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渣装置以及使用该排渣装置的煤粉燃烧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1777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渣装置,用于安装在煤粉燃烧器上实现实时排渣,包括上排渣结构和下排渣结构,所述上排渣结构包括上推杆、上推渣板和驱动动力装置I,所述上推杆由驱动动力装置I进行驱动,通过前后往复滑动推刮积聚在燃烧室内腔壁上部表面的积渣;所述下排渣结构包括下推杆、下推渣板和驱动动力装置II,所述下推杆由驱动动力装置II进行驱动,将积聚在燃烧室内腔壁下部表面上的积渣推至燃烧室后部的出渣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推渣装置是根据燃烧过程中胶质物和煤渣在腔内的凝集方式进行设计,充分考虑了上腔部和下腔部的不同结构和特点,其排渣效率高,整体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能够保证腔体内煤渣的及时清除,有效提高了煤粉的燃烧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煤粉燃烧
,特别涉及一种排渣装置以及使用该排渣装置 的煤粉燃烧器。
技术介绍
煤粉燃烧器是煤粉炉燃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把煤粉和燃烧所需的 空气送入炉膛,并组织合理的气流结构,使燃料能迅速地着火,稳定地燃烧。它具有多级多 嘴送风导向结构,这种结构经过特殊设计,能在短时间内使煤粉产生高温涡流,具有高效节 能,完全燃烧,热利用率高,适用多种煤粉等优点,并且能够消除烟尘,改善工作条件,减轻 劳动强度,是节能环保的理想产品。煤粉燃烧器燃烧室的结构、形状、容积和高度都要保证燃料充分燃烧,并使炉膛出 口的烟气温度降低到熔渣开始凝结的温度以下,当炉内的温度超过灰熔点时,灰便呈熔融 状态。熔融的灰渣颗粒在触及炉内水冷壁管或其他构件时会粘在上面。粘结的灰粒逐渐增 多,遂形成渣块,称为结渣。结渣会降低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效果。严重时会堵塞烟气流动的 通道,影响锅炉的安全和经济运行。现有的除渣手段主要有1.利用化学方式,具体是采用各种除渣剂等,这样的方式成本较高,操作麻烦,而 且除渣效果并不明显;2.利用物理方式,主要是指改变煤粉燃烧器的放置状态,利用重力作用使凝结的 渣块从内腔壁内脱落,进而通过排渣口排除,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除渣效果不明显的缺 陷,同时还会影响煤粉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排渣装置,该排渣装置能够将在燃 烧过程中凝结在燃烧室内腔壁上的胶质物和煤渣刮落,从而保证了煤粉的充分燃烧,增强 了热效率,同时操作方便;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使用了该排渣装置的煤粉燃/jm-nfr ο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排渣装置,用于安装在煤粉燃烧器上实现实时排渣,该装置包括上 排渣结构和下排渣结构,所述上排渣结构包括上推杆、上推渣板和驱动动力装置I,所述上 推杆的前端通过设置在燃烧室门上半部上的滑孔I进入燃烧室内部,所述上推杆与燃烧室 的内腔壁轴线平行,所述上推渣板设置在上推杆的前端,所述上推渣板的外缘采取与燃烧 室的内腔壁上部的横向截面仿形的半圆弧形,其弧形外缘朝上并紧密接触燃烧室的内腔壁 上部表面,所述上推杆在驱动动力装置I的驱动下,通过上推渣板前后往复滑动推刮积聚 在燃烧室内腔壁上部表面的积渣;所述下排渣结构包括下推杆、下推渣板和驱动动力装置II,所述下推杆的前端通过设置在燃烧室门下半部上的滑孔II进入燃烧室内部,所述下推渣板设置在下推杆的前 端,所述下推渣板的外缘采取与燃烧室的内腔壁下部的横向截面仿形的半圆弧形,其弧形 外缘朝下并紧密接触燃烧室的内腔壁下部表面,所述下推杆在驱动动力装置II的驱动下, 通过下推渣板将积聚在燃烧室内腔壁下部表面上的积渣推至燃烧室后部的出渣口;进一步,所述上推杆的数量为两根且均为下部带齿形的齿条推杆,两根上推杆以 燃烧室门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燃烧室门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动力装置I包括长齿轮轴和上驱动电机,所述长齿轮轴通过轴承结构横 向水平设置在燃烧室门的外表面上,所述长齿轮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齿轮I,所述齿轮I 分别对应设置在左、右两侧上推杆的下方与之啮合,所述长齿轮轴的一端端部通过联轴器 与上驱动电机的电机座相联接;进一步,所述下推杆的数量为两根且均为下部带齿形的齿条推杆,两根下推杆以 燃烧室门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燃烧室门的左右两侧;所述驱动动力装置II包括短齿轮轴和下驱动电机,所述短齿轮轴通过轴承结构 横向水平设置在燃烧室门的外表面上,所述短齿轮轴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齿轮II,所述齿 轮II分别对应设置在左、右两侧下推杆的下方与之啮合,所述短齿轮轴的一端端部通过联 