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4692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鳍片换热管领域内的一种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及其方法,包括基座、辊道输送机构、夹持机构、顶压机构以及检测器;夹持机构、顶压机构以及检测器设置于基座上,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辊道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和定位辊,输送辊分布于基座的两侧,两侧的输送辊分别记为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定位辊为两根,分别记为第一定位辊和第二定位辊,顶压机构位于第一定位辊和第二定位辊之间,夹持机构与顶压机构相对设置,检测器位于第一定位辊的内侧并临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双鳍片管的连续逐点的检测与校正,特别是对于长度达到20M及其以上的长双鳍片管的校正具有较佳的效果,提高校正精度,提升校正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鳍片换热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锅炉产品用直径为φ32~φ63.5的双翼鳍片管焊接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单面焊,变形大,成品质量不稳定,热矫正工作量大。(2)采用手工焊,人工成本高,增加了装配和热矫正工作量,质量不稳定。(3)采用焊接专机,根据管径和扁钢厚度,依靠相应定位夹紧装置,控制不同规格鳍片管的焊接定位、装配,但装焊中形成的变形缺陷影响质量,尤其是长鳍片管校直,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

2、长鳍片装焊过程中,双翼鳍片压轮的压力不均匀度、焊接变形的热应力等,增大了长鳍片的变形,给校直加工带来麻烦,生产效率低,成型质量不稳定。

3、现有背景同类产品或技术的现状及缺点如下:

4、1、在校直过程中,长鳍片管长度在12米至33米间,管径为φ38~φ63.5,扁钢宽度在25.5~50.9,成品重量大,劳动强度大。

5、2、长鳍片管体量大,变形复杂,尤以旁弯校正难度最大,对产品品质及功能影响最大,轴向刚性差,不平稳,影响校正工效。

6、3、需要操作工判别长鳍片管变形点位,控制挡块系统位移量,对操作工技能要求高。

7、4、工艺工序多,有调整辊道系统、挡块系统等,生产效率低。

8、5、过往校直采用热校直法,对加热温度和点位选择有严格要求,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结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及其方法。

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包括基座、辊道输送机构、夹持机构、顶压机构以及检测器;

3、所述夹持机构、所述顶压机构以及所述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辊道输送机构包括输送辊和定位辊,所述输送辊分布于所述基座的两侧,两侧的所述输送辊分别记为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所述定位辊为两根,分别记为第一定位辊和第二定位辊,所述顶压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辊和所述第二定位辊之间,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顶压机构相对设置,所述检测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辊的内侧;

4、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辊上的待检测校正的双鳍片管朝所述第二输送辊的方向移动,双鳍片管的端部自所述第一定位辊进入后,所述检测器在双鳍片管移动过程中检测中心偏移量,待检测校正的双鳍片管的端部越过所述第二定位辊预定距离后,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辊和所述第二定位辊上的双鳍片管的轴线与所述顶压机构的顶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夹持机构根据中心偏移量调整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位置并夹持双鳍片管,所述顶轴顶于预定弯点并根据中心偏移量径向行进预定距离实施侧压校正。

5、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夹持机构、所述顶压机构以及所述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检测器检测的中心偏移量,控制系统自动匹配数据库,定位校正控制支撑点尺寸,确定待夹持位置。

6、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包括滑槽和夹套,所述夹套为两组,两组所述夹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夹套中。

7、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夹持座与夹抓,所述夹持座为贯通的中空壳体结构,所述夹抓的一端设有与双鳍片管相适配的横置人字形缺口,所述夹抓活动连接于所述夹持座内,所述夹抓相对所述夹持座沿待检测校正的双鳍片管的径向移动。

8、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辊道输送机构还包括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输送辊和所述定位辊上下移动。

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轴的端部设有与双鳍片管的侧面相适配的横置的人字形缺口。

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方法,采用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包括:

11、s1,双鳍片管高度调整:根据待检测校正的双鳍片管的管径调整所述第一输送辊、第一定位辊、第二定位辊以及第二输送辊的高度后,待检测校正的双鳍片管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辊上并朝向所述第二输送辊的方向移动;

