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轧辊冷却结构及钢板桩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32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轧辊冷却结构及钢板桩轧机,包括两条纵水管和两组弧形水管;两条纵水管分别用于固定连接在钢板桩轧机下方的集水槽上,两条纵水管均沿下轧辊的轴向延伸,两条纵水管上均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喷嘴,各个第一喷嘴的喷口均朝向下轧辊的周壁,至少一条纵水管用于连接供水软管;两组弧形水管分别对应设置于下轧辊的两个凹槽正下方,弧形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纵水管连通,弧形水管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喷嘴,各个第二喷嘴的喷口均朝向其上方的凹槽。本技术提供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及钢板桩轧机,能够提升对于下轧辊的两个凹槽部位的冷却效果,避免因下轧辊上出现局部高温区域而导致粘铁和磨损加剧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轧钢机,具体涉及一种下轧辊冷却结构及钢板桩轧机


技术介绍

1、钢板桩属于异型钢的一种,包括钢构建筑用的h型钢,围堰或挡水墙施工采用的u型钢等。钢板桩常用的加工方式有冷轧和热轧,其中,在热轧过程中由于钢材本身的高温会不断传递至轧辊上,为控制轧辊的辊轧工作面温度,需要对轧辊不断喷淋冷却水进行降温。

2、钢板桩轧机的每道轧口都是上下两个轧辊组合而成,其中,上轧辊直接采用向下喷淋冷却水的方式即可使其整个辊轧工作面得到高效的冷却,而下轧辊由于处在进料导板的下方,因此需要采用自下向上喷水的方式对齐辊轧工作面进行冷却,目前,下轧辊喷淋冷却都是顺着下轧辊的轴向在其下方设置一道或多道水管,水管上分布喷头向下轧辊的周壁喷射冷却水,随着下轧辊在工作过程中的旋转使其整个辊轧工作面得到冷却。但是目前这种冷却结构存在的问题在于,虽然下轧辊与其轴向平行的壁面上能够充分接触冷却水而得到较好的冷却,但是由于下轧辊周壁对应于钢板桩折边的位置为凹槽结构,凹槽的槽壁与下轧辊的轴向接近于垂直,不仅实际喷入凹槽内的冷却水较少,而且喷入凹槽的冷却水几乎全部是直接接触凹槽的槽底,因此凹槽的两侧槽壁无法得到有效的冷却,从而导致该区域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使该区域容易出现粘铁和磨损加剧,严重影响下轧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轧辊冷却结构及钢板桩轧机,旨在解决适用于钢板桩加工的下轧辊的凹槽内部冷却效果差的问题,提高下轧辊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下轧辊冷却结构,包括两条纵水管和两组弧形水管;其中,两条纵水管分别用于固定连接在钢板桩轧机下方的集水槽上,两条纵水管均沿下轧辊的轴向延伸,两条纵水管上均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喷嘴,各个第一喷嘴的喷口均朝向下轧辊的周壁,至少一条纵水管用于连接供水软管;两组弧形水管分别对应设置于下轧辊的两个凹槽正下方,弧形水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纵水管连通,弧形水管上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喷嘴,各个第二喷嘴的喷口均朝向其上方的凹槽。

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组弧形水管包括两条沿下轧辊的轴向间隔分布的弧形水管,且每组的两条弧形水管上的第二喷嘴分别朝向相应凹槽的两侧槽壁喷淋冷却水。

4、一些实施例中,每组的两条弧形水管上的第二喷嘴分别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设置。

5、示例性的,每组的两条弧形水管上的喷嘴沿下轧辊的轴向错位分布。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条纵水管的中间位置上均设有用于连接供水软管的接头。

7、一些实施例中,接头包括交叉连接为一体的连接套和插接套头;连接套密封套接于纵水管上,插接套头与供水软管密封插接;其中,连接套的中部设有与插接套头连通的第一过水孔,纵水管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二过水孔,第一过水孔与第二过水孔至少部分对齐。

8、示例性的,连接套与纵水管转动配合,且连接套的内壁与纵水管的外壁之间设有两组密封圈,两组密封圈分别位于第一过水孔的两侧,第二过水孔为沿纵水管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长条孔。

9、举例说明,下轧辊冷却结构还包括阵列固定于集水槽的槽壁上的四条立柱,每条纵水管分别与其中两条立柱上下滑动连接。

10、示例性的,立柱上下间隔分布有多个水平穿孔,纵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适于滑动套设于立柱上的竖直滑套,竖直滑套上设有销孔,销孔与其中一个水平穿孔对齐并穿设有插销。

11、本技术提供的下轧辊冷却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下轧辊冷却结构,采用两组弧形水管连接在两条纵水管上,在供水软管向与其连接的纵水管内通水时,随着下轧辊的旋转能够利用各个第一喷嘴将冷却水喷淋在下轧辊的整个周壁上,同时纵水管的冷却水进入两组弧形水管,还能够利用各个第二喷嘴朝向凹槽内喷射冷却水,一方面能够增加进入凹槽内的冷却水的水量,另一方面能够利用间隔分布在弧形水管上的多个第二喷嘴形成扇形喷淋区域,进而提高凹槽的槽壁与冷却水的接触时间;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能够大大提升对于下轧辊的两个凹槽部位的冷却效果,从而保证下轧辊的整个辊轧工作面得到全面冷却,进而避免因下轧辊的辊轧工作面上出现高温区域而导致粘铁和磨损加剧的情况,提高下轧辊使用寿命。

1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钢板桩轧机,包括上述下轧辊冷却结构。本技术提供的钢板桩轧机由于采用了上述下轧辊冷却结构,因此具有与上述下轧辊冷却结构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弧形水管包括两条沿所述下轧辊的轴向间隔分布的所述弧形水管,且每组的两条所述弧形水管上的所述第二喷嘴分别朝向相应所述凹槽的两侧槽壁喷淋冷却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的两条所述弧形水管上的所述第二喷嘴分别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的两条所述弧形水管上的所述喷嘴沿所述下轧辊的轴向错位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纵水管的中间位置上均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供水软管的接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交叉连接为一体的连接套和插接套头;所述连接套密封套接于所述纵水管上,所述插接套头与所述供水软管密封插接;其中,所述连接套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套头连通的第一过水孔,所述纵水管的中间位置上设有第二过水孔,所述第一过水孔与所述第二过水孔至少部分对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与所述纵水管转动配合,且所述连接套的内壁与所述纵水管的外壁之间设有两组密封圈,两组所述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过水孔的两侧,所述第二过水孔为沿所述纵水管的周向延伸的弧形长条孔。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轧辊冷却结构还包括阵列固定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壁上的四条立柱,每条所述纵水管分别与其中两条所述立柱上下滑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下间隔分布有多个水平穿孔,所述纵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适于滑动套设于所述立柱上的竖直滑套,所述竖直滑套上设有销孔,所述销孔与其中一个所述水平穿孔对齐并穿设有插销。

10.钢板桩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弧形水管包括两条沿所述下轧辊的轴向间隔分布的所述弧形水管,且每组的两条所述弧形水管上的所述第二喷嘴分别朝向相应所述凹槽的两侧槽壁喷淋冷却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的两条所述弧形水管上的所述第二喷嘴分别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的两条所述弧形水管上的所述喷嘴沿所述下轧辊的轴向错位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纵水管的中间位置上均设有用于连接所述供水软管的接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轧辊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包括交叉连接为一体的连接套和插接套头;所述连接套密封套接于所述纵水管上,所述插接套头与所述供水软管密封插接;其中,所述连接套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插接套头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玺高文兵羿光伟胥磊马永福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津西钢板桩型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