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铁渗漏水治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是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飞速崛起的时期。然而城市地铁随着运营年限的增加渗漏水现象不断增加,不管是北方砂卵石、岩石地层还是江浙沪地区的软弱土地层,变形缝、施工缝、结构裂缝、道床底部渗漏水情况屡见不鲜,极容易成为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加之治理难度大、易反复,给建设、施工、运维等各方带来不小的压力。其中,道床底渗漏治理难度尤其大,稍不注意将导致道床隆起引发运营安全事故;目前针对道床底渗漏水大多数采用的是通过低压注入有机或无机浆液填充道床底部缝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成体系,安全和质量难以保障,往往要么堵不住,要么临时堵住了在列车反复震动下复漏,有的甚至造成道床隆起影响地铁运营;例如专利号为cn201910778880.8的一种漏水治理方法,该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地铁暗挖车站拱结构燕尾处的施工缝存在漏水的问题,该专利技术首选纵向按照一定的间距、深度和角度在钢筋混凝土纵梁每侧钻直径为50mm的孔,确保插入的长中空管能够满足燕尾处地层注
...【技术保护点】
1.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用的探测设备的探查深度在5米以内,空洞探测精度为厘米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用槽钢(10)将锚杆(8)纵向连成一体;锚杆(8)顶部通过配套的止浆塞(11)与槽钢(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注浆压力为0.2MPa~0.5MPa;注浆孔间距为1~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渗漏
...【技术特征摘要】
1.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用的探测设备的探查深度在5米以内,空洞探测精度为厘米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用槽钢(10)将锚杆(8)纵向连成一体;锚杆(8)顶部通过配套的止浆塞(11)与槽钢(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注浆压力为0.2mpa~0.5mpa;注浆孔间距为1~3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道床渗漏水成套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二衬注浆管(15)之间纵向间距750mm,横向间距400mm,二衬注浆管(15)呈梅花形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显鹏,曾德光,胡勇红,郭德友,邵国鑫,王臣,王琦,邹志林,孟禹,张晨龙,李红旺,周翰林,张浩若,吴子贺,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