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顶升平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23347 阅读:4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顶升平桥,包括桥身、前桥、后桥、前桥拉杆、后桥拉杆、顶升套架和起重设备,所述顶升套架连接在桥身的顶部,所述前桥、后桥连接在顶升套架上,所述前桥拉杆连接在前桥与顶升套架之间,所述后桥拉杆连接在后桥与顶升套架之间,所述起重设备由塔身、回转机构、起升机构、变幅小车、起重臂和排绳系统组成,其中塔身连接在顶升套架的顶部,起重臂为平头吊形式并且通过回转机构连接在塔身的顶部。本装置顶部的起重设备采取了平头吊的形式,大大增强了起升性能,其回转机构置于塔身上端,改善了受力情况,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满足了更多的冷却塔施工需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顶升平桥
技术介绍
目前,冷却塔施工的垂直运输主要采取多功能升降机与脚手架体系联合工作施工 方案及多功能施工升降机与液压顶升平桥联合工作施工方案两种。第一种施工方案的缺点 是,搭设脚手架的工作量大,脚手架体系和顶部通道随施工层的升高不断加高,给施工带来 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第二种施工方案的缺点是,目前使用中的液压顶升平桥顶部的起重 设备起升性能相对较小,且其回转机构位于回转塔身下端,受力状况较差;起升机构与吊钩 之间的排绳方式较简单,使用中容易引起乱绳;液压顶升平桥的桥身高度随施工进度的微 调只能采取增加不同高度的可调节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方式在安装拆卸操作中较繁琐,工 作量较大。上述缺点均对于大型的冷却塔施工造成了困难和不便,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顶升平桥,要解决现有液压顶升平桥的起升性 能较小、受力状况较差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液压顶升平桥的排绳方式容易引起乱绳的 问题;还要解决现有液压顶升平桥的桥身高度调节起来过于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顶升平桥,包括桥身、 前桥、后桥、前桥拉杆、后桥拉杆、顶升套架和起重设备,所述顶升套架连接在桥身的顶部, 所述前桥、后桥连接在顶升套架上,所述前桥拉杆连接在前桥与顶升套架之间,所述后桥拉 杆连接在后桥与顶升套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设备由塔身、回转机构、起升机构、变 幅小车、起重臂和排绳系统组成,其中塔身连接在顶升套架的顶部,起重臂为平头吊形式并 且通过回转机构连接在塔身的顶部。所述排绳系统由钢丝绳、排绳轮和臂架滑轮组成,其中排绳轮连接在起升机构与 变幅小车之间的起重臂上,臂架滑轮连接在起升机构与排绳轮之间的起重臂上,钢丝绳一 端与起升机构相连,另一端依次绕过排绳轮、臂架滑轮后,再绕过变幅小车上的小车滑轮、 吊钩滑轮,最后连接在起重臂的臂架端部上。所述前桥的根部铰接连接在顶升套架上,所述前桥拉杆有两组并对称分布在前桥 的左右两侧,每组前桥拉杆的一端与前桥铰接连接、另一端与一大联接耳板铰接连接,大联 接耳板又与一横梁连接,横梁由横杆和焊接连接在横杆两侧和中部的联接板组成,所述大 联接耳板与横杆两侧的联接板铰接连接,横杆两侧的联接板还与支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支 杆的另一端又与顶升套架铰接连接,横杆两侧的联接板还与拉板的一端铰接连接,拉板上 开有一排沿拉板轴向分布的小孔,横梁中部的联接板与一液压油缸的一端铰接连接,液压 油缸的另一端与顶升套架铰接连接。每组前桥拉杆可由三根斜拉杆组成,第一根斜拉杆连接在前桥的前部与大联接耳 板之间,第二根斜拉杆连接在前桥的中部与大联接耳板之间,第三根斜拉杆连接在前桥的尾部与大联接耳板之间。所述支杆可有三根,分别与横梁两侧及中间的联接板铰接连接。所述横杆可由三根长度递减的方钢焊接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克服了现有冷 却塔施工方案的不足,既能为多功能升降机提供附着,又能为施工中钢筋和砼的贮存和水 平运输提供平台。本技术顶部的起重设备采取了平头吊的形式,大大增强了起升性能, 其回转机构置于塔身上端,改善了受力情况;排绳系统增加了排绳轮,可有效的防止乱绳; 增加了液压油缸的前桥拉杆系统使前桥高度可随施工进度增加或减小倾角,使前桥高度的 微调更易操作,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操作简便,增强了效率,节约了时间量,满足了更多的冷 却塔施工需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起重设备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排绳系统的示意图。