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锦松专利>正文

四维路口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可连续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7854 阅读:4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四维路口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可连续流,由路、道、桥的有机结合和对三流流动区域的合理划分来实现。设计以四维路口平面为基础,在其中一组垂直道路的路面上架立交桥,并构成立交桥平面,两平面满足28向车流变向。在两组垂直道路中,每组约定一条道路的路面下各设一条顺直地道,绕路口平面下,设三圈变向地道。二条顺直地道和外圈变向地道,再组合路口平面及立交桥平面完成36向车流变向。设计以四维路口平面为中心,车流进、出口地道及变向地道远路口平面,非机动车流进、出口地道及变向地道居中,人流进、出口地道及变向地道近路口平面。人流变向内圈,非机动车流变向中圈,车流变向外圈。车流各行其道,三流各行其区,畅通成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口的全立交设计,路、道、桥的有机结合,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的流 动区域的合理划分。
技术介绍
以二维道路为主结构的陆上道路交通网络是一个没有规则的网络,过 于杂乱。交通网络的运输能力,没有随着网络的扩大,改进和增密而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 交通流量的需求。四维道路可以建成规则的交通网络,可以极大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四 维道路是解决交通问题极好的治标方式。没有被人们引用,原因在于四维路口变向复杂,若 观察,等待自然是行不通的,设信号灯,等待时间也将超出人们的等待限度,因此四维道路 的全立交桥设计成为四维道路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64向车流在路口处连流流动,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在路口处连续流 动的设计。设四条道路两、两垂直,45°叠交,中心点重合。约定其中的一组垂直道路,在路口 平面处,道路路面上架顺直立交桥并构成立交桥平面,立交桥的宽度是部分路面的宽度。在 两组垂直的道路中,每组约定一条道路,在路口平面处道路路面下设顺直地道,两条顺直地 道中,一条为二层次设计,另一条为三层次设计。绕路口平面由远及近作,车流,非机动车 流,人流变向地道,在设计中为三个圈形地道,及各自应对的进、出口地道,进、出口地道一 律依各自地面段走势顺直取向。在设计中约定,4条道路上8向直通车流2向走路口平面,2向走立交桥平面,2向 走第二层次顺直地道,2向走第三层次顺直地道。64向车流分为2组,第一组28向车流,第二组36向车流。第一组28向车流中,8 向右转,8向回道,4向右拐,约定的2向直通走路口平面,另4向右拐,约定的2向直通走立 交桥平面。第二组36向车流,约定的4向直通分别走2条顺直地道,8向右弯,8向左弯,8 向左拐,8向左转由各自的进口地道入车流变向地道,在变向地道中运行或交织到相应的出 口地道,或顺直地道在随出口地道出口。64向车流在路口处全立交分流。非机动车流,由非机动地面段顺非机动车进口地道入中圈的非机动变向地道,走 相应的非机动车出口地道出道,人流由人流地面段顺人流进口地道入内圈的人流变向地 道,走相应的人流出口地道出道。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各行其区,连续流动。有关四维道路的假设设四条道路,两、两垂直,45°叠交,中心点重合。这四条道 路分别是东、西向道路(称作经道),南、北向道路(称作纬道),东北、西南向道路(称作纵 道)东南、西北向道路(称作横道)。假设四维道路中的四维道路均是16车道被中轴线分 成8道双向,由路缘线向中轴线的方向依次取序为1、2、3、4、5、6、7、8,称作1道、2道、3道、 4道、5道、6道、7道、8道。在四维道路中,路口处有8个变向我们按逆时针方向为顺,8个 变向分别取名为右转、右拐、右弯、直通、左弯、左拐、左转、回道。有关中心点的假设设四维道路中心点为0,5米深人流变向地道,非机动车变向 地道中心点为0’,8米深车辆变向地道中心点为0’,经道下13米深的车辆顺直地道中心点 为0”,横道下21米深的车辆顺直地道中心点为0,”。0、0,、0,、0”、0,,,同在一铅直线上。有关立交桥、顺直地道、及直通车流的约定立交桥架在纵、横两道,路口平面处道3路路面上。二层次设计的顺直地道设在经道,路口平面处经道路面下。三层次设计的顺直 地道设在横道,路口平面处横道路面下。约定,纬道2向直通车流走路口平面,纵道2向直 通车流走立交桥平面,经道两向直通车流走经道下的顺直地道,横道2向直通车流走横道 下顺直地道。