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6225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及其加工工艺,涉及黄铜棒技术领域;而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调直组件,所述第一调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涂油组件,所述第一调直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调直组件,且所述第一调直组件和第二调直组件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第二调直组件背向第一调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除油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调直组件和第二调直组件可对黄铜棒主体进行调直处理,以利于对黄铜棒主体进行切削作业,且便于与不同尺寸的黄铜棒主体进行配合,设置有涂油组件,以降低黄铜棒主体与第一调直组件、第二调直组件之间的摩擦,且设置有除油组件,以在对黄铜棒主体进行调直后,以对黄铜棒主体进行去油作业,以便后期黄铜棒主体的加工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黄铜棒,具体为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1、黄铜棒是有色金属加工棒材的一种,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高导电性能。

2、现有黄铜棒在进行加工或者切削时存在一些不足,黄铜棒不能在切削前进行调直,从而导致在切削时十分不便,且容易产生切削废料,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及其加工工艺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目前黄铜棒不能在切削前进行调直,从而导致在切削时十分不便,且容易产生切削废料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及其加工工艺。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及其加工工艺,包括第一调直组件,所述第一调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涂油组件,所述第一调直组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调直组件,且所述第一调直组件和第二调直组件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第二调直组件背向第一调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除油组件。

3、优选地,所述第一调直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环体以底板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环体的顶面中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杆位于螺纹孔内,且所述螺杆与螺纹孔相配合,所述螺杆的下方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相对应,且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座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套,所述螺杆的底端位于转动套内,且所述螺杆与转动套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环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所述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均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辊轮包括第一凸轴,所述第二辊轮包括第二凸轴,所述第一凸轴和第二凸轴均位于第一环体的环形口内,所述第一凸轴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第一凸轴远离第一辊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凸轴的一端延伸至轴承座内,且所述第二凸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第一调直组件和第二调直组件用于对黄铜棒主体进行调直处理,以便对黄铜棒主体进行切削作业,在对黄铜棒主体进行切削前,将待切削的黄铜棒主体穿插在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以及使得黄铜棒主体穿插在第三辊轮和第四辊轮之间,拧动旋钮,通过螺杆与螺纹孔的相互配合和在转动套的配合,以及在滑块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可以使得第二辊轮进行上下移动,以及可以使得第四辊轮进行左右移动,以与黄铜棒主体进行配合。

4、优选地,所述涂油组件包括凸板,所述凸板的底面与第一环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凸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腔室,所述腔室背向凸板的一面设置有喷淋头,所述凸板的顶面穿插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喷淋头相配合,涂油组件用于对黄铜棒主体进行上油,通过润滑油来降低黄铜棒主体与第一调直组件、第二调直组件之间的摩擦,将连接头与外接润滑油输送管相连接,通过喷淋头来对黄铜棒主体进行喷淋,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5、优选地,所述第二调直组件包括立板,所述立板的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体,所述立板的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环体,所述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的环形口内均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环体和第三环体之间设置有第三辊轮和第四辊轮,所述第三辊轮包括第三凸轴,所述第四辊轮包括第四凸轴,所述立板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侧壁套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侧壁与立板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加长轴,所述加长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皮带轮组,所述加长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皮带轮组与第三凸轴相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侧壁啮合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侧壁中部穿插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一同步带远离第二皮带轮的一端与第一皮带轮相配合,启动电机,加长轴在电机输出轴的作用下带动皮带轮组和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当皮带轮组进行转动时会使得第三辊轮进行转动,从而来对黄铜棒主体进行输送,且进行调直作业。

6、优选地,所述除油组件包括横板,所述横板的端面与第三环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的顶面穿插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皮带轮,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与皮带轮组相配合,所述第四皮带轮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同步带,所述第二同步带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第二同步带的下方设置有活动环,所述拨杆位于活动环的环口内,且所述拨杆与活动环相配合,所述活动环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板,所述横板的底面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板与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活动环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卡座,所述卡座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块,所述卡座的底面可拆卸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油污清洁棉,所述套筒的外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块,所述第二环形块与第一环形块相对应,且所述第二环形块的侧壁穿插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第一环形块相配合,除油组件用于在对黄铜棒主体进行调直后,以对黄铜棒主体进行去油作业,通过第四皮带轮使得第二同步带带动拨杆进行移动,通过拨杆与活动环的相互配合,以及在导向板与导向槽的相互配合下,且在连接板的配合下,从而可以使得活动环带动套筒进行前后移动,进而可以使得油污清洁棉来对调直后的黄铜棒主体进行除油作业,且拧动紧固螺栓可以将套筒从卡座上进行拆装,以对套筒进行更换,使得套筒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黄铜棒主体。

7、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一、将待切削的黄铜棒主体穿插在第一辊轮和第二辊轮之间,以及使得黄铜棒主体穿插在第三辊轮和第四辊轮之间,拧动旋钮,通过螺杆与螺纹孔的相互配合和在转动套的配合,以及在滑块与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从而可以使得第二辊轮进行上下移动,以及可以使得第四辊轮进行左右移动,以与黄铜棒主体进行配合。

9、步骤二、启动电机,加长轴在电机输出轴的作用下带动皮带轮组和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以使得传动轴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同步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辊轮进行转动,以对黄铜棒主体进行输送,且进行调直作业。

