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焕民专利>正文

导电纤维的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10581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导电纤维的纺丝装置,是由分流板B,融合板,喷丝板所组成。融合板上设置有三个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B上内、中、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的出料端面沿内、外圈对应设置若干个出料孔B,沿中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凸台,凸台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A;喷丝板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台相对应的锥形导孔,导孔的另一端与喷丝毛细孔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双组份熔体的导入、过滤、分配、融合、挤出,形成导电纤维。纤维截面为圆形,有四根碳黑导电芯,部分芯穿破外皮露出,与外界接触吸收电荷,再将电荷传输中和,从而达到消除静电和导电,实现运用到高新科技领域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纺织机械,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导电纤维的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导电纤维是在普通纤维表面上涂一层碳性材料,涂层不均勻、不 能消除静电、生产效率低,不能运用到高科技领域,如电子、电力行业的导电网、医疗行业的 电热服、航天、航空、精密电子行业的电磁屏蔽罩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导电纤维的纺丝装置,它能很好地 克服以上产品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导电纤维的纺丝装置,是由 分流板B,融合板,喷丝板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用螺钉联接的内腔中,上 壳体的右边设置有导入孔A,导入孔B,导入孔A与容器A相通,导入孔B与容器B相通;容 器A下端与漏斗A相通,容器B下端与漏斗B相通;漏斗A下端、漏斗B下端与对应的分流 板A上的进料口相通;所述的分流板A上设置有两圈环形出料口,其内圈环形出料口与漏斗 A下端相通,其外圈环形出料口与漏斗B下端相通;分流板B的两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A的 两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分流板B上设置有三圈环形出料口,中圈环形出料口与分流板A上内 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内、外圈环形出料口与分流板A上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上设置 有三个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B上内、中、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的出料端面沿内、外 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B,出料孔B分为内、外圈出料孔,内圈出料孔与分流板B的内圈 环形出料口相通,外圈出料孔与分流板B的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的出料端面沿中 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凸台,凸台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A,出料孔A与分流板B的中圈环形 出料口相通;喷丝板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台相对应的锥形导孔,导孔的另一端与 喷丝毛细孔相通;螺栓穿过喷丝板、融合板、分流板B、分流板A与漏斗板相联接,并由销轴 穿过融合板、分流板B,上端插入分流板A中,下端插入喷丝板中,起定位作用。本技术 双组份熔体的导入、过滤、分配、融合、挤出,形成导电纤维。纤维截面为圆形,有四根碳黑导 电芯,部分芯穿破外皮露出,与外界接触吸收电荷,再将电荷传输中和,从而达到消除静电 和导电,实现运用到高新科技领域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1.导入孔Α,2·导入孔B,4.漏斗板,5.分流板Α,6.分流板B,7.融合板,8.喷丝 板,9.螺栓,10.销轴,11.下壳体,12.漏斗Α,13.上壳体,14.容器Α,15.容器B,16.漏斗 B,17.出料孔Α,18.凸台,19.出料孔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导电纤维的纺丝装置,是由分流板Β6,融合板7,喷丝板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 上壳体13与下壳体11用螺钉联接的内腔中,上壳体13的右边设置有导入孔Al,导入孔Β2, 导入孔Al与容器Α14相通,导入孔Β2与容器Β15相通;容器Α14下端与漏斗Α12相通,容 器Β15下端与漏斗Β16相通;漏斗Α12下端、漏斗Β16下端与对应的分流板Α5上的进料口 相通;所述的分流板Α5上设置有两圈环形出料口,其内圈环形出料口与漏斗Α12下端相通,3其外圈环形出料口与漏斗B16下端相通;分流板B6的两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A5的两圈环 形出料口相通,分流板B6上设置有三圈环形出料口,中圈环形出料口与分流板A5上内圈环 形出料口相通,内、外圈环形出料口与分流板A5上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上设置有 三个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B6上内、中、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的出料端面沿内、外 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B19,出料孔B19分为内、外圈出料孔,内圈出料孔与分流板B6 的内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外圈出料孔与分流板B6的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的出料 端面沿中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凸台18,凸台18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A17,出料孔A17与 分流板B6的中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喷丝板8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台18相对应的 锥形导孔,导孔的另一端与喷丝毛细孔相通;螺栓9穿过喷丝板8、融合板7、分流板B6、分 流板A5与漏斗板4相联接,并由销轴10穿过融合板7、分流板B6,上端插入分流板A5中, 下端插入喷丝板8中,起定位作用。