有关车流位置的排列,连通地道道位的排列,8组出口地道道位的排列一、车位 的排列是特指8向道路上在8组进口地道位置处的排列(由于车辆入变向地道后,出口位 置有变化,由出道口出道的车流不遵守该排列,它们有各自对应的位置),在经、纬道上,1 道右转,2道右拐,3道左转,4道左拐,5道右弯,6道左弯,7道直通,8道回道。在纵、横道 上,1道右转,2道回道,3道右拐,4道左转,5道左拐,6道右弯,7道左弯,8道直通。二、连 通地道道位的排列,由对应道路,中轴线对应位置向外,称并列的三道为,内道、中道、外道。 三、8组出口地道道位的排列。由对应道路,中轴线对应位置向外,并列的四道取序为四、三、 二、一,并称作,四道口,三道口,二道口,一道口。有关制图尺寸的假设和制图比例为了能够清楚地表达设计思想。在制图中,假设 道路缘线内的宽度为280米(有无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均为此数据),8组进口地道长度为 280米。经道上2条直通进口地道的长度为450米。横道上2条直通进口地道的长度730 米。8组出口地道的长度在纬道上的2组和纵道上的2组出口地道的长度为280米,在经 道上的2组出口地道的长度为450米,在横道上的2组出口地道的长度为730米。4条右弯 出口地道的长度为280米。非机动车流进、出口地道的长度为170米,人流进、出口地道的 长度为20米。纵横2道上的立交桥口距中心点0点625米。经道顺直地道口距0”点450米。横 道顺直地道口距0’”点450米。人流变向地道距0’点360米。非机动车流变向地道距0’ 点420米。车流变向地道,经、纬道下距0’点950米,纵、横道下距0’点1200米。纵、横道 上回道口位置距0点300米,经道上回道口距0点500米,纬道上回道口距0点900米。制图比例按1 20000有关说明书附图该设计共有附图九幅,每幅1页,共9页。附图说明图1有关制图尺寸的简单示意及制图符号。图2有关制图符号。图328向车流,路口平面、立交桥平面系。图436向车流地道系。图5车辆变向地道内,左转、左拐、右弯、左弯运行交织示意。图6车辆变向地道内,左拐、右弯、左弯运行示意。图7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道系。图8车辆36向地道,非机动车地道,人行地道三道系的合系。图964向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的全流示意。对图1的说明(1)有关制图尺寸的简单示意(2)表示四路路口或四维道路。对图2的说明(3)表示顺直立交桥口,同时表示距中心点0点,625米的水平距离。(4)表示纵、横道路路面的顺直立交桥,同时表示立交桥在路口平面处净高5. 5 米。(5)表示经道下的顺直地道道口,同时表示距0”点450米的水平距离。(6)表示经道下的顺直地道,同时表示距路口平面的竖直距离为13米,地道净高 为5. 5米。(7)表示横道下的顺直地道道口,同时表示距0’,,点450米的水平距离。(8)表示横道下的顺直地道,同时表示距路口平面竖直距离21米,地道净高5. 5 米。(9)表示车辆变向地道,同时表示距路口平面竖直距离8米,地道净高5. 5米。(10)表示非机动车流或人流变向地道,同时表示距路口平面竖直距离5米,地道 净高3米。(11)表示经道下顺直地道和变向地道的连通地道,同时表示由8米逐渐加深到13 米,或由13米逐渐提升到8米,地道净高5. 5米。(12)表示横道下顺直地道和变向地道的连通地道,同时表示由8米逐渐加深到21 米,或由21米逐渐提升到8米,地道净高5. 5米。(13)表示人行进、出口地道,同时表示地道口长度为20米的梯道。(14)表示非机动车辆的进、出口地道,同时表示道口长度为170米。(15)表示车辆进、出口地道,同时表示道口长度为280米。(16)表示经道上车辆的进、出口地道,同时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四维路口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的连续流设计。四维路口有8个方向,每个方向有8个变向,64向车流在路口连续流动。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在路口连续流动。  四维道路,两、两垂直,45°叠交,中心点重合。在设计中约定其中的一组垂直道路,在路口平面处道路路面上架顺直立交桥,并构成立交桥平面,立交桥的宽度是部分路面的宽度。在两组垂直的道路中,每组约定一条道路,在路口平面处道路路面下设顺直地道,两条顺直地道中一条为二层次设计,另一条为三层次设计,绕路口平面,由远及近作车流,非机动车流,人流的变向地道,在设计中为三个圈形地道,及各自应对的进、出口地道。在设计中,有8条人流进口地道,8条人流出口地道,有8条非机动车流进口地道,8条非机动车流出口地道,在车流方面,有8组进口地道,8组出口地道,4组连通地道,4条直通进口地道,4条右弯出口地道。  车流变向地道及进、出口地道远路口平面设计,非机动车流变向地道及进、出口地道居中路口平面设计,人流变向地道及进、出口地道近路口平面设计。在设计中,进、出口地道一律依各自路面段走势顺直取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锦松
申请(专利权)人:章锦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