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625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52
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本技术通过射流真空泵负压吸入油水混合物,之后在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内进行二次油水分离处理,并采用通入压缩空气的方式将分离出来的油打到指定高度的指定容器中,采用负压吸入的方式避免固体杂质损坏高速运行叶片,并实现油水分离。相比于传统的吸油泵可实现对含有较多固体杂质的油水混合物的处理,吸口更靠近于液面吸混合物中水含量更少,可实现对气泡型水表面油污的吸入避免叶片泵的气蚀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表面油水处理,具体而言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工业生产中常有油污泄露到冷却水中,或机床切削液表面有浮油需回收清理的场合。现水面油污清理主要方式有吸油带,钢带式撇油机,采用离心水泵的吸油机等方式。

2、吸油带吸油不具有连续性且后期处理麻烦,钢带式撇油机吸油效率较低,离心泵等方式吸油由于泵转速较高不能吸入含杂质液体否则易损坏叶片及泵体,吸油口靠近液表面吸入空气较多对泵体造成气蚀损坏较大。吸口需低于液面下一定深度,且吸入油水混合液量较大不可调节不利于后期油水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本技术通过射流真空泵及阀组控制负压吸入油水混合物和进行二次油水分离处理,采用负压吸入的方式避免固体杂质损坏高速运行叶片,并实现油水分离。相比于传统的吸油泵可实现对含有较多固体杂质的油水混合物的处理,吸口更靠近于液面吸混合物中水含量更少,可实现对气泡型水表面油污的吸入避免叶片泵的气蚀损坏。

2、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3、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射流泵和砂浆泵;

4、所述第一罐体和所述第二罐体高于污水池的液面;

5、所述第一罐体内具有水,且所述第一罐体的下部具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砂浆泵与所述射流泵的一个入口连接,所述射流泵的另一个入口与吸油管的上端连接,所述吸油管的下端与位于所述污水池液面上的浮岛的出口连接,所述浮岛的吸油口贴近所述污水池液面,所述射流泵的出口与位于所述第一罐体上部内的旋流盘的入口连通,所述旋流盘的出口位于其中心的底部;所述第一罐体在所述旋流盘的下方、水面的上方设置有出油管路,且所述出油管路通过连接阀与所述第二罐体的上部连通;

6、所述第二罐体的顶部通过压缩空气接入阀连接压缩空气管路,且所述第二罐体的顶部通过通气阀连接有通气管;所述第二罐体的底部通过回流管和设置在所述回流管上的排水阀与所述污水池连通;所述第二罐体的中部设置有排油阀。

7、优选地,所述第二罐体内设置有投入式水位检测传感器,所述投入式水位检测传感器的探头位于所述排油阀处,且低于所述排油阀。

8、优选地,所述旋流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设置有螺旋状流道,且所述螺旋状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盘体的外壁处,出口位于所述盘体的中心处。

9、优选地,所述螺旋状流道的高度≤30mm。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罐体的顶部,于所述旋流盘的上方设置有丝圈除沫器。

11、优选地,所述第二罐体的外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玻璃管液位计。

12、优选地,所述压缩空气接入阀、所述通气阀和所述连接阀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手动的排污阀。

13、优选地,所述射流泵为真空射流泵,吸程为4~5m。

14、优选地,压缩空气管路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1-0.5mpa,实现排油阀的排油扬程50-100m。

15、优选地,所述吸油管为软管。

16、优选地,所述通气阀、连接阀、排油阀为常开阀门,所述压缩空气接入阀和所述排水阀为常闭阀门;

17、优选地,所述压缩空气管路上还设置有减压阀。

18、所述射流泵将所述砂浆泵泵入的水和所述吸油管吸附的油污射入所述旋流盘的入口,所述旋流盘对油水混合液缓冲后排入所述第一罐体内沉积,上层油高于所述连接阀高度处时,上层油通过所述出油管路进入所述第二罐体内进行二次沉积,沉积到高于排油阀高度时,所述压缩空气接入阀打开、所述连接阀和所述通气阀关闭,油由所述排油阀排出;在不排油状态下通气阀为常开阀,当投入式水位检测传感器的探头检测到信号后,排水阀打开,水流入油污池内。

19、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0、1、本技术可实现对含杂质、气泡形态混合液的吸取,物料适应范围广,污水处理效率高。

21、2、通过真空射流泵和压缩空气管路的设置,可以实现吸程为4~5m,扬程为50~100m,实现低洼处废油高效外送。

22、3、流盘形成旋流场减缓水流冲击更有利于油水分离。

23、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污水表面油水处理等领域广泛推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射流泵和砂浆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罐体内设置有投入式水位检测传感器,所述投入式水位检测传感器的探头位于所述排油阀处,且低于所述排油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设置有螺旋状流道,且所述螺旋状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盘体的外壁处,出口位于所述盘体的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流道的高度≤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体的顶部,于所述旋流盘的上方设置有丝圈除沫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罐体的外部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玻璃管液位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接入阀、所述通气阀和所述连接阀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手动的排污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泵为真空射流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管为软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管路上还设置有减压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射流泵和砂浆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罐体内设置有投入式水位检测传感器,所述投入式水位检测传感器的探头位于所述排油阀处,且低于所述排油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上设置有螺旋状流道,且所述螺旋状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盘体的外壁处,出口位于所述盘体的中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流道的高度≤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宏亮贾子松刘应东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