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9278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压缩空气以与水平方向10~15°倾角且与圆锥形壳体按切线方向进入脱水装置,在脱水装置壳体中形成旋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完成脱除杂质、较大液滴的油污和水分的过程,经过处理的空气再通过脱水装置壳体中的气水分离器上的折流板进一步脱水。通过离心脱水和折流板脱水两种手段,净化效果好。并且脱水装置将水排放到贮水罐中,采用贮水罐液位和气动阀自动排水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空气泄漏率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交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压缩空气净化或干燥脱水直O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压缩空气净化或干燥系统的装置,大部分采用的是通过过滤介质或可 再生干燥剂对压缩空气进行脱水、除油污及杂质处理后,供用风设备使用,使用过滤介质的 压缩空气净化或干燥系统的装置,需要定期检查更换过滤介质,以避免其堵塞活破损影响 空气质量,检修工作量大,维护成本高;使用干燥剂的压缩空气净化或干燥系统的装置,只 能脱除水分,不能去除杂质和油污,且干燥剂的再生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变差,脱水效果明 显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提供一种首先利用离心力作用脱除杂质、较大液滴的 油污和水分,然后通过迷宫式出气通道脱除细小的水滴,空气净化质量高。本技术通过 下面的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该壳体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在该壳体圆锥形底部开有废水排出 Π ;压缩空气进口管,该压缩空气进口管从壳体下部圆锥体上端以切线方式穿过壳体 侧壁,且该压缩空气进口管与水平方向呈向下的倾角;气水分离器,该气水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圆柱体部分的上部,由圆形上盖、垂直 安装在该圆形上盖并位于该圆形上盖下方的折流板、该圆形上盖下方的积水盒构成,该圆 形上盖由圆形板和圆形板周围的侧壁构成,该侧壁下端与该积水盒连接,该积水盒为圆环 板,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焊接在一起,在所述上盖的侧壁安装有折流板的位置具有开口,从而 形成空气通到,在该积水盒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开有小孔,从该小孔引出一根导管沿 所述壳体内壁通到所述废水排出口 ;上封盖,该上封盖固定到所述壳体的顶端,并在该上封盖的顶端开有干净空气出进一步限定4片所述折流板的为一组,每5组形成一个空气通到,在5组折流板的 两侧安装有左右挡板,该左右挡板与所述积水盒连接。进一步限定所述积水盒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倾角,并且在未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 端向上折起。进一步限定所述压缩空气进口管与水平方向的倾角是10-15°。进一步限定所述壳体内壁上涂有不沾油涂层,以便于清洁维护。本技术采用离心脱水和折流板脱水两种手段,能达到很好的空气干燥和净化3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压缩空气脱水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压缩空气脱水装置的A-A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压缩空气脱水装置所连接的贮水罐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压缩空气脱水装置由壳体5、压缩空气进口管7、气水分离器、上封盖2 构成。并且,壳体1的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在壳体1的圆锥形底部开有废水排出 口 8,圆柱形的两侧安装有支架6,为了便于维护,壳体8的内壁上涂有不沾油涂层;压缩空 气进口管7从壳体5下部圆锥体上端以切线方式穿过壳体5侧壁,且压缩空气进口管8与 水平方向呈向下的倾角,该倾角可以是10-15° ;气水分离器设置在壳体5圆柱体部分的上 部,由圆形上盖、垂直安装在该圆形上盖并位于该圆形上盖下方的折流板3、圆形上盖11下 方的积水盒9构成,圆形上盖由圆形板11和圆形板周围的侧壁(图中未示出)构成,该侧 壁下端与积水盒9连接,积水盒9为圆环板,其一端与壳体5的内壁焊接在一起,在圆形上 盖的侧壁安装有折流板的位置具有开口,从而形成多个空气通到,在积水盒9上与壳体5连 接的一端开有小孔,从该小孔引出导管4沿所述壳体内壁通到所述废水排出口,该小孔开 设在每个空气通到的下方;上封盖2固定到壳体5的顶端,并在上封盖2的顶端开有干净空 气出口 1。为了使得积水盒9能够起到更好的积水效果,可令积水盒9与水平方向呈向上的 倾角,并且在未与壳体5内壁连接的一端向上折起一定的高度。参看图2,每4片折流板为一组,每5组形成一个空气通到,在5组折流板(空气通 道)的两侧安装有左右挡板10,左右挡板与积水盒9连接,在每个空气通到的下方积水盒上 都开有一个小孔4。图3是与本技术的脱水装置配合使用的贮水罐的剖视图。