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轧低碳钢棒、线材
,具体涉及一种模拟热轧低碳钢棒材和 线材自然时效的方法。
技术介绍
许多工厂所生产的螺纹钢、圆钢及线材产品,在生产现场取样检验其抗拉强度等 力学性能指标时,发现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但当这些产品运输到用户所在建筑工地或仓 库一段时间后发现产品的力学性能指标下降,有些甚至低于国家标准达20MPa。往往会造成 产品报废及大量的质量异议和经济损失。国内鞍钢、安钢等多家钢厂进行了自然时效实验,实验耗时几周至几个月,甚至是半年以上。由于 耗时太长,这对钢厂根据研究数据及时调整工艺因素、保证产品质量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 延长了新产品开发的周期。一些钢厂对于某些钢种在100 400°C时的模拟自然时效规律 进行研究,如“热轧钢材自然时效后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设备”(CN 200410013816. 4)专利技 术,认为模拟自然时效规律与自然时效具有对应性,并用来模拟自然时效过程,实际上,当 时效温度超过200°C时,即使模拟得到的与自然时效所得的某些力学性能指标具有一定的 一致性,但产品的微观结构与自然时效相差甚远。产品的后续使用性能也会大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拟热轧低碳钢棒材和线材自然时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先取5批同一规格和同一炉号的热轧低碳钢棒材或线材,在电阻炉内分别加温至50~90℃、90~120℃、120~150℃、150~165℃和165~180℃,上述五个温度段依次对应的保温时间为:32~48小时、16~32小时、10~16小时、5~9小时和0.5~4小时,出炉后均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按每个温度段对应的样品批次测定其抗拉强度、晶胞参数和微观应变,即为模拟自然时效相应时间段的对应值; 自然时效相应时间段的对应值是:取5批同一规格和同一炉号的热轧低碳钢棒材或线材,分别在热轧后第1~2天、第10~15天、第50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远志,梁冬梅,徐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