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气管组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861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8
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气管组件及汽车。该取气管组件包括取气管和散热部,散热部与取气管的外周面接触连接;取气管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用于连接发动机排气管,第二连接端用于连通压力传感器;取气管连接于排气管与压力传感器之间时,第一连接端低于第二连接端。取气管组件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护涡前压力传感器,并在低温环境下防止取气管结冰影响涡前压力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取气管组件及汽车


技术介绍

1、随着车辆环保要求的提高,发动机的排放等级进一步提升。现有技术在设计发动机时,常采用涡前压力传感器配合排气节流阀对发动机的排气进行热管理,以改善车辆在低负荷状态下的排气温度,进而提高车辆的后处理效率。

2、其中,涡前压力传感器用于对进入增压器之前的废气进行压力检测,车辆的排气管内的废气可以通过取气管传递到涡前压力传感器。发动机的排出的废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当环境温度低,这些水蒸气在经取气管传递到涡前压力传感器之前可能结冰,影响废气输送到涡前压力传感器。而当环境温度较高,作为电器元件的涡前压力传感器又有失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气管组件及汽车,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护压力传感器,在低温环境下防止取气管结冰影响涡前压力检测。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取气管组件,所述取气管组件包括取气管和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取气管的外周面接触连接;

4、所述取气管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连接发动机排气管,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连通压力传感器;所述取气管连接于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时,所述第一连接端低于所述第二连接端。

5、该取气管组件的取气管在低温环境中不会积存液态水蒸气,可以防止取气管结冰,散热部则能在高温环境中为取气管内的废气降温以保护压力传感器。因此,该取气管组件能够适应高温或低温环境,有利于车辆进行热管理而提升发动机排放指标,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6、可选地,所述散热部环绕所述取气管的周外面设置,所述散热部的内壁与所述取气管的外周面接触配合。

7、可选地,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环绕所述取气管环形翅片,所述环形翅片凸出于所述取气管的高度大于所述环形翅片沿所述取气管延伸方向的厚度。

8、可选地,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9、可选地,所述取气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

10、可选地,所述取气管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排气管,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取气管的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

11、可选地,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一个阻热孔,所述阻热孔沿垂直于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支架。

12、可选地,所述阻热孔为至少两个;沿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阻热孔相互错位。

13、可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底座部和支撑部,所述底座部用于固定于所述排气管,所述支撑部用于固定所述取气管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底座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呈折角结构。

14、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排气管、增压器、压力传感器以及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取气管组件;

15、所述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增压器之间,所述取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涡前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取气管的另一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管组件包括取气管和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取气管的外周面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环绕所述取气管的周外面设置,所述散热部的内壁与所述取气管的外周面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环绕所述取气管环形翅片,所述环形翅片凸出于所述取气管的高度大于所述环形翅片沿所述取气管延伸方向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管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排气管,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取气管的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至少一个阻热孔,所述阻热孔沿垂直于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孔为至少两个;沿所述支架的延伸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阻热孔相互错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底座部和支撑部,所述底座部用于固定于所述排气管,所述支撑部用于固定所述取气管的第二连接端,所述底座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呈折角结构。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排气管、增压器、压力传感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气管组件;所述排气管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增压器之间,所述取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发动机排气管连通,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取气管的另一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管组件包括取气管和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取气管的外周面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环绕所述取气管的周外面设置,所述散热部的内壁与所述取气管的外周面接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环绕所述取气管环形翅片,所述环形翅片凸出于所述取气管的高度大于所述环形翅片沿所述取气管延伸方向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气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气管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飞张文霞李守藏武泽军张强臧凌玉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