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8147 阅读:3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该装置的底梁(1)通过其两端压腿上的螺栓孔和螺栓与试验槽道固定。下外框梁(2)与底梁(1)通过螺栓固定。外框梁(2)、(3)和外框柱(4)、(5)通过销轴铰接,试件(9)放置在加载装置内。辊轴连接器(6)连接在外框与做动头之间,外框在变形后能够发生与做动头间的相对竖向位移。竖向加载装置将竖向千斤顶传递到内部试件,实现不同轴压比的模拟。该装置的优点为:避免了传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庞大的底梁,且加载装置能够重复利用,节约了试验成本。整个装置在角部铰接,由于加入辊轴连接器保证外框能够自由发生变形,外框对试验的影响非常小,作动器荷载能够完全施加到内部构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属于建筑结构耗能减震技术。
技术介绍
拟静力试验又称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是指对结构或结构构件施加多次往复循环作 用的静力荷载,使试件从开始受力到破坏的一种试验方法,用以模拟地震时结构在往复振 动中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通过拟静力试验可以建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 衡量结构的耗能能力,研究结构构件的破坏机制,为改进现行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改进结 构设计的构造措施提供依据。拟静力试验是目前研究结构或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受力及 变形性能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在传统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试件需要通过庞大的底梁固定在槽道上以实现底 部的固结。与试验构件性能无关的底梁往往消耗大量的材料,以北京交通大学所做1/2比 例墙板模型为例,制作底梁所消耗的混凝土和钢筋量为墙板试件本身的两倍,且底梁不能 重复利用,不但浪费人力、物力,增加试验成本,而且大大增加了整个试件的重量造成搬运 困难。此外,当对填充砌块或填充砌体进行抗震性能研究时,由于试件本身的脆性,伪静力 试验时一方向加载开裂后很难实现反方向的加载,对填充物本身的受力性能试验很难实 现。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该 装置通过刚度较大的外框梁和外框柱实现对内部试件的固定,限制试件的滑移和转动;同 时外框梁和外框柱柱在角部由销轴连接,并通过辊轴连接器与做动头连接,整个装置能够 在平面内自由发生变形,外框不承担荷载作用,做动头的荷载全部施加于内部试件;整个装 置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拆卸,并能实现对装置尺寸的调整,使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 试件。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包括底梁、下外框梁、上外框梁、右外框 柱、左外框柱、辊轴连接器、竖向加载装置、内部填板。其各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底梁通过其两端压腿上的螺栓孔和地脚螺栓与试验槽道固定;下外框梁与底梁通过下外框梁螺栓孔和底梁顶板螺栓孔螺栓固定;右外框柱两端分别插入下外框梁、上外框梁第一、二槽形钢的空隙间,通过销轴铰 接;左外框柱两端分别插入下外框梁、上外框梁第一、二槽形钢的空隙间,通过销轴铰接;辊轴连接器的一端通过连杆和挡板与上外框梁连接固定,辊轴连接器的另一端与 做动头连接;竖向加载装置的上部构件跨过上外框梁的第一槽形钢和第二槽形钢,通过外伸翼 缘上的螺栓孔与下部加载板栓连;竖向加载装置的上端与竖向千斤顶连接,下端将荷载施4加到试件上。内部填板8通过螺栓连接在外框柱内侧,实现对内部尺寸的微调。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整个装置在角部用销轴连接,水平方向能够自由发生变形,在实验过程中可以 忽略装置的受力,水平荷载全部作用于试件上,最大程度的模拟内部试件在水平低周反复 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况。2.传统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做动头的高度不会降低,本专利技术中的辊轴连接器 能够实现在传递水平荷载的同时保证整个装置外框自由发生变形,使外框相对做动头发生 竖向位移,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约束外框对试验的影响,保证试验的精度。3.使用该装置进行试验,可以省略传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中庞大的底梁,而且整 套装置能够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试件的制作成本,节约了试验费用。