轴器与下驱动电机的电机座相联接;进一步,所述排渣装置还包括高度调整结构,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包括滑动托板、固 定架、导向柱、丝杆和丝杆驱动电机,所述丝杆以丝杆配合的方式纵向设置在滑动托板的中 轴位置,所述丝杆的下端通过螺母设置在固定架下部的固定板上且穿出固定板与丝杆驱动 电机的电机座相连接;所述滑动托板的两侧以丝杆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有纵向导孔,所 述导向柱为两根,其下端固定在固定架下部的固定板上,其上端分别穿过纵向导孔;所述高度调整结构可以以择一的方式安装在上排渣结构上或下排渣结构上,也可 以同时安装在上排渣结构或者下排渣结构上;安装时,所述滑动托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对应燃烧室门的滑孔I 或滑孔II的位置,所述上推杆或下推杆通过设置在通槽外部的导向筒进入通槽后,再由滑 孔I或滑孔II进入燃烧室内部;所述滑孔I或滑孔II与推杆内径之间的高度差略大于上推渣板下端面与下推渣 板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在高度调整结构的作用下,上推渣板下端面与下推渣板上端 面能够发生接触;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单元,所述驱动动力装置I、驱动动力装置II和 驱动动力装置III的控制输入端与控制电路单元相联接;进一步,所述上推杆的前部设置有上推杆回位检测元件,所述上推杆的尾部设置 有上推杆停止检测元件;所述下推杆的前部设置有下推杆回位检测元件,所述下推杆的尾 部设置有下推杆停止检测元件;所述高度调整结构的上部和下部位置分别设置有托板上行 检测元件和托板下行检测元件;所述上推杆回位检测元件、上推杆停止检测元件、下推杆回位检测元件、下推杆停 止检测元件、托板上行检测元件和托板下行检测元件的控制信号端均与控制电路单元相联 接;进一步,所述上推杆回位检测元件、上推杆停止检测元件、下推杆回位检测元件、5下推杆停止检测元件、托板上行检测元件和托板下行检测元件采用位置传感器或者触点开 关;进一步,所述上推渣板、下推渣板均与燃烧室的内腔壁轴线相垂直;进一步,所述上推渣板和下推渣板采用耐高温不锈钢材料制成。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使用该排渣装置的煤粉燃烧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推渣装置是根据燃烧过程中胶质物和煤渣在腔内的凝集方式进 行设计,充分考虑了上腔部和下腔部的不同结构和特点,其上推渣板主要实现前后往复运 动,使凝结在燃烧室内腔壁上部的煤渣和胶质物被轻松刮下,其排渣效率高,而下推渣板能 够将积聚在内腔壁下部的胶质物和煤渣以及从上部落下的残渣从出渣口推出,整体结构紧 凑,操作方便,能够保证腔体内煤渣的及时清除,有效提高了煤粉的燃烧效率;2.本技术的排渣装置自动化程度较高,能够通过控制电路单元实现对排渣过 程的自动控制,进一步提升了煤粉燃烧器的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 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 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 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排渣装置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排渣装置侧面剖视图;图3为图2沿A-A向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 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排渣装置,用于安装在煤粉燃烧器上实现实时排渣,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渣装置包括上排渣结构和下排渣结构,所述上排渣结构包括上推杆(3)、上推渣板(4)和驱动动力装置Ⅰ,所述上推杆(3)的前端通过设置在燃烧室门(1)上半部上的滑孔Ⅰ(28)进入燃烧室(2)内部,所述上推杆(3)与燃烧室(2)的内腔壁轴线平行,所述上推渣板(4)设置在上推杆(3)的前端,所述上推渣板(4)的外缘采取与燃烧室的内腔壁上部的横向截面仿形的半圆弧形,其弧形外缘朝上并紧密接触燃烧室的内腔壁上部表面,所述上推杆(3)在驱动动力装置Ⅰ的驱动下,通过上推渣板(4)的前后往复滑动推刮积聚在燃烧室内腔壁上部表面的积渣;所述下排渣结构包括下推杆(5)、下推渣板(6)和驱动动力装置Ⅱ,所述下推杆(5)的前端通过设置在燃烧室门(1)下半部上的滑孔Ⅱ(29)进入燃烧室(2)内部,所述下推渣板(6)设置在下推杆(5)的前端,所述下推渣板(6)的外缘采取与燃烧室的内腔壁下部的横向截面仿形的半圆弧形,其弧形外缘朝下并紧密接触燃烧室的内腔壁下部表面,所述下推杆(5)在驱动动力装置Ⅱ的驱动下,通过下推渣板(6)将积聚在燃烧室(2)内腔壁下部表面上的积渣推至燃烧室(2)后部的出渣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琛苏桂从赵雷胡汉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牛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