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255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15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及其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设置于侧围外板的后轮罩区域;以及挡泥板,连接于侧围外板且设置为遮挡定位孔。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及其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通过将定位孔设置在侧围外板的后轮罩区域,挡泥板设置为可以遮挡定位孔的结构形式,可以利用挡泥板实现对定位孔的遮挡,无需对车身进行复杂设计,有效降低了遮挡成本,解决了现有侧围外板定位孔的遮挡方式复杂、遮挡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及其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1、车辆侧围外板上的定位孔主要用作侧围外板的定位基准孔,通过侧围外板上的定位孔与定位销配合可以实现对侧围外板的定位,以便于将车身零部件与侧围外板进行组装。当车辆组装完成后,需要对侧围外板上的定位孔进行遮挡,避免定位孔直接裸露在外,确保车辆的外形美观。

2、目前遮挡定位孔的方式包括:一、在侧围外板的车尾下部设置定位孔,通过后保险杠遮挡定位孔,此时后保险杠需要向车头延伸至后轮附近,导致后保险杠的产品尺寸会增大,造成产品成本增加,并且限制了后保险杠的造型设计。二、在侧围外板的d柱位置设置定位孔,通过增加d柱装饰件来遮挡定位孔,但是新增加d柱装饰件会导致装饰件产品成本增加。三、在侧围外板的中滑轨附近设置定位孔,通过中滑轨后端装饰件遮挡定位孔,此时不需要额外增加装饰件遮挡定位孔,但是这种定位孔方式仅适用于双侧侧滑门车型,无法满足对于无侧滑门侧的定位孔的开孔位置及遮挡设计的要求。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以解决现有侧围外板定位孔的遮挡方式复杂、遮挡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设置于所述侧围外板的后轮罩区域;以及挡泥板,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且设置为遮挡所述定位孔。

3、根据本申请提供的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将侧围外板的定位孔设置在后轮罩区域,并将挡泥板设置为可以遮挡定位孔的结构形式,当通过定位孔对侧围外板进行定位并完成侧围外板与车身零部件的组装后,再安装好挡泥板即可从车身外部遮挡定位孔,从而提升车辆美观性。相较于现有的定位孔遮挡方式,本申请中利用挡泥板即可实现对定位孔的遮挡,无需对车身进行复杂设计,有效降低了遮挡成本。

4、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挡泥板包括挡泥部和遮挡部,所述挡泥部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所述遮挡部连接于所述挡泥部且从所述挡泥部沿x向延伸至遮挡所述定位孔。

5、本方案中,挡泥板包括的挡泥部与侧围外板连接,可以起到挡泥作用,同时挡泥部作为遮挡部的安装基础,可以用于支撑遮挡部。遮挡部从挡泥部沿x向延伸,通过遮挡部可以遮挡定位孔,由此,利用挡泥板即可同时实现挡泥和遮挡定位孔的作用。

6、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遮挡部在x向上从所述挡泥部向所述侧围外板倾斜设置。

7、本方案中,将遮挡部倾斜设置,使得遮挡部远离挡泥部的一端与侧围外板的距离足够近,此时可以完全遮挡定位孔,实现多方位遮挡定位孔的作用。并且,遮挡部靠近挡泥部的一端与侧围外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则可以避免遮挡部与侧围外板近距离接触发生剐蹭的问题。

8、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遮挡部在y向上的厚度从所述挡泥部沿x向渐缩设置。

9、本方案中,遮挡部与挡泥部连接的一端的厚度更大,从而可以增强遮挡部与挡泥部的连接强度,并且确保遮挡部自身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避免遮挡部结构损坏。同时,遮挡部远离挡泥部的一端的厚度更小,此时既可以实现对定位孔进行遮挡,还实现了对遮挡部进行轻量化设计,有利于降低遮挡成本和车身减重。

10、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挡泥部设有用于与所述侧围外板连接的连接孔。

11、本方案中,通过连接孔可以将挡泥部安装在侧围外板上,确保挡泥部以及连接于挡泥部的遮挡部均能够稳固连接于侧围外板。

12、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用于封堵所述定位孔。

13、本方案中,利用密封盖可以封堵定位孔,避免车身外部异物进入定位孔导致污染车身结构或者损坏车身。具体地,当通过定位孔实现对侧围外板的定位并完成车身零部件的组装后,再通过密封盖封堵定位孔,可以起到防水、灰尘等异物进入车身侧围外板内部的作用。

14、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定位孔的中心线平行于y向。

15、本方案中,将定位孔的中心线平行于y向设置,有利于将定位销与定位孔配合从而对侧围外板进行定位,从而提升定位操作便利性。

16、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侧围外板包括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围成空腔;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外侧板上且连通所述空腔。

17、本方案中,定位孔设置在侧围外板的外侧板上,也即定位孔贯穿外侧板,此时即可实现利用定位孔对侧围外板进行定位。并且由于内侧板是完整的,其没有贯穿形成定位孔,则通过内侧板可以有效隔离车身内部和外部,起到保护车身内部环境的作用。

18、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定位孔一侧且在y向上朝向所述内侧板延伸设置。

19、本方案中,在定位孔边缘设有导向部,有利于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孔内,从而实现对侧围外板的定位。而且导向部沿y向延伸设置,可以满足侧围外板以及定位孔的冲压工艺要求,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

2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

2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则可以利用挡泥板实现对侧围外板的定位孔的遮挡,从而无需对车身进行复杂设计,有效降低了遮挡成本。

22、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及其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及其侧围外板的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以及挡泥板,定位孔设置在侧围外板的后轮罩区域,挡泥板设置为可以遮挡定位孔的结构形式。当通过定位孔对侧围外板进行定位并完成侧围外板与车身零部件的组装后,再安装好挡泥板即可从车身外部遮挡定位孔,从而提升车辆美观性。相较于现有的定位孔遮挡方式,本申请中利用挡泥板即可实现对定位孔的遮挡,无需对车身进行复杂设计,有效降低了遮挡成本,解决了现有侧围外板定位孔的遮挡方式复杂、遮挡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300)包括挡泥部(310)和遮挡部(320),所述挡泥部(310)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00),所述遮挡部(320)连接于所述挡泥部(310)且从所述挡泥部(310)沿X向延伸至遮挡所述定位孔(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20)在X向上从所述挡泥部(310)向所述侧围外板(100)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20)在Y向上的厚度从所述挡泥部(310)沿X向渐缩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部(310)设有用于与所述侧围外板(100)连接的连接孔(3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密封盖(400),所述密封盖(400)用于封堵所述定位孔(200)。</p>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00)的中心线平行于Y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外板(100)包括内侧板(110)和外侧板(120),所述内侧板(110)和所述外侧板(120)围成空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导向部(210),所述导向部(210)设置于所述定位孔(200)一侧且在Y向上朝向所述内侧板(110)延伸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300)包括挡泥部(310)和遮挡部(320),所述挡泥部(310)连接于所述侧围外板(100),所述遮挡部(320)连接于所述挡泥部(310)且从所述挡泥部(310)沿x向延伸至遮挡所述定位孔(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20)在x向上从所述挡泥部(310)向所述侧围外板(100)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320)在y向上的厚度从所述挡泥部(310)沿x向渐缩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围外板(100)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部(310)设有用于与所述侧围外板(100)连接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元洪孟晓光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