10、步骤三、在启动电机的同时,将连接头与外接润滑油输送管相连接,通过喷淋头来对黄铜棒主体进行喷淋,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11、步骤四、当皮带轮组进行转动时会使得第三辊轮进行转动,从而来对黄铜棒主体进行输送,且进行调直作业,同时,第三皮带轮会使得转动轴进行转动,通过第四皮带轮使得第二同步带带动拨杆进行移动,通过拨杆与活动环的相互配合,以及在导向板与导向槽的相互配合下,且在连接板的配合下,从而可以使得活动环带动套筒进行前后移动,进而可以使得油污清洁棉来对调直后的黄铜棒主体进行除油作业,且拧动紧固螺栓可以将套筒从卡座上进行拆装,以对套筒进行更换,使得套筒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黄铜棒主体。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包括黄铜棒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铜棒主体(6)的杆径可为平整状也可为弯曲状。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的加工工艺,包括第一调直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直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涂油组件(2),所述第一调直组件(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调直组件(3),且所述第一调直组件(1)和第二调直组件(3)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第二调直组件(3)背向第一调直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除油组件(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直组件(1)包括底板(101),所述底板(10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凸台(102),所述凸台(10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环体(103),所述第一环体(103)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环体(103)以底板(101)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环体(103)的顶面中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孔(109),所述第一环体(103)的内壁设置有滑槽(104),所述滑槽(104)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螺杆(501),所述螺杆(5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502),所述螺杆(501)位于螺纹孔(109)内,且所述螺杆(501)与螺纹孔(109)相配合,所述螺杆(501)的下方设置有轴承座(503),所述轴承座(50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块(504),所述滑块(504)与滑槽(104)相对应,且所述滑块(504)与滑槽(104)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座(503)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05),所述顶板(50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套(506),所述螺杆(501)的底端位于转动套(506)内,且所述螺杆(501)与转动套(506)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环体(103)之间设置有第一辊轮(105)和第二辊轮(107),所述第一辊轮(105)和第二辊轮(107)均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辊轮(105)包括第一凸轴(106),所述第二辊轮(107)包括第二凸轴(108),所述第一凸轴(106)和第二凸轴(108)均位于第一环体(103)的环形口内,所述第一凸轴(106)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第一凸轴1(06)远离第一辊轮(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10),所述第二凸轴(108)的一端延伸至轴承座(503)内,且所述第二凸轴(108)与轴承座(503)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组件(2)包括凸板(201),所述凸板(201)的底面与第一环体(103)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凸板(2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腔室(202),所述腔室(202)背向凸板(201)的一面设置有喷淋头(203),所述凸板(201)的顶面穿插设置有连接头(204),所述连接头(204)与喷淋头(203)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直组件(3)包括立板(301),所述立板(301)的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环体(302),所述立板(301)的侧壁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环体(303),所述第二环体(302)和第三环体(303)的环形口内均设置有调节组件(5),所述第二环体(302)和第三环体(303)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环体(302)和第三环体(303)之间设置有第三辊轮(304)和第四辊轮(306),所述第三辊轮(304)包括第三凸轴(305),所述第四辊轮(306)包括第四凸轴(307)。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0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308),所述电机(308)的侧壁套设有固定座(309),所述固定座(309)的侧壁与立板(30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08)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有加长轴(310),所述加长轴(3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皮带轮组(311),所述加长轴(3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12),所述皮带轮组(311)与第三凸轴(305)相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312)的侧壁啮合设置有第二锥齿轮(313),所述第二锥齿轮(313)的侧壁中部穿插固定连接有传动轴(314),所述传动轴(314)的侧壁固定套设有第二皮带轮(315),所述第二皮带轮(315)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同步带(316),所述第一同步带(316)远离第二皮带轮(315)的一端与第一皮带轮(110)相配合,所述除油组件(4)包括横板(401),所述横板(401)的端面与第三环体(303)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横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包括黄铜棒主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铜棒主体(6)的杆径可为平整状也可为弯曲状。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的加工工艺,包括第一调直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直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涂油组件(2),所述第一调直组件(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调直组件(3),且所述第一调直组件(1)和第二调直组件(3)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第二调直组件(3)背向第一调直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除油组件(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直组件(1)包括底板(101),所述底板(10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凸台(102),所述凸台(10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环体(103),所述第一环体(103)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环体(103)以底板(101)的轴线为中心呈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环体(103)的顶面中部贯穿设置有螺纹孔(109),所述第一环体(103)的内壁设置有滑槽(104),所述滑槽(104)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包括螺杆(501),所述螺杆(5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502),所述螺杆(501)位于螺纹孔(109)内,且所述螺杆(501)与螺纹孔(109)相配合,所述螺杆(501)的下方设置有轴承座(503),所述轴承座(50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块(504),所述滑块(504)与滑槽(104)相对应,且所述滑块(504)与滑槽(104)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座(503)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05),所述顶板(50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套(506),所述螺杆(501)的底端位于转动套(506)内,且所述螺杆(501)与转动套(506)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环体(103)之间设置有第一辊轮(105)和第二辊轮(107),所述第一辊轮(105)和第二辊轮(107)均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辊轮(105)包括第一凸轴(106),所述第二辊轮(107)包括第二凸轴(108),所述第一凸轴(106)和第二凸轴(108)均位于第一环体(103)的环形口内,所述第一凸轴(106)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第一凸轴1(06)远离第一辊轮(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10),所述第二凸轴(108)的一端延伸至轴承座(503)内,且所述第二凸轴(108)与轴承座(503)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组件(2)包括凸板(201),所述凸板(201)的底面与第一环体(103)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凸板(20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腔室(202),所述腔室(202)背向凸板(201)的一面设置有喷淋头(203),所述凸板(201)的顶面穿插设置有连接头(204),所述连接头(204)与喷淋头(203)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蝶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鸿越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