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防眩膜制造技术_技高网

防眩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5918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26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眩膜具备:片状基材;下侧硬涂层,重叠配置于基材;和上侧硬涂层,重叠配置于所述下侧硬涂层的与所述基材侧相反一侧。下侧硬涂层的厚度为上侧硬涂层的厚度的至少150%以上的范围的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于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的防眩膜


技术介绍

1、防眩膜安装于各种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的表面。防眩膜例如使入射至显示器的外部光散射而容易看见显示器的显示内容,并且从外部保护显示器。防眩膜例如具有通过粗面化而形成了微细的凹凸形状的表面。防眩膜的表面结构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通过使微粒(填料)分散在基质树脂中而成的防眩层来形成。此外,该表面结构例如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由共连续相结构(相分离结构)形成,该共连续相结构(相分离结构)通过多种聚合物从液相起的旋节线分解(spinodal decomposition)而形成。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9702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402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2、若将防眩膜安装于显示器的表面,则来自显示器的出射光因防眩膜表面的凹凸而折射,或因由防眩膜表面的凹凸引起的透镜效果而显示器的像素被放大而被看见。由此,产生眩光,显示器的外观的显示性能降低。该眩光在显示器例如具有400ppi以上的高精细像素的情况下变得明显。

3、作为抑制眩光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配合显示器的像素尺寸而将防眩膜表面的凹凸微细化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需要使防眩层变薄来防止粒子的埋没。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需要使共连续相结构部分变薄来容易在膜表面形成目标凹凸形状。由此,在专利文献1和2中的任意者中,防眩膜的硬度均降低,防眩膜的耐久性均降低。

4、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将防眩膜安装于具有高精细像素的显示器的表面的情况下,得到防眩性并且良好地抑制眩光,并且防止防眩膜的硬度降低。

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的防眩膜具备:片状基材;下侧硬涂层,重叠配置于所述基材;和上侧硬涂层,重叠配置于所述下侧硬涂层的与所述基材侧相反一侧,所述下侧硬涂层的厚度为所述上侧硬涂层的厚度的至少150%以上的范围的值。

7、根据上述构成,能通过下侧硬涂层支承上侧硬涂层。此外,能与下侧硬涂层独立地构成上侧硬涂层。因此,能使上侧硬涂层变薄,容易在上侧硬涂层的与下侧硬涂层相反一侧形成微细的凹凸形状。由此,能适当抑制将防眩膜安装于在具有高精细像素的显示器时产生的眩光。此外,下侧硬涂层的厚度为上侧硬涂层的厚度的至少150%以上的范围的值。因此,即使在使该上侧硬涂层变薄的情况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硬涂层整体的厚度。由此,能防止因硬涂层的厚度不足引起的防眩膜的硬度降低。由此,能防止防眩膜的耐久性的降低。

8、也可以是,在安装于像素密度为441ppi的有机el显示器的表面的状态下,按照作为以8位灰度显示且平均亮度为170灰度的灰阶图像来得到图像数据的方式进行调整时的、利用依据jis c 1006:2019的方法测定的所述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标准差为0以上且12以下的范围的值。

9、在此,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标准差表示显示器的亮点不均的程度。眩光因显示器的亮点而产生。因此,眩光的大小与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标准差的值对应。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标准差的值越大,眩光程度越大,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标准差的值越小,眩光程度越小。由此,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标准差可以用作用于定量评价眩光的客观指标。此外,通过使用具有高精细像素的有机el显示器,设定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标准差,也能应对因宽范围的出射角度的入射光而产生的眩光的抑制,该宽范围的出射角度的入射光来自具有高精细像素的自发光型显示器所特有的像素。

10、因此,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使用自发光型且具有高精细像素的有机el显示器,基于上述设定条件将显示器的亮度分布的标准差设为0以上且12以下的范围的值,即使在容易产生眩光的严酷的防眩膜的使用方案中,也能良好地抑制眩光。

11、也可以是,雾度值为0.5%以上且25%以下的范围的值。通过如此设定雾度值,能使来自显示器的出射光适当地透过防眩膜,并且使向防眩膜的入射光散射。由此,能得到良好的防眩性。

12、也可以是,所述上侧硬涂层的与所述下侧硬涂层相反一侧的面的铅笔硬度为4h以上的范围的值。由此,在防眩膜安装于显示器的表面的状态下,即使在某物体从外部接触防眩膜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因外力引起的防眩膜凹陷。此外,能以不易对防眩膜的表面造成损伤的方式提高防眩膜的耐久性,并且维持防眩膜的光学特性。

13、也可以是,所述上侧硬涂层的厚度为3μm以上且6μm以下的范围的值。由此,能通过下侧硬涂层支承上侧硬涂层,并且使上侧硬涂层进一步变薄。由此,能容易以能得到良好的防眩性并且抑制眩光的方式形成防眩膜的表面的凹凸形状。

14、也可以是,所述下侧硬涂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范围的值。由此,能容易对防眩膜赋予适度的硬度,并且能容易抑制防眩膜的不必要的卷曲。此外,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下侧硬涂层的厚度,容易提高硬涂层整体的硬度。

15、也可以是,所述上侧硬涂层包含上侧基质树脂和凹凸形成粒子,该凹凸形成粒子分散在所述上侧基质树脂中,且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范围。由此,能确保硬涂层整体的硬度,并且容易利用基质树脂和凹凸形成粒子,以能得到良好防眩性并且抑制眩光的方式形成防眩膜的表面形状。

16、也可以是,所述上侧基质树脂与所述凹凸形成粒子的折射率差为0以上且0.20以下的范围的值。由此,能抑制基质树脂与凹凸形成粒子的界面处的光反射。由此,能抑制因该光反射引起的不必要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实现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的防眩膜。

17、或者,也可以是,所述上侧硬涂层包含多种树脂成分,具有通过所述多种树脂成分的相分离而形成的共连续相结构。由此,能确保硬涂层整体的硬度,并且容易利用共连续相结构,以能得到良好防眩性并且抑制眩光的方式形成防眩膜的表面形状。

18、也可以是,所述下侧硬涂层包含下侧基质树脂和微粒,该微粒分散在所述下侧基质树脂中,且平均粒径为5nm以上且100nm以下的范围。如此,能使用基质树脂和微粒构成下侧硬涂层。由此,能提高下侧硬涂层的设计自由度。

19、也可以是,所述防眩膜具备至少一个防反射层,该至少一个防反射层重叠配置于所述上侧硬涂层的与所述下侧硬涂层相反一侧。由此,在将防眩膜安装于显示器的表面的状态下,能防止外部光经由防眩膜映入显示器的表面。由此,能进一步提高将防眩膜安装于显示器的表面时的显示器的外观的显示性能。

20、也可以是,以与所述上侧硬涂层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所述防反射层包含金属氧化物粒子。通过将防反射层设为这样的构成,能利用例如溅射法、蒸镀法等更高效地形成防反射层。

21、有益效果

22、根据本公开的各方式,在将防眩膜安装于具有高精细像素的显示器的表面的情况下,能得到良好的防眩性并且良好地抑制眩光,并且能防止防眩膜的硬度降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眩膜,所述防眩膜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防眩膜,所述防眩膜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瀬健策林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