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0946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岸桥、堆场和轨道吊,所述岸桥设于码头前沿位置;所述堆场垂直设于所述岸桥的轨后位置,所述堆场内设有多个箱区;每个所述箱区内至少设有一台所述轨道吊;每两个所述箱区为一组,同一组内的所述轨道吊呈背靠背布置;所述轨道吊的悬臂端一侧轨外依次设有场外车道、场内车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既提高堆场利用率,又增加堆箱面积,同时采用单悬臂轨道吊可降低堆场设备体积和重量,减少设备投资;并且外集卡车道设置在悬臂轨道吊轨外,避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装卸形式根据水平运输设备是否进入堆场可分为端部装卸和侧面装卸。典型的端部装卸形式中水平运输设备在堆场端部交互区作业,虽然水平运输设备不进入箱区,有利于将海侧的自动化车流与陆侧外集卡自然分离,便于自动化堆场的封闭管理和港区交通组织。但也存在着堆场装卸点少、堆场设备能耗高、整体作业效率低等缺陷。

2、鉴于端部装卸存在的弊端,产生了一些侧面装卸模式,如图1所示,在堆场海侧端设置u型或p型港外集卡掉头区,实现港内外集装箱水平运输车辆直接进堆场进行装卸功能。此模式下可解决端部装卸模式的部分弊端,但也存在着如下问题:

3、1、外集卡在堆场端部进行“u”形或者“p”形转弯时,需占用堆场端部多个堆箱位,且转弯操作性上有一定难度,特别是p型,需损失箱区海侧端部较多堆箱位,且转弯操作困难;

4、2、u型外集卡回程道设置在轨道内,占用了堆场地面箱位数;

5、3、u型外集卡回程道设置在轨道内,轨道吊作业过程中越过外集卡顶部存在安全隐患,具体而言,外集卡司机因视线受集装箱堆高限制,无法看到自动化轨道吊小车运行位置,需要在轨道吊适当位置设置红绿灯来显示当前时间段在回程道上方通过的自动化轨道吊小车的作业状态,保证外集卡避让小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既提高堆场利用率,又增加堆箱面积,同时采用单悬臂轨道吊可降低堆场设备体积和重量,减少设备投资;并且外集卡车道设置在悬臂轨道吊轨外,避免安全隐患。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岸桥、堆场和轨道吊;

4、所述岸桥设于码头前沿位置;

5、所述堆场垂直设于所述岸桥的轨后位置,所述堆场内设有多个箱区;

6、每个所述箱区内至少设有一台所述轨道吊;

7、每两个所述箱区为一组,同一组内的所述轨道吊呈背靠背布置;

8、所述轨道吊的悬臂端一侧轨外依次设有场外车道、场内车道。

9、较佳的,所述轨道吊为单悬臂轨道吊。

10、较佳的,所述场外车道与所述场内车道之间设有围栏。

11、较佳的,所述场外车道为外集卡车道,设有一条外集卡装卸道。

12、较佳的,所述场内车道为自动导引车道,一组所述箱区布置四根所述自动导引车道,中间两根所述自动导引车道为通行道,即为一根进场通行道和一根退场通行道;两侧两根所述自动导引车道均为装卸道。

13、较佳的,所述岸桥与所述堆场之间设置为自动化作业封闭区。

14、较佳的,所述轨道吊的无悬臂端一侧轨外设有一条外集卡驶出道。

1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

16、较佳的,所述集装箱装卸作业具体包括:

17、卸船,船舶上的集装箱通过所述岸桥将所述集装箱卸至自动导引车上,所述自动导引车载箱后根据系统指令由所述自动化作业封闭区内横向道路进入相应的所述进场通行道,再由所述进场通行道切换至所述装卸道上指定位置停驻,由所述轨道吊将所述集装箱从所述自动导引车吊至所述堆场内指定位置;所述轨道吊将所述集装箱吊离后,所述自动导引车根据系统指令从所述装卸道切换入所述退场通行道反向驶离所述堆场进入所述自动化作业封闭区内横向道路,再行驶至指定的下一位置;

18、装船,所述自动导引车根据系统指令由所述自动化作业封闭区内横向道路进入相应的所述进场通行道,再由所述进场通行道切换至所述装卸道上指定位置停驻,由所述轨道吊将所述集装箱从所述堆场吊至所述自动导引车上;所述自动导引车上载箱后从所述装卸道切换至所述退场通行道反向驶离所述堆场进入所述自动化作业封闭区内横向道路的指定位置,再由所述岸桥将所述集装箱吊至所述船舶上;

19、进箱,外集卡载箱通过闸口进入陆侧横向道路,再由所述陆侧横向道路转入所述外集卡装卸道,并在指定装卸位置停驻后,由所述轨道吊将所述集装箱从所述外集卡上吊至所述堆场内指定位置;所述轨道吊将所述集装箱吊离后,所述外集卡沿所述外集卡装卸道行驶至箱区海侧端部绕端部转弯至所述外集卡驶出道,沿所述外集卡驶出道驶离所述箱区进入所述陆侧横向道路后出所述闸口;

20、提箱,所述外集卡通过所述闸口进入所述陆侧横向道路,再由所述陆侧横向道路转入所述外集卡装卸道,并在指定装卸位置停驻后,由所述轨道吊将所述集装箱从所述堆场吊至所述外集卡上,所述外集卡载箱后沿所述外集卡装卸道行驶至箱区海侧端部绕端部转弯至所述外集卡驶出道,沿所述外集卡驶出道驶离所述箱区进入所述陆侧横向道路后出所述闸口。

2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及方法,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堆场采用双悬臂轨道吊,外集卡u型转弯,回程道设置在轨内,占用了堆场箱位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中堆场采用单悬臂轨道吊,外集卡回程道设置在无悬臂端,两组箱区共用回程道,并且充分利用了无悬臂端之间必不可缺的维修和消防通道,在港口有限的空间内能放置更多的集装箱,增加了堆箱面积;外集卡在堆场端部转弯相比较于u型、p型,转弯占用的堆箱空间更小,转弯半径更大,转弯更为顺畅;相比于采用双悬臂轨道吊,堆场装卸设备采用单悬臂轨道吊体积减小、自重减轻,设备造价降低;在安全性上,外集卡回程车道设置在轨外,相比于u型更为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岸桥、堆场和轨道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吊为单悬臂轨道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外车道与所述场内车道之间设有围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外车道为外集卡车道,设有一条外集卡装卸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内车道为自动导引车道,一组所述箱区布置四根所述自动导引车道,中间两根所述自动导引车道为通行道,即为一根进场通行道和一根退场通行道;两侧两根所述自动导引车道均为装卸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岸桥与所述堆场之间设置为自动化作业封闭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吊的无悬臂端一侧轨外设有一条外集卡驶出道。

8.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装卸作业具体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包括岸桥、堆场和轨道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吊为单悬臂轨道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外车道与所述场内车道之间设有围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外车道为外集卡车道,设有一条外集卡装卸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型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场内车道为自动导引车道,一组所述箱区布置四根所述自动导引车道,中间两根所述自动导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宇倪敏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