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微生物工程,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及其在降解卤代污染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1、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曾作为变压器油、阻燃剂、导热剂、增塑剂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因氯原子取代位置与数量的不同,pcbs具有209种同系物,其中pcb77(3,3′,4,4′-tentrachlorinatedbiphenyl)呈平面分子结构,难以微生物降解,在环境中半衰期长。同时,它也是毒性最强的一组pcbs组分,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免疫功能,并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2、针对环境pcbs污染,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修复方法均被采用,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因绿色、经济、可原位实施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修复前景。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从环境中分离出可好氧降解多氯联苯的微生物菌属,如rhodococcus、alcaligenes、pseudomonas、sphingomonas及burkholderia等。但因多氯联苯降解菌资源不够丰富及外源微生物存活率较低,目前应用功能微生物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场地的成功案例仍然较少。且污染场地中污染源分布复杂,往往伴随着多种污染物的交叉污染,如多种卤代污染物的共存,因此,从环境中筛选出更多的多氯联苯降解菌,并充分挖掘这些降解菌的降解谱,才有可能提高生物强化法的修复效果。
3、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十分复杂,如何在复杂群落中定位到功能微生物仍存在较大的挑战。磁性纳米粒子分离技术
4、通过磁纳米粒子分离技术实现多氯联苯功能菌群的富集,在克服传统分离方法效率低、缺乏群体交互作用等弊端的同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研究,在难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1、专利技术目的。
2、本专利技术筛选出一株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能有效降解卤代污染物。
3、2、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4、本专利技术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于2023年3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简称为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分类命名为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保藏编号为cgmcc no.47852。
5、本专利技术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菌株具有以下微生物学特征:
6、(1)菌落形态:白色至浅黄色,表面褶皱、边缘略带不平整
7、(2)菌体形态:放线状
8、(3)生理生化特征:革兰氏阳性
9、(4)培养特征:lb培养基,28℃
10、本专利技术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可应用于降解卤代污染物,尤其是pcb77、pcb47、pcb110、bde28、bde 47或bde77。
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的分离方法,其步骤包括:
12、(1)取氯代烃污染土壤,按一定固液比制备土壤悬液,首轮以pcb47为底物富集培养;
13、(2)培养一段时间后离心去除土壤大颗粒收获原始混合培养物,培养物在好氧环境中进行磁功能化,磁化菌群作为接种物以pcb77为底物进行新一轮培养;
14、(3)培养结束后,利用磁铁分离磁化和非磁化菌群,其中非磁化菌群即为pcb77降解菌群,经双层平板分离纯化得到单菌株amycolatopsis sp.mt3。
15、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固液比为1:5,底物pcb47浓度为5mg kg-1,富集周期为2个月。
16、优选的,步骤(2)中离心去除土壤大颗粒的离心条件为1400r,3min;所述磁功能化过程为:原始混合培养物与磁纳米粒子混合后于恒温培养箱中震荡1h(28℃,160r),其中,磁纳米颗粒为8g l-1fe3o4纳米颗粒,添加量3%(v/v);底物pcb77浓度为5mg kg-1,磁化菌群接种量为20%(v/v),于恒温震荡培养箱中培养15天。
17、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磁铁分离步骤为:磁铁置于培养瓶外壁一侧吸附磁化菌群20min,未被吸附的培养菌液为目标菌群;双层平板为下层为1.5%琼脂的mm固体培养基,上层为含有pcb77(20mg kg-1)为唯一碳源的mm固体培养基(1%琼脂)。
18、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磁纳米颗粒分离技术可以在复杂的原位环境下有效实现活性菌群的分离。磁性纳米颗粒非特异性的包裹在细胞表面,将细胞进行磁功能化。当加入某种特定的生长底物后,生长速度快的细胞能够随着反应的进行和细胞分裂逐渐丢失磁性,而生长速度慢的细胞则一直保有磁性,最后用磁铁定向吸附有磁纳米颗粒包裹的无代谢活性的微生物,分离上清液与沉淀,保留上清液即可获得具有特异性的功能菌群。经过平板加以分离纯化,得到降解菌株,并通过纯培养实验对其降解性能加以验证。
19、3、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技术效果。
20、(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利用磁纳米颗粒分离得到一株pcb77降解菌株mt3,经鉴定为amycolatopsis属,目前尚未见此菌属用于pcb77降解的相关报道;
21、(2)本专利技术所得菌株mt3除pcb77外,对其他卤代污染物也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包括pcb47、pcb110、bde28、bde47、bde77;
2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简便易行,同样适于分离其他难降解污染物的活性菌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于2023年3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7852。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在降解卤代污染物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卤代污染物为:多氯联苯(包括PCB77、PCB47、PCB110)及多溴联苯醚(包括BDE28、BDE47、BDE77)。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固液比为1:5,底物PCB47浓度为5mg kg-1,富集周期为2个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离心去除土壤大颗粒的离心条件为1400r,3min;所述磁功能化过程为:原始混合培养物与磁纳米粒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磁铁分离步骤为:磁铁置于培养瓶外壁一侧吸附磁化菌群20min,未被吸附的培养菌液为目标菌群;双层平板为下层为1.5%琼脂的MM固体培养基,上层为含有PCB77(20mg kg-1)为唯一碳源的MM固体培养基(1%琼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于2023年3月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47852。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在降解卤代污染物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卤代污染物为:多氯联苯(包括pcb77、pcb47、pcb110)及多溴联苯醚(包括bde28、bde47、bde77)。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sp.mt3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固液比为1:5,底物pcb47浓度为5mg kg-1,富集周期为2个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朋婷婷,曾军,项兴佳,冯有智,何世颖,张锋,林先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