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222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包括:机架、进给机构、旋转机构、连接组件、珩磨头;所述机架为门式机架,底部固定安装在工作地面上,上部设有上横梁,上横梁平行固定安装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机构下部安装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下部安装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下部安装珩磨头;珩磨头采用气动方式使其珩磨油石贴在气缸套内壁上实现珩磨。工作时仅需设置进给机构的进给速度、加速度和进给距离,旋转机构的转速,涨开机构的气压值、涨开半径及珩磨油石的材质参数,即可实现船用内燃机气缸套内壁网纹的珩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适用于较大的加工范围、自适应对正、结构相对于传统珩磨机床更加简单,易于制造,模块化设计易于拆卸组装,维护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设备,具体地说是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


技术介绍

1、内燃机气缸套是内燃机重要的零部件,其内壁的珩磨网纹质量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功率、机油的消耗水平、排放指标。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的直径往往较大,长时间使用后内壁会出现划痕和机械损伤,大大降低内燃机的效率,此时需要对气缸套进行保养和维修。

2、传统的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床体积大、控制精度高、成本高,场地及配套设施要求高、适用范围小,轮船很难满足其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因此,将其作为船用内燃机气缸套保养、维修使用极不经济。

3、鉴于船舶及海上复杂环境的限制,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的保养和维修无法直接采用大型珩磨机床进行,故通常使用人工维修的方式完成。人工维修方式能够修整内孔表面拉痕、气孔、缩孔、砂眼、腐蚀凹坑及机械损伤,使内孔的直径增量、圆度、圆柱度满足要求,缺点是无法对珩磨网纹进行修复以提高内燃机使用效率。

4、由此可见,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的珩磨设备,以达到满足缸套内孔的直径增量、圆度、圆柱度要求的同时修复珩磨网纹,提高维修质量,实现提高内燃机的使用效率、降低油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进给机构、旋转机构、连接组件、珩磨头;

2、所述机架为门式机架,机架底部放置在工作地面,上部设有上横梁,平行固定安装所述进给机构,所述进给机构下部依次安装所述旋转机构、连接组件、珩磨头

3、所述旋转机构下部安装所述连接组件;

4、所述连接组件的下部安装所述珩磨头,所述珩磨头采用气动方式使其珩磨油石贴在气缸套内壁上实现珩磨。

5、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链轮、传动链;

6、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所述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外侧安装所述链轮,所述链轮与传动链相啮合,所述传动链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减速机、链轮同轴安装。

8、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框、电机、滑动定位梁、气动滑环、吊环;

9、所述电机垂直向下固定安装在电机框内部,所述电机框顶部中心位置安装吊环,连接所述传动链,所述电机框固定安装在滑动定位梁中间,所述电机轴穿过气动滑环,下方安装所述连接组件;

10、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定位梁为矩形框架结构,平行于地面安装在机架外侧,包括两根钢管,两端设置挡板,矩形框的四角内侧安装惰轮,与机架两侧立柱接触;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气动滑环,固定端连接空压设备,转动部分连接所述珩磨头。

12、所述连接组件由两组十字万向联轴器组成,中间通过法兰盘进行连接。

13、所述珩磨头安装在连接组件的下部,包括本体、涨开机构、珩磨石座、珩磨油石;所述本体中间为圆柱形结构,外侧为四层四角风车结构,四层平行安装,两层之间投影夹角为45°;

14、所述涨开机构采用气压方式,在每层的四角安装双杆气缸;

15、进一步的,所述双杆气缸的涨开方向与所述珩磨头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夹角为45°,每个所述双杆气缸的进气孔、出气孔连接气动滑环的进气孔和出气孔。

16、所述珩磨石座为长条形凹槽结构,通过连接座安装在两个竖直方向间隔的气缸杆上,所述珩磨石座上安装所述珩磨油石,每个珩磨油石与缸壁的切削夹角为45°;

