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驾驶室翻转系统及载货车辆技术方案_技高网

驾驶室翻转系统及载货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19666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7 00: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翻转系统及车辆,驾驶室翻转系统应用于载货车辆,包括车架组件、驾驶室组件以及液压组件,驾驶室组件与车架组件转动连接形成翻转连接点;液压组件包括液压件以及液压泵总成,液压泵总成固定于车架组件,液压件与液压泵总成连通,液压件的一端与驾驶室组件转动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液压件的另一端与车架组件转动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点;沿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翻转连接点至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第一连接点至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5,该驾驶室翻转系统能够能够轻易翻转驾驶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车辆领域中驾驶室翻转系统及载货车辆


技术介绍

1、驾驶室是载货汽车和专用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驾驶员日夜工作的地方。其结构直接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工作效率和健康。驾驶室一般采用金属薄壳结构,并与车架柔性相连,不承受载荷,属于非承载式车身。通常驾驶室可进行翻转以实现对车辆的检修。

2、其中,宽体车驾驶室相比于商用车驾驶室具有更大的重量,且驾驶室纵梁偏置,且宽体车的驾驶室纵梁偏置,导致宽体车的驾驶室翻转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翻转系统及载货车辆,其能够轻易实现驾驶室的翻转。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驾驶室翻转系统,应用于载货车辆,包括车架组件、驾驶室组件以及液压组件;所述驾驶室组件与所述车架组件转动连接形成翻转连接点;所述液压组件包括液压件以及液压泵总成,所述液压泵总成固定于所述车架组件,所述液压件与所述液压泵总成连通,所述液压件的一端与所述驾驶室组件转动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所述液压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组件转动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点;沿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翻转连接点至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至所述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1.5。

3、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可以理解的是,驾驶室组件位于车架组件的上方,在车架组件与驾驶室组件连接,车架组件与液压件连接,以及驾驶室组件与液压件连接后,翻转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连线围成三角形;根据转矩公式t=fr(其中,t为转矩,单位nm,f为矢量力,单位n,r为力臂,具体为旋转点垂直作用力所做引线的长度,单位m),由于驾驶室绕翻转连接点进行转动,旋转点为翻转连接点,力臂为旋转连接点垂直液压件布置方向所做引线的长度,可以理解的是,在液压件确定时(指液压件的布置方向和产生作用力大小确定),r的大小由翻转连接点和第一连接点之间的距离确定,即翻转连接点和第一连接点之间的距离越大,力臂越大,施加于驾驶室的转矩越大,驾驶室越容易翻转;在f的大小确定时,f的方向与载货车辆的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会引起力臂的大小发生变化,即f的方向与载货车辆的高度方向之间的夹角越小,r越大,驾驶室越容易翻转,而翻转连接点至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至所述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的比值越大,则代表翻转连接点至第一连接点的距离越长(即力臂越长),第一连接点至第二连接点的距离越短(即液压件的布置方向与载货车辆的高度方向的夹角越小),可使驾驶室更容易进行翻转,而将翻转连接点至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第一连接点至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的比值限定在1-1.5,既保证了驾驶室能够更容易的进行翻转,又能保证翻转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以及液压件的合理布置。

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翻转连接点至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至所述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的比值为1.2。

5、基于上述实施例,既保证了驾驶室能够更容易的进行翻转,又能保证翻转连接点、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以及液压件的合理布置。

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件的布置方向与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

7、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此范围内,可降低对液压件的要求,即对液压件可产生的力的大小要求不高,且液压件的布置方向能够保证力臂处于合适的范围。

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件的下降量小于等于2mm/h。

9、基于上述实施例,如此,可仅依靠液压件即可防止驾驶室倾倒,又可在翻转过程中任意位置停止,不需要额外的限位防护机构,成本优势和安全优势明显。

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组件包括驾驶室和前悬底座,所述前悬底座与所述驾驶室的底壁固定连接,与所述车架组件连接形成所述翻转连接点,与所述液压件转动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点。

11、基于上述实施例,驾驶室通过前悬底座与车架组件连接,以对较为薄弱的驾驶室的结构进行保护。

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翻转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为驾驶室长度的1/4,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为驾驶室长度的5/6。

13、基于上述实施例,使前悬底座和液压件占用驾驶室底部合理的空间。

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件的拉脱力与等于所述驾驶室组件的重力的比值大于等于7.5,且小于等于10。

15、基于上述实施例,如此载货车辆可仅依靠油缸即可防止驾驶室倾倒,又可在翻转过程中任意位置停止,不需要额外的限位防护机构,成本优势和安全优势明显。

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组件包括车架以及安装座,安装座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与所述液压件转动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点;挡泥板与所述车架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泵总成固定于所述挡泥板。

17、基于上述实施例,将液压泵总成固定于挡泥板背侧可避免行车过程中泥沙、石子甩到液压泵总成上损伤液压泵总成,车架为载货车辆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驾驶室以及货箱等,安装座用于实现车架与液压件的连接。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总成包括油箱、输油管路以及回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器、第一单向阀、加压泵、第二单向阀以及换向阀,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换向阀具有p口、a口、t口以及b口,所述a口与所述液压件的下腔体连通,所述b口与所述液压件的上腔体,所述t口与所述油箱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一单向压力阀。

19、基于上述实施例,将换向阀工作位置调整为p口连通a口、b口连通t口;对加压泵进行打压操作将液压油从油箱经第一过滤器、第一单向阀吸入加压泵的泵腔,液压油不断被吸入加压泵的泵腔后,变为高压油输出,经第二单向阀、p口、a口、输入至液压件的下腔体,同时,上腔体内的液压油受活塞上升挤压,经b口、t口、第一单向压力阀后回流到油箱,即可完成对驾驶室的举升。将换向阀工作位置调整为p口连通b口、a口连通t口;对加压泵进行打压操作将液压油从油箱经第一过滤器、第一单向阀吸入加压泵的泵腔,经第二单向阀、p口以及b口,输入到到上腔体内,使液压件下降;同时,下腔体内的液压油经a口、t口、第一单向压力阀后回流到油箱内,可完成液压件回落。

20、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载货车辆,包括:

21、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

22、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载货车辆,由于具有上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该载货车辆能够轻易实现对驾驶室的翻转,以便于车辆进行检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载货车辆,所述驾驶室翻转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翻转连接点至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至所述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的比值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件的布置方向与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件的下降量小于等于2mm/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翻转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为驾驶室长度的1/4,所述第二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连接点之间的间距为驾驶室长度的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件的拉脱力与等于所述驾驶室组件的重力的比值大于等于7.5,且小于等于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组件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总成包括油箱、输油管路以及回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过滤器、第一单向阀、加压泵、第二单向阀以及换向阀,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换向阀具有P口、A口、T口以及B口,所述A口与所述液压件的下腔体连通,所述B口与所述液压件的上腔体,所述T口与所述油箱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一单向压力阀。

10.一种载货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载货车辆,所述驾驶室翻转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翻转连接点至所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所述第一连接点至所述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的比值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件的布置方向与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等于30°,且小于等于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件的下降量小于等于2mm/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翻转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载货车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翻转连接点之间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彬康海洋熊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