4.外框梁和柱加工为相同截面尺寸,同时通过外框梁端部销孔的选择和添加内部 填板实现对装置尺寸的微调,使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试件。5.该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整个装置均采用螺栓连接,方便组装和拆卸,不用 时能够将其拆解,不占用空间,方便存放。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整体示意图2为上外框梁与辊轴连接器连接示意图。图3为底梁正视图。图4为底梁俯视图。图5为底梁侧视图。图6为图4的1-1剖面图。图7为外框梁正视图。图8为外框梁俯视图。图9为外框梁侧视图。图10为图7的2-2剖面图。图11为外框柱正视图。图12为外框柱侧视图。图13为图11的3-3剖面意图。图14为图11的4-4剖面。图15为辊轴连接器正视图。图16为辊轴连接器俯视图。图17为辊轴连接器左视图。图18为辊轴连接器右端面视图。图19为图15的6-6剖面图。图20为图15的5-5剖面图。图21为图16的7-7剖面图。图22为竖向加载装置正视图。5图23为竖向加载装置俯视图。图24为竖向加载装置侧视图。图25为填板结构示意图。图26为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初始状态示意图。图27为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如图1。该试验装置包括底梁1、下外框梁2、上外框 梁3、右外框柱4、左外框柱5、辊轴连接器6、竖向加载装置7、内部填板8。其各构成部件之 间的连接底梁1通过其两端压腿上的螺栓孔a2和地脚螺栓与试验槽道固定,见图4 ;下外框梁2与底梁1通过下外框梁螺栓孔b6和底梁顶板螺栓孔a3螺栓固定,见 图 4、8。右外框柱4两端分别插入下外框梁2、上外框梁3第一、二槽形钢的空隙间,通过销 轴铰接;左外框柱5两端分别插入下外框梁2、上外框梁3第一、二槽形钢的空隙间,通过销 轴铰接,见图14。辊轴连接器6的一端通过连杆10和挡板11与外框梁3连接固定,辊轴连接器6 的另一端与做动头连接,见图2。竖向加载装置7的上部构件el跨过上外框梁3的第一槽形钢cgl和第二槽形钢 cg2,通过外伸翼缘上的螺栓孔e3与下部加载板e2栓连,见图23、24 ;竖向加载装置7的上 端与竖向千斤顶连接,下端将荷载施加到试件上,见图1。内部填板8,通过螺栓连接在外框柱内侧,实现对内部尺寸的微调。所述底梁1,如图3、4、5、6,由40mm钢板焊接,底梁截面为带外伸翼缘的箱型,高度 Ll = 40cm,长度L2 = 300cm,箱型梁腹板两侧焊接40mm厚加劲的肋al,加劲肋间距30cm。 底梁两端分别外伸长度L3 = 160cm,宽度L5 = 50cm的两个压腿,呈工字形,压腿上各开两 个直径60mm的地脚螺栓孔a2,底梁通过地脚螺栓与固定槽道连接。底梁顶板的外伸翼缘上 设等间距螺栓孔a3,通过螺栓与外框梁连接。底梁中部腹板间距L4 = 30cm,顶面宽度L6 =50cm,其截面如图6,中部翼缘顶面开直径20mm螺栓孔a3,栓孔间距30cm,用于与上部加 载装置通过螺栓固定。试件9放置在加裁装置内。所述下外框梁2,其长度L7 = 200cm,高度L8 = 30cm,宽度L9 = 34cm,如图7、8、 9、10,它包括由20mm钢板焊接的第一、二槽形钢(cgl、cg2),其高度L8 = 300mm,翼缘宽度 Lll = 150mm。两槽形钢的腹板上每隔LlO = 200mm焊接一道加劲bl,加劲肋厚度20mm,相 邻两道加劲肋之间沿腹板高度方向开两个20mm螺栓孔b2,两根槽形钢腹板螺栓孔相对,通 过螺栓b4连接,槽形钢之间螺杆上装有长40mm的套管b5,以确保槽形钢腹板间距40mm,用 于保证两根槽型钢之间的空隙,两槽钢之间螺栓连接的构造,如图10。;外框梁端部腹板分 别开三个直径60mm销轴孔b3,孔间距30cm,用于对装置尺寸的调整,通过不同位置销轴孔 的选择实现加载装置尺寸的调整;槽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试验装置包括底梁(1)、下外框梁(2)、上外框梁(3)、右外框柱(4)、左外框柱(5)、辊轴连接器(6)、竖向加载装置(7)、内部填板(8);其各构成部件之间的连接:底梁(1)通过其两端压腿上的螺栓孔(a2)和地脚螺栓与试验槽道固定;下外框梁(2)与底梁(1)通过下外框梁螺栓孔(b6)和底梁顶板螺栓孔(a3)螺栓固定;右外框柱(4)两端分别插入下外框梁(2)、上外框梁(3)第一、二槽形钢的空隙间,通过销轴铰接;左外框柱(5)两端分别插入下外框梁(2)、上外框梁(3)第一、二槽形钢的空隙间,通过销轴铰接;辊轴连接器(6)的一端通过连杆(10)和挡板(11)与上外框梁(3)连接固定,辊轴连接器(6)的另一端与做动头连接;竖向加载装置(7)的上部构件(e1)跨过上外框梁(3)第一槽形钢(cg1)和第二槽形钢(cg2),通过外伸翼缘上的螺栓孔(e3)与下部加载板(e2)栓连;竖向加载装置(7)的上端与竖向千斤顶连接,下端将荷载施加到试件上;内部填板(8)通过螺栓连接在左右外框柱的内侧,实现对内部尺寸的微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谦峰李鹏飞郭猛刘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