过右弹片(7)连接,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右侧面与右上内模条(4)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左下内模条(3)的右侧面与右下内模条(5)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塞子(1)设置在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围成的环形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本体、塞子(1),所述内模本体包括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左侧与左下内模条(3)的左侧通过左弹片(6)连接,所述右上内模条(4)的右侧与右下内模条(5)的右侧通过右弹片(7)连接,所述左上内模条(2)的右侧面与右上内模条(4)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左下内模条(3)的右侧面与右下内模条(5)的左侧面相适配,所述塞子(1)设置在左上内模条(2)、左下内模条(3)、右上内模条(4)、右下内模条(5)围成的环形的中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弹片(6)的一端焊接 在左上内模条⑵的左侧面,所述左弹片(6)的另一端焊接在左下内模条(3)的左侧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板浇铸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弹片(7)的一端焊接 在右上内模条(4)的右侧面,所述右弹片(7)的另一端焊接在右下内模条(5)的右侧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金松,葛丽萍,许云根,孙银华,
申请(专利权)人:傅金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