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22954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包括机壳、触摸屏显示器、传感器模块、电路机构和控制单元。传感器模块用于测量和监测触摸屏显示器所受的力,当传感器模块检测的屏幕按压力小于1N时,传感器模块不做反馈,继续实时采集,此时电路机构和力传感器进入低功耗模式;当传感器模块检测的屏幕按压力大于或等于1N,传感器模块将给电路机构发送唤醒信号,使电路机构和力传感器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并恢复到正常工作电流,并恢复片上系统芯片及触摸屏显示器的供电,整个屏幕启动并恢复显示和触摸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增加实体按键的情况下,降低了扶手屏的静态电流,有助于减少耗能损失,为绿色低碳生活的倡导和实践提供了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唤醒扶手屏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快速发展,车辆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它们也成为了移动的智能空间,为乘客提供更多舒适、娱乐和控制的功能。座舱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关注的焦点之一,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者需求。在这一趋势中,扶手屏作为汽车座舱内的关键组件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扶手屏通常位于车辆后排座椅的扶手上,它的功能不断扩展,包括座椅位置和按摩的调节,以及声音、空调和内部照明等控制功能。这些功能的增加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座舱控制权和个性化体验,提高了乘坐舒适性和座舱的智能化水平。

2、然而,现有的扶手屏技术在唤醒启动方式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传统方式中,一种是在屏幕显示区域外增加实体电源按键,这会导致产品造型相对传统,同时也可能引发产品密封性问题。另一种方式是依赖触摸信号来唤醒扶手屏,这会导致触控芯片一直处于供电工作状态,使得扶手屏在车辆未点火状态下的静态电流较大,耗电量较高,可能导致汽车电瓶亏电问题。此外,常规方法中,can收发器与触摸屏显示器中的触控芯片需要保持工作状态,以便在检测到触摸信号时恢复所有芯片的供电,这会进一步增加静态电流。即使将can收发器及触控芯片设置在低功耗模式下,静态电流仍然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不符合车辆的节能和电池管理需求。

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项专利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力感应的唤醒扶手屏的装置和方法,旨在在不增加实体按键的情况下,显著减小扶手屏的静态电流,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者对座舱智能化和乘坐舒适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实体按键不方便、唤醒扶手屏耗电量较大的问题,开发一种既不增加实体按键,也大幅降低扶手屏的静态电流的唤醒扶手屏的装置及方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包括:

3、机壳,所述机壳与车辆扶手连接,用于支撑和固定扶手屏;

4、触摸屏显示器,所述触摸屏显示器与所述机壳连接,用户通过所述触摸屏显示器与扶手屏进行交互;

5、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固定于所述触摸屏显示器,用于所述触摸屏显示器的力的测量和监测;

6、电路机构,所述电路机构与所述传感器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电路机构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电路机构用于连接和支持其他部件的作用;

7、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触摸屏显示器连接,用于处理用户输入和控制屏幕。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机构包括mcu主控单元、片上系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直流变换器;

9、所述mcu主控单元用于执行控制逻辑,所述片上系统芯片用于提供计算平台,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用于确保电源供应的稳定性,所述直流变换器用于提供所需的电力转换。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模块设置有can收发器,所述can收发器分为v1供电i/o口和v2供电i/o口;

11、当采集到按压力小于1n时,传感器模块由can收发器的v1供电i/o口供电;

12、当采集到按压力大于或等于1n时,传感器模块向can收发器发出唤醒信号,can收发器接收信号后使用v2供电i/o口给mcu主控单元供电,紧接着mcu主控单元向直流变换器及电源管理芯片输出信号,恢复片上系统芯片及触摸屏显示器的供电。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两颗及两颗以上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触摸屏显示器的背面。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固定机构和后壳;

15、所述触摸屏显示器和所述传感器模块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机构;

16、所述电路机构置于所述固定机构和所述后壳之间。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有小橡胶圈和大橡胶垫;

18、所述小橡胶圈和所述大橡胶垫均保持2mm的变形;

19、所述大橡胶垫与传感器模块上的力传感器对应设置。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显示器和固定机构在小橡胶圈的内孔处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小橡胶圈在螺栓连接后保持0.5mm的预压变形。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屏显示器和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一圈防水海绵双面胶,防水海绵双面胶能吸收1mm的变形并预防水流进入扶手屏内部。

22、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方法,用于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包括:

23、步骤101,当车辆熄火时,整车由车辆电路的电源供电,扶手屏的屏幕处于关闭状态,传感器模块由can收发器的v1供电i/o口供电,此时can收发器和力传感器进入低功耗模式;

24、步骤102,力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判断屏幕按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1n,若屏幕按压力小于1n,则不做反馈,继续实时采集,若屏幕按压力大于或等于1n,则进入步骤103;

25、步骤103,传感器模块将给can收发器发送唤醒信号;

26、步骤104,can收发器接到信号并开放v2供电i/o口给mcu主控单元供电,从而激活mcu主控单元,此时can收发器和力传感器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并恢复到正常工作电流;

27、步骤105,mcu主控单元激活后,mcu主控单元向直流变换器及电源管理芯片输出信号,恢复片上系统芯片及触摸屏显示器的供电,整个屏幕启动并恢复显示和触摸功能。

28、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所述低功耗模式下的静态电流消耗不超过100ua,是正常工作电流的1/20。

2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1、简洁时尚: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基于压力感应的唤醒方式,保持了扶手屏产品的现代外观。没有额外的实体按键,使产品看起来更加简洁和时尚,适应了现代汽车的设计趋势。

31、2、能效提高:本专利技术减小了扶手屏在未点火状态下的静态电流,从而提高了能效。这有助于减少对车辆电池的负担,降低了电池亏电的风险。

32、3、绿色环保:本专利技术由于减少了能耗,这项技术对环境友好。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助于降低汽车的碳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机构包括MCU主控单元、片上系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直流变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设置有CAN收发器,所述CAN收发器分为V1供电I/O口和V2供电I/O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两颗及两颗以上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触摸屏显示器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固定机构和后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有小橡胶圈和大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显示器和固定机构在小橡胶圈的内孔处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小橡胶圈在螺栓连接后保持0.5mm的预压变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显示器和固定机构之间设置有一圈防水海绵双面胶,防水海绵双面胶能吸收1mm的变形并预防水流进入扶手屏内部。

9.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所述低功耗模式下的静态电流消耗不超过100uA,是正常工作电流的1/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机构包括mcu主控单元、片上系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直流变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设置有can收发器,所述can收发器分为v1供电i/o口和v2供电i/o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两颗及两颗以上力传感器,力传感器固定于所述触摸屏显示器的背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固定机构和后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压力感应唤醒扶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惠王涵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