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耕专利>正文

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234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并联高架路是一种车辆在高架道路上逆向行驶,主要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道路。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方案是:在并联高架路的主要道路有岛式主站台,在并联高架路的次要道路有岛式副站台,通过楼梯,乘客可以在岛式主、副站台、站厅层、地面之间往来、上下站、换乘;主要道路的岛式主站台的上下行方向分别有跨线桥;有了并联高架路的交叉路口及换乘站就可以组成并联高架路连续行驶的道路网络;并联高架路路网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交通成本低,可以总体上节约土地,使土地整理有明确的指向,利于城镇化建设;有效抑制城市房价过高,防止城市房地产吞噬过多的社会财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高架道路,具体地说是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
技术介绍
并联高架路是一种车辆在高架道路上逆向行驶,主要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道路。在大城市的建成的主城区可以主要用扭环线型的地铁解决公共交通问题。并联高 架路主要用于大城市主城区的外围。当并联高架路在大范围发挥作用时,就需要将并联高 架路延伸续建,形成并联高架路的路网。并联高架路的高架交叉路口及换乘站是并联高架 路形成路网的关键。在名称并联高架路的高架平面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 案,其有下述不足1、受信号灯的控制,车辆须在高架平面交叉路口前停车,车辆无法连续行驶。2、路口前停车需占用车道,车道数量多,高架平面交叉路口占地面积大,构筑物体量大。3、站台数量多、楼梯数量多,乘客在各站台之间换乘不方便。为此,需要提出并联高架路的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方案。通过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考察,并查阅有关技术刊物、专利文献,没有发现与本专利技术 同样的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
技术介绍
文件如下1、田耕.并联高架快速路中国,ZL200520001065. 4.公告日2007. 2. 14.2、田耕.扭环线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国,200910000364. 9.公开日2009. 5. 20.公开号 CN 101435178A.3、田耕.电动汽车的受电弓及自动快速充电站中国,200910136030. 4.公开日2009. 9. 16.公开号 CN 101531141A.4、田耕.并联高架路的岛式车站的立柱站棚中国,200910163025. 2.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日2009,8,20.公开日2010. 1. 20.公开号CN 101629410A.5、田耕.并联高架路的中间匝道的中凹形墩柱盖梁中国,200910163026. 7.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日2009,8,20.公开日2010.3. 17.公开号CN 101671983A.6、田耕.并联高架路岛式车站的阶梯形站台中国,专利申请号 200910259811. 2,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日2009、12、15.7、田耕.并联高架路的高架平面交叉路口及换乘站中国,专利申请号 201010143840. 5,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日2010、4、12·8、田耕.关于并联高架快速路的设想.城市道桥与防洪,2008,(9) 114.9、田耕.并联高架快速路.交通标准化,2009,(2/3)上半月刊118.10、田耕.关于并联高架路与扭环线型地铁的设想.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 (6) 24.11、田耕.超级电容电动汽车的受电弓及自动快速充电站.北京汽车,2009, (5) 37.12、田耕.并联高架路的中间匝道及岛式车站站棚.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 (1) 132.13、李杰主编.城市道路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所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是为不需要在并联高架路交叉路口停站的车辆提供连续行驶的条件,为需要在并联 高架路交叉路口停站的车辆提供停站的条件,为乘客提供上下站、换乘的换乘站,为了使并 联高架路形成路网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是1、在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并联高架路的主要道路1有 岛式主站台13及楼梯14等,并联高架路的次要道路9有岛式副站台8及楼梯7等,并且有 站厅层21、楼梯22等,并联高架路的主要道路1与并联高架路的次要道路9基本处于同一 水平位置;通过楼梯7、14、22等,乘客可以在岛式主站台13、岛式副站台8、站厅层21、地面 23之间往来、上下站、换乘。2、在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主要道路1的岛式主站台13 的上下行方向分别有跨线桥3、11 ;跨线桥3、11也可以用连通地面的匝道3a、lla的变通方式。3、在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主要道路1上的车辆可以直 接通行。4、在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次要道路9上的车辆驶上、 驶离、越过主要道路1均需要通过转向,或者通过转向驶上、驶下跨线桥3或11完成。5、上述1、2、3、4条所述技术方案适合用于上下乘客的车门在车辆右侧的供右行 制车辆使用的并联高架路,也同样适合用于上下乘客的车门在车辆左侧的供左行制车辆使 用的并联高架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为不需要在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停站的车辆提供能够连续行 驶的条件。2、可以为需要在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停站的车辆提供停站的条件, 为乘客提供上下站、换乘的换乘站,乘客步行上下换乘的距离比较短。3、跨线桥3、11利用了并联高架路的主要道路1上部的空间,构筑物整体较为紧凑。4、当跨线桥3、11用连通地面的匝道3a、11a的变通方式时,会对地面的通透性造 成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方便了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之间的联系。5、保持了地面的通透,便于在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的附近形成高建筑密度、高容 积率的商住区。6、为使并联高架路形成路网提供了基础。7、由并联高架路路网构成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交通成本低,作用范围大,便于延 伸续建,可以从总体上节约土地,促进城镇化建设,可以有效抑制大城市房价过高,抑制大 城市郊区的私搭乱建,防止城市房地产吞噬过多的社会财富。附图说明图1是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T形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整体平面示意图。图2是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T形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整体侧立面示意图。图3是跨线桥的变通方式的整体侧立面示意图。图4是跨线桥的变通方式的局部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十字形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整体平面示意图。图6是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T形、十字形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在大城市周边应 用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在左行制的情况下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T形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平面 示意图。图8是在左行制的情况下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十字形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 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T形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的整体平面示意图。在图 1中标出了 并联高架路的主要道路1,并联高架路的岛式中间站2、12,跨线桥3、11,分流路 段4,让行标志5,主要道路车辆左转的交织行驶转向车道6,楼梯7、14,次要道路的岛式副 站台8,并联高架路的次要道路9,辅助车道及交织行驶区10,主要道路的岛式主站台13,迂 回式T形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 ;图1中的箭头表示车辆的行驶方向;图1中的加黑粗 实线表示上层高架跨线桥3、11。并联高架路一般只有一条快速行车道,中高速行车,行车间距大,主要供大型公交 车使用。设想快速行车道上的行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车头间距为100米。车头间距 大,利于车辆的交织行驶、并道;车头间距大,利于为了控制交叉路口高架的构筑物的规模、 体量,采用较短的交织行驶路段、较小的车辆转弯半径。为了提高交叉路口 15的通行能力、 提高可靠性,增设了辅助车道10 ;在交织行驶路段画出了让行标志5、交织行驶转向车道6, 提醒车辆严格驾驶,防止拥堵。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 15对主要道路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其特征在于:在并联高架路的迂回式立体交叉路口及换乘站(15),并联高架路的主要道路(1)有岛式主站台(13)及楼梯(14)等,并联高架路的次要道路(9)有岛式副站台(8)及楼梯(7)等,并且有站厅层(21)、楼梯(22)等,并联高架路的主要道路(1)与并联高架路的次要道路(9)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通过楼梯(7)、(14)、(22)等,乘客可以在岛式主站台(13)、岛式副站台(8)、站厅层(21)、地面(23)之间往来、上下站、换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耕
申请(专利权)人:田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