具体实施时,将碳黑熔体从导入孔A进入,将PET熔体 从导入孔B进入;碳黑熔体经通道进入容器A,PET熔体经通道进入容器B,容器A对碳黑熔 体进行过滤,容器B对PET熔体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碳黑熔体进入漏斗A,过滤后的PET熔 体进入漏斗B ;从漏斗A下端流出的碳黑熔体进入分流板A对应的进料口,从分流板A的内 圈环形出料口流出,从漏斗B下端流出的PET熔体进入分流板A对应的进料口,从分流板A 的外圈环形出料口流出;从分流板A的内圈环形出料口流出的碳黑熔体进入对应的分流板 B的进料口,从分流板B的中圈环形出料口流出,从分流板A的外圈环形出料口流出的PET 熔体进入对应的分流板B的进料口,分别从分流板B的内圈环形出料口、外圈环形出料口流 出;从分流板B的中圈环形出料口流出的碳黑熔体进入对应的融合板的进料口,从融合板 的凸台所设置的出料孔A流出,从分流板B的内圈环形出料口、外圈环形出料口流出的PET 熔体进入对应的融合板的进料口,从融合板的内、外圈对应所设置的出料孔B流出;融合板 出料孔B流出的PET熔体流动到出料孔A流出的碳黑熔体的条状体的周边,形成导电纤维 两组份的融合,融合体经喷丝板挤出,由吹风冷却成型,成型的纤维是导电芯四股,外圈均 勻的包有PET材料。制出导电纤维四芯纤维六根。权利要求导电纤维的纺丝装置,是由分流板B(6),融合板(7),喷丝板(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壳体(13)与下壳体(11)用螺钉联接的内腔中,上壳体(13)的右边设置有导入孔A(1),导入孔B(2),导入孔A(1)与容器A(14)相通,导入孔B(2)与容器B(15)相通;容器A(14)下端与漏斗A(12)相通,容器B(15)下端与漏斗B(16)相通;漏斗A(12)下端、漏斗B(16)下端与对应的分流板A(5)上的进料口相通;所述的分流板A(5)上设置有两圈环形出料口,其内圈环形出料口与漏斗A(12)下端相通,其外圈环形出料口与漏斗B(16)下端相通;分流板B(6)的两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A(5)的两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分流板B(6)上设置有三圈环形出料口,中圈环形出料口与分流板A(5)上内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内、外圈环形出料口与分流板A(5)上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上设置有三个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B(6)上内、中、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的出料端面沿内、外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B(19),出料孔B(19)分为内、外圈出料孔,内圈出料孔与分流板B(6)的内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外圈出料孔与分流板B(6)的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的出料端面沿中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凸台(18),凸台(18)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A(17),出料孔A(17)与分流板B(6)的中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喷丝板(8)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台(18)相对应的锥形导孔,导孔的另一端与喷丝毛细孔相通;螺栓(9)穿过喷丝板(8)、融合板(7)、分流板B(6)、分流板A(5)与漏斗板(4)相联接,并由销轴(10)穿过融合板(7)、分流板B(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导电纤维的纺丝装置,是由分流板B(6),融合板(7),喷丝板(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壳体(13)与下壳体(11)用螺钉联接的内腔中,上壳体(13)的右边设置有导入孔A(1),导入孔B(2),导入孔A(1)与容器A(14)相通,导入孔B(2)与容器B(15)相通;容器A(14)下端与漏斗A(12)相通,容器B(15)下端与漏斗B(16)相通;漏斗A(12)下端、漏斗B(16)下端与对应的分流板A(5)上的进料口相通;所述的分流板A(5)上设置有两圈环形出料口,其内圈环形出料口与漏斗A(12)下端相通,其外圈环形出料口与漏斗B(16)下端相通;分流板B(6)的两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A(5)的两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分流板B(6)上设置有三圈环形出料口,中圈环形出料口与分流板A(5)上内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内、外圈环形出料口与分流板A(5)上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上设置有三个进料口,分别与分流板B(6)上内、中、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的出料端面沿内、外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B(19),出料孔B(19)分为内、外圈出料孔,内圈出料孔与分流板B(6)的内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外圈出料孔与分流板B(6)的外圈环形出料口相通;融合板(7)的出料端面沿中圈对应设置有若干个凸台(18),凸台(18)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料孔A(17),出料孔A(17)与分流板B(6)的中圈环形出料口相通;喷丝板(8)的进料口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台(18)相对应的锥形导孔,导孔的另一端与喷丝毛细孔相通;螺栓(9)穿过喷丝板(8)、融合板(7)、分流板B(6)、分流板A(5)与漏斗板(4)相联接,并由销轴(10)穿过融合板(7)、分流板B(6),上端插入分流板A(5)中,下端插入喷丝板(8)中,起定位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焕民
申请(专利权)人:周焕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