17、优选的,所述珩磨石座两侧外壁高度不同,较矮的一侧珩磨油石与工作面接触,其外檐高度低于珩磨石安装后的高度,较高的一侧设有螺孔通过螺栓将珩磨油石夹紧,外檐高度高于珩磨石安装后高度。

18、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19、使用时,将待加工的内燃机气缸套固定在珩磨机的下方,保证内燃机气缸套的中心与旋转机构的轴心在同一竖直线上,进行初步对正;再根据内燃机气缸套的材质及珩磨网纹的设计参数设置进给机构的进给速度、加速度和进给距离,旋转机构的转速,涨开机构的气压值、涨开半径及珩磨油石的材质参数。加工时由于连接组件采用十字万向联轴器,具有较大的角位移,使珩磨头与气缸套内壁相对浮动,可使珩磨头以内燃机气缸套内壁作导向,从而实现较为精准的轴心对正。珩磨时珩磨头在进给机构和往复机构的作用下在气缸套内旋转并往复运动,珩磨油石在张开机构的作用下,在气缸套内壁进行切削,形成有规律交叉而又不相重复的网纹切痕,随着珩磨加工的进行,使气缸套内壁和油石表面接触面积不断增加,相互切削作用不断减弱,气缸套内壁的圆度和圆柱度不断完善,最后完成气缸套内壁网纹的珩磨。

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传统的珩磨机床体积大,控制精度高,成本高,场地及配套设施要求高,适用范围小,作为船用内燃机气缸套保养、维修使用时不够经济,且轮船无法满足其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同时,传统的人工修理方法误差大、耗时久,面对多变的海况不能及时完成修理并投入使用。与上述传统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1.更大的适用性:可根据船内内燃机气缸套的最大长度定制机架的高度;珩磨石座采用双杆气缸作为支撑可满足较大范围的加工尺寸;以十字万向联轴器作为连接组件使珩磨头以内燃机气缸套内壁作导向,使整个系统的加工精度与机床精度的关联性降低,更适用于船上的工作环境。2.结构相对于传统珩磨机床更加简单,易于制造,模块化设计,易于拆卸组装,维护度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进给机构、旋转机构、连接组件、珩磨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链轮、传动链;所述伺服电机安装所述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外侧安装所述链轮,所述链轮与所述传动链相啮合,所述传动链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框、电机、滑动定位梁、气动滑环、吊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定位梁为矩形框架结构,平行于地面安装在机架外侧,包括两根钢管,两端设置挡板,矩形框内的四角安装惰轮,与机架两侧立柱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滑环,固定端连接空压设备,转动部分连接所述珩磨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由两组十字万向联轴器组成,中间通过法兰盘进行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头安装在连接组件的下部,包括:本体、涨开机构、珩磨石座、珩磨油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开机构采用气压方式,在每层的四角安装双杆气缸,所述双杆气缸的涨开方向与所述珩磨头旋转方向的切线方向夹角为45°,每个所述双杆气缸的进气孔、出气孔连接气动滑环的进气孔和出气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石座为长条形凹槽结构,通过连接座安装在两个竖直方向间隔的气缸杆上,所述珩磨石座上安装所述珩磨油石,每个所述珩磨油石与缸壁的切削夹角为4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珩磨油石嵌装在所述珩磨石座的凹槽内,珩磨石座两侧外壁长度不同,较矮的一侧珩磨油石与工作面接触,较高的一侧设有螺孔通过螺栓将珩磨油石夹紧。

...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进给机构、旋转机构、连接组件、珩磨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减速机、链轮、传动链;所述伺服电机安装所述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外侧安装所述链轮,所述链轮与所述传动链相啮合,所述传动链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电机框、电机、滑动定位梁、气动滑环、吊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定位梁为矩形框架结构,平行于地面安装在机架外侧,包括两根钢管,两端设置挡板,矩形框内的四角安装惰轮,与机架两侧立柱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滑环,固定端连接空压设备,转动部分连接所述珩磨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船用内燃机气缸套珩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良熊旭波刘桂芳陈东华胡海东丁忠杰李陆赵雪曲颖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斑之斓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