该贮水罐由壳体 34、废水进口 32、液位计33、、排水口 35、进水管37、出水管38、进水气动阀31和排水气动 阀36构成。进水口 32设在壳体34的顶部,进水管37连接在进水口 32上,液位计设置在 壳体侧面。排水口 35位于壳体34的侧面底部,排水口 35连接有排水管38。在进水管37 和排水管38上都安装有气动阀。下面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压缩空气以水平向下10 15°倾角,从圆锥形壳体按切线方向进入脱水装置,在 脱水装置腔体中形成旋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完成杂质、较大液滴的油污积水分的分离,杂 质、油污和水通过废水排出口 8进入贮水罐中,压缩空气向上进入气水分离器,空气水平流 动通过多次折流后从脱水装置顶部干净空气出口 1排出,其附着的水滴被折流板阻挡后垂 直向下流入积水盒,最后通过导管导入脱水装置底部,同样通过废水排出口 8进入贮水罐 中。通过水位计3可以判断贮水罐中的水位情况,当贮水罐中的水位达到设计上限时,脱水 装置的进水气动阀31关闭,贮水罐的排水气动阀36打开开始从排水口 35排污;当贮水罐 中的水位达到设计下限时,贮水罐的排水气动阀36关闭停止排污,进水气动阀31再次打4开,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权利要求一种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该壳体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在该壳体圆锥形底部开有废水排出口;压缩空气进口管,该压缩空气进口管从壳体下部圆锥体上端以切线方式穿过壳体侧壁,且该压缩空气进口管与水平方向呈向下的倾角;气水分离器,该气水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圆柱体部分的上部,由圆形上盖、垂直安装在该圆形上盖并位于该圆形上盖下方的折流板、该圆形上盖下方的积水盒构成,该圆形上盖由圆形板和圆形板周围的侧壁构成,该侧壁下端与该积水盒连接,该积水盒为圆环板,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在一起,在所述上盖的侧壁安装有折流板的位置具有开口,从而形成空气通到,在该积水盒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开有小孔,从该小孔引出一根导管沿所述壳体内壁通到所述废水排出口;上封盖,该上封盖固定到所述壳体的顶端,并在该上封盖的顶端开有干净空气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4片所述折流板的为一组, 每5组形成一个空气通到,在5组折流板的两侧安装有左右挡板,该左右挡板与所述积水盒 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积水盒与水平方向呈 向上的倾角,并且在未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向上折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进口管与水 平方向的倾角是10-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涂有不沾 油涂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压缩空气以与水平方向10~15°倾角且与圆锥形壳体按切线方向进入脱水装置,在脱水装置壳体中形成旋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完成脱除杂质、较大液滴的油污和水分的过程,经过处理的空气再通过脱水装置壳体中的气水分离器上的折流板进一步脱水。通过离心脱水和折流板脱水两种手段,净化效果好。并且脱水装置将水排放到贮水罐中,采用贮水罐液位和气动阀自动排水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空气泄漏率低。文档编号B01D45/08GK201692732SQ20102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空气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壳体,该壳体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在该壳体圆锥形底部开有废水排出口;压缩空气进口管,该压缩空气进口管从壳体下部圆锥体上端以切线方式穿过壳体侧壁,且该压缩空气进口管与水平方向呈向下的倾角;气水分离器,该气水分离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圆柱体部分的上部,由圆形上盖、垂直安装在该圆形上盖并位于该圆形上盖下方的折流板、该圆形上盖下方的积水盒构成,该圆形上盖由圆形板和圆形板周围的侧壁构成,该侧壁下端与该积水盒连接,该积水盒为圆环板,其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焊接在一起,在所述上盖的侧壁安装有折流板的位置具有开口,从而形成空气通到,在该积水盒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端开有小孔,从该小孔引出一根导管沿所述壳体内壁通到所述废水排出口;上封盖,该上封盖固定到所述壳体的顶端,并在该上封盖的顶端开有干净空气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若飞梁立强赵清法胡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