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474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包括冷梁主体、箱体和换热器,箱体设有一次风侧接管,换热器通过固定架安装在箱体的下方,换热器为分离式微通道热管换热器,换热器包括二次风入口和二次风出口,二次风入口面由相交的两个内平面构成,二次风出口面由相交的两个外平面构成;两个外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且对称布置;箱体上、位于换热器的两个外平面之上分别设有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混合风道,箱体上设有两排喷口,两排喷口分别与两个混合风道贯通,两排喷口的射流方向分别与两个外平面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用分离式微通道热管蒸发端代替原有的冷水盘管,同时对热管蒸发端进行倾斜布置防止气塞,该新型冷梁在日常和特殊情况下可以有效制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系统领域,涉及冷梁在能动和非能动情况下的应用,具体为一种微通道冷梁制冷形式。


技术介绍

1、人类正处于科技大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其中电能作为一种经济适用、情节方便的能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会产生高温的生产活动中对电力需求十分重视,停电有可能会造成设备损毁等巨大的事故,因此需要非能动的制冷技术。

2、主动式冷梁作为新型的气水系统具有较好的制冷功能,同时具有新风系统的功能,然而现有的冷梁形式无法实现非能动制冷的功能。因此需要对冷梁进行进一步设计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克服了现有冷梁无法在非能动的情况下使用的缺陷,同时也为非能动冷却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包括冷梁主体,所述冷梁主体包括箱体和换热器,所述箱体设有一次风侧接管,所述换热器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换热器为分离式微通道热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二次风入口和二次风出口,二次风入口面由相交的两个内平面构成,二次风出口面由相交的两个外平面构成;两个外平面之间的夹角为90°、且对称布置;所述二次风入口面与所述二次风出口面等距;所述箱体上、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两个外平面之上分别设有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混合风道,所述箱体上设有两排喷口,两排喷口分别与两个混合风道贯通,两排喷口的射流方向分别与两个外平面平行。

3、进一步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其中:

4、所述一次风侧接管与新风系统相连,实现新风系统与制冷系统一体化。

5、所述混合风道与所述二次出风口贯通,所述混合风道的路径与相应位置的外平面平行。

6、所述混合风道的底部为混合风道出风口,所述混合风道内、位于所述混合风道出风口的一侧设有出风风向调节叶片。

7、所述冷梁主体设有4个热管接管,两两分布于两侧;同一侧中,第一热管接管为热管蒸发端入口,第二热管接管为热管蒸发端出口。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9、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工作介质在蒸发端吸热蒸发,气体进入冷凝端,在冷凝端散热冷凝为液体,通过重力回流到蒸发端,本专利技术参考热管自然冷却技术,将热管与冷却系统结合,采用分离式微通道热管蒸发端代替原有的冷水盘管。同时一次风侧接管与新风空气连接,实现能动制冷和非能动制冷循环相结合,确保在日常情况可以制冷的同时在停电等特殊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的制冷,防止事故的发生。本专利技术还通过优化换热器的布局提高冷梁卷吸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包括冷梁主体(8),所述冷梁主体(8)包括箱体(2)和换热器(7),所述箱体(2)设有一次风侧接管(3),所述换热器(7)通过固定架(73)安装在所述箱体(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为分离式微通道热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7)包括二次风入口和二次风出口,二次风入口面由相交的两个内平面(71)构成,二次风出口面由相交的两个外平面(72)构成;两个外平面(72)之间的夹角为90°、且对称布置;所述二次风入口面与所述二次风出口面等距;所述箱体(2)上、位于所述换热器(7)的两个外平面(72)之上分别设有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混合风道(6),所述箱体(2)上设有两排喷口(1),两排喷口(1)分别与两个混合风道(6)贯通,两排喷口(1)的射流方向分别与两个外平面(62)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侧接管(3)与新风系统相连,实现新风系统与制冷系统一体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风道(6)与所述二次出风口贯通,所述混合风道(6)的路径与相应位置的外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风道(6)的底部为混合风道出风口(5),所述混合风道(6)内、位于所述混合风道出风口(5)的一侧设有出风风向调节叶片(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梁主体设有4个热管接管,两两分布于两侧;同一侧中,第一热管接管(9)为热管蒸发端入口,第二热管接管(10)为热管蒸发端出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离式微通道热管的冷梁,包括冷梁主体(8),所述冷梁主体(8)包括箱体(2)和换热器(7),所述箱体(2)设有一次风侧接管(3),所述换热器(7)通过固定架(73)安装在所述箱体(2)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为分离式微通道热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7)包括二次风入口和二次风出口,二次风入口面由相交的两个内平面(71)构成,二次风出口面由相交的两个外平面(72)构成;两个外平面(72)之间的夹角为90°、且对称布置;所述二次风入口面与所述二次风出口面等距;所述箱体(2)上、位于所述换热器(7)的两个外平面(72)之上分别设有一次风与二次风的混合风道(6),所述箱体(2)上设有两排喷口(1),两排喷口(1)分别与两个混合风道(6)贯通,两排喷口(1)的射流方向分别与两个外平面(62)平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杰文诗豪刘素梅张稼昕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