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789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鼓,主要适用于纯棉及涤棉混纺织物的冷轧堆前处理堆置汽蒸后的水洗或染色、印花后水洗。所述转鼓包括外网筒(2)和内转筒(3),内转筒(3)和外网筒(2)内、外同轴布置,所述内转筒(3)外缘轴向布置有多条凸棱(5),所述外网筒(2)和内转筒(3)转动方向相反,外网筒与织物运行方向一致,内转筒与织物运行方向相反。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洗箱织物表面不易擦伤,清洗彻底效果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洗箱转鼓。主要适用于纯棉及涤棉混纺织物的冷轧堆前处 理堆置汽蒸后的水洗及染色、印花后水洗。属于纺织印染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纺织印染洗水处理大多采用传统的间歇式生产模式,即在绳状溢流染色机上 分步骤进行的。绳状染色机洗水工艺为采用逐缸洗水方式,即洗一缸排一缸进行洗水,洗水 时水为循环状态并在喷嘴处交汇。清洗工艺时间较长,效率不高,耗水量大。此种洗水方 式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印染厂对洗水设备的需求。同时,也有近几年推广使用的 能多单元组合形成联合机连续化生产、水洗效率较好、耗能低的针织圆筒、平幅双转鼓水洗 机。但该种单筒单向式转鼓在水洗过程中织物表面与转鼓面直接接触易擦伤,易产生磨痕, 清洗不彻底效果较差,耗水量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织物表面不易擦伤,不易产生磨 痕,清洗彻底的转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鼓,包括外网筒和内转筒,内转筒和外网 筒内、外同轴布置,所述内转筒外缘轴向布置有多条凸棱,所述外网筒和内转筒转动方向相 反,外网筒与织物运行方向一致,内转筒与织物运行方向相反。本技术转鼓,所述凸棱横截面呈倒置的“V”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转鼓的外网筒和内转筒反向转动,形成外 喷内压式转鼓结构;内转筒外缘设计凸棱,具有运转时确保打水清洗的效果。同时外网筒和 内转筒反向转动会使被洗织物正、反两个面与转鼓面形成一层湍流水膜,加速了被洗织物 表面与清洗液间杂质界面层变薄和破裂,最终使杂质置换到清洗液中被洗去,提高了水洗 效率、效果。同时使运行中的被洗织物表面不直接与转鼓表面接触,消除可能产生的擦伤和 磨痕,确保被洗织物布面光洁无擦伤痕且清洗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转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主轴1、外网筒2、内转筒3、端盖4、凸棱5。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2,图1为技术转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由图1 和图2可以看出,技术转鼓,由主轴1、外网筒2、内转筒3和端盖4组成。所述内转筒3 和外网筒2内、外同轴布置,主轴1设置于内转筒3和外网筒2和中心,端盖4固定设置在3外网筒2的两端,且所述外网筒2通过其两端的端盖4和轴承转动连接在主轴1上,所述内 转筒3外缘轴向布置有多条凸棱5,凸棱5横截面呈倒置的“V”型结构。所述外网筒2和内 转筒3转动方向相反,外网筒与织物运行方向一致,内转筒与织物运行方向相反。权利要求一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包括外网筒(2)和内转筒(3),内转筒(3)和外网筒(2)内、外同轴布置,所述内转筒(3)外缘轴向布置有多条凸棱(5),所述外网筒(2)和内转筒(3)转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5)横截面呈倒置的“V”型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转鼓,主要适用于纯棉及涤棉混纺织物的冷轧堆前处理堆置汽蒸后的水洗或染色、印花后水洗。所述转鼓包括外网筒(2)和内转筒(3),内转筒(3)和外网筒(2)内、外同轴布置,所述内转筒(3)外缘轴向布置有多条凸棱(5),所述外网筒(2)和内转筒(3)转动方向相反,外网筒与织物运行方向一致,内转筒与织物运行方向相反。采用本技术水洗箱织物表面不易擦伤,清洗彻底效果好。文档编号D06B23/00GK201729984SQ201020252319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5日专利技术者夏松芳 申请人:江阴金田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包括外网筒(2)和内转筒(3),内转筒(3)和外网筒(2)内、外同轴布置,所述内转筒(3)外缘轴向布置有多条凸棱(5),所述外网筒(2)和内转筒(3)转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松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金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