12、s2,检测双鳍片管的中心偏移量:待检测校正的双鳍片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定位辊接触并进入所述第一定位辊与所述第二定位辊之间时,所述检测器对双鳍片管实施检测,待检测校正的双鳍片管的端部越过所述第二定位辊预定距离后,位于所述第一定位辊和所述第二定位辊上的双鳍片管的轴线与所述顶压机构的顶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检测器在双鳍片管移动过程中获取曲部的中心偏移量;

13、s3,弯曲段的定位夹持: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根据所述第一中心偏移量移动至所述第一弯曲段两侧的预定位置后分别夹持双鳍片管,双鳍片管被夹持后保持静止,所述顶轴的端部正对弯曲段的侧压校正点位;

14、s4,弯曲段的侧压校正:所述顶压机构根据中心偏移量设定径向位移量,所述顶轴径向伸出并与第一弯曲段的侧压校正点位适配接触,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顶持配合,所述顶轴根据预设的径向位移量对第一弯曲段完成侧压校正;

15、s5,双鳍片管的逐点弯曲校正:通过步骤s4完成对弯曲段的侧压校正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解除对双鳍片管的夹持,双鳍片管继续朝所述第二输送辊方向行进,通过重复步骤s2-s4,逐点校正双鳍片管的所有弯曲段。

16、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夹持机构、所述顶压机构以及所述检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获取所述检测器检测的中心偏移量,控制系统自动匹配数据库,定位校正控制支撑点位置,确定待夹持位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8、1、本实施提供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通过辊道输送机构、夹持机构、顶压机构以及检测器的巧妙布局设计以及协同配合,能够实现对双鳍片管的连续逐点的检测与校正,特别是对于长度达到20m及其以上的长双鳍片管的校正具有较佳的效果,提高校正精度,提升校正效率。

19、2、本实施提供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通过优化辊道输送机构以及夹持机构的机构设计,使得装置能够对不同管径的双鳍片管的进行检测校正,提升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的适用场景与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辊道输送机构(2)、夹持机构(3)、顶压机构(4)以及检测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6),所述夹持机构(3)、所述顶压机构(4)以及所述检测器(5)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获取所述检测器(5)检测的中心偏移量,控制系统自动匹配数据库,定位校正控制支撑点尺寸,确定待夹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还包括包括滑槽(33)和夹套(34),所述夹套(34)为两组,两组所述夹套(34)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33)内,所述第一夹持臂(3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32)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夹套(34)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3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3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夹持座(301)与夹抓(302),所述夹持座(301)为贯通的中空壳体结构,所述夹抓(302)的一端设有与双鳍片管相适配的横置人字形缺口,所述夹抓(302)活动连接于所述夹持座(301)内,所述夹抓(302)相对所述夹持座(301)沿待检测校正的双鳍片管的径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道输送机构(2)还包括升降驱动机构(23),所述升降驱动机构(23)驱动所述输送辊(21)和所述定位辊(22)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轴(41)的端部设有与双鳍片管的侧面相适配的横置的人字形缺口。

7.一种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6),所述夹持机构(3)、所述顶压机构(4)以及所述检测器(5)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获取所述检测器(5)检测的中心偏移量,控制系统自动匹配数据库,定位校正控制支撑点位置,确定待夹持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辊道输送机构(2)、夹持机构(3)、顶压机构(4)以及检测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6),所述夹持机构(3)、所述顶压机构(4)以及所述检测器(5)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获取所述检测器(5)检测的中心偏移量,控制系统自动匹配数据库,定位校正控制支撑点尺寸,确定待夹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还包括包括滑槽(33)和夹套(34),所述夹套(34)为两组,两组所述夹套(34)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33)内,所述第一夹持臂(3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32)分别安装于两组所述夹套(34)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用双鳍片管旁弯测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31)与所述第二夹持臂(3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夹持座(301)与夹抓(302),所述夹持座(301)为贯通的中空壳体结构,所述夹抓(3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斌黄国权施金铜陆红新陈全季阳阳李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万达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