图4是前桥拉杆连接在顶升套架与前桥之间的示意图。图5是图4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4中A向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 一起重设备、2 —顶升套架、3 —后桥拉杆、4 一后桥、5 —桥身、6 — 前桥、7 —前桥拉杆、8 —变幅小车、9 一起重臂、10 —回转机构、11 一塔身、12 —起升机构、 13 一钢丝绳、14 一排绳轮、15 —臂架滑轮、16 —小车滑轮、17 —吊钩滑轮、18 —大联接耳 板、19 一拉板、20 —支杆、21 —液压油缸、22 —横梁、23 —联接板、24 —小孔、25 —横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这种液压顶升平桥,包括桥身5、前桥6、后桥4、前桥拉 杆7、后桥拉杆3、顶升套架2和起重设备1,所述顶升套架2连接在桥身5的顶部,所述前桥 6、后桥4连接在顶升套架2上,所述前桥拉杆7连接在前桥6与顶升套架2之间,所述后桥 拉杆3连接在后桥4与顶升套架2之间,所述起重设备1由塔身11、回转机构10、起升机构 12、变幅小车8、起重臂9和排绳系统组成,其中塔身11连接在顶升套架2的顶部,起重臂9 为平头吊形式并且通过回转机构10连接在塔身11的顶部。参见图2、图3,所述排绳系统由钢丝绳13、排绳轮14和臂架滑轮15组成,其中排 绳轮14连接在起升机构12与变幅小车8之间的起重臂9上,臂架滑轮15连接在起升机构 12与排绳轮14之间的起重臂9上,钢丝绳13 —端与起升机构12相连,另一端依次绕过排 绳轮14、臂架滑轮15后,再绕过变幅小车8上的小车滑轮16、吊钩滑轮17,最后连接在起重 臂9的臂架端部上。参见图4-6,所述前桥6的根部铰接连接在顶升套架2上,所述前桥拉杆7有两组 并对称分布在前桥的左右两侧,每组前桥拉杆的一端与前桥6铰接连接、另一端与一大联 接耳板18铰接连接,大联接耳板18又与一横梁22连接,横梁22由横杆25和焊接连接在横杆两侧和中部的联接板23组成,所述大联接耳板18与横杆两侧的联接板铰接连接,横杆 两侧的联接板还与支杆20的一端铰接连接,支杆20的另一端又与顶升套架2铰接连接,横 杆两侧的联接板还与拉板19的一端铰接连接,拉板19上开有一排沿拉板轴向分布的小孔 24,横梁中部的联接板与一液压油缸21的一端铰接连接,液压油缸21的另一端与顶升套架 2铰接连接。每组前桥拉杆7由三根斜拉杆组成,第一根斜拉杆连接在前桥6的前部与大联接 耳板18之间,第二根斜拉杆连接在前桥6的中部与大联接耳板18之间,第三根斜拉杆连接 在前桥6的尾部与大联接耳板18之间。所述支杆20有三根,分别与横梁两侧及中间的联 接板铰接连接。所述横杆25由三根长度递减的方钢焊接而成。所述前桥6、后桥4的根部铰接在顶升套架2上并通过后桥拉杆3和前桥拉杆7 的作用形成受力结构,供建筑物料存储和施工通道用;顶升套架2的顶部安装有可回转的 起重设备1,可用于钢筋等建筑物料的提升及平桥安装拆卸时辅助。起重臂9与安装于塔 身11上端的回转机构10采用销轴链接;钢丝绳一端连在起升机构12上,另一端绕过装于 起重臂9上的排绳轮14及臂架滑轮15后,再绕过变幅小车8上的小车滑轮16和吊钩滑轮 17,最后用楔套固定在起重臂臂架端部。前桥拉杆7的一端用销轴与前桥6联接,前桥拉杆 7的另一端与液压油缸21联接,液压油缸21又与固定在顶升套架顶部的联接耳板联接。所述拉板19是起安全辅助作用的,可在液压油缸失效的情况下起到安全承力作 用的,拉板19上的小孔24有一排,是调节拉板长度用的。所述支杆20是起支撑拉杆系统 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顶升平桥,包括桥身(5)、前桥(6)、后桥(4)、前桥拉杆(7)、后桥拉杆(3)、顶升套架(2)和起重设备(1),所述顶升套架(2)连接在桥身(5)的顶部,所述前桥(6)、后桥(4)连接在顶升套架(2)上,所述前桥拉杆(7)连接在前桥(6)与顶升套架(2)之间,所述后桥拉杆(3)连接在后桥(4)与顶升套架(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设备(1)由塔身(11)、回转机构(10)、起升机构(12)、变幅小车(8)、起重臂(9)和排绳系统组成,其中塔身(11)连接在顶升套架(2)的顶部,起重臂(9)为平头吊形式并且通过回转机构(10)连接在塔身(11)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红李志国孙红岩牛雅静陈浩鲍会丽李育平卢宏伟吴臻肖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机械化研究分院廊坊凯博建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