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电机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400604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主轴、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套设于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主轴置于电机转子内,所述电机主轴包括前半轴、后半轴和拉杆,所述拉杆空套于所述电机转子的内孔中,拉杆前端与前半轴螺纹连接,拉杆后端与后半轴螺纹连接,且前半轴与后半轴经拉杆拉紧,并将电机转子夹持于前半轴和后半轴的中间。该高速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拆装、便于加工、传递扭矩大、临界转速高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高速电机的装配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高速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高速旋转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国防、冶金、矿山、化工等领域,如各类大型风机、透 平压缩机、船舶动力系统和离心压缩机等。高速旋转机械设备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 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高速旋转机械设备,多采用传动系统(皮带传动、齿轮箱传动等)实现增 速,动力源多为普通电机。采用这一类传动方式的旋转机械设备允许的最高工作转速较低, 由于传动系统复杂,工作时振动噪声大,故障点多,维修较复杂,特别是不利于实现无级调 速,能量消耗高,工作效率低。为了实现无级调速、节能降耗,提高旋转机械的极限工作转速,高速旋转机械设备 的发展趋势是,直接采用变频电源驱动的高速电机作为动力源,取代传统的普通电机和增 速箱系统。这种高速电机是集成了机械、电气、控制、电力电子和新材料等各种先进技术的 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其特点在于,将电机的功能与传统的齿轮箱等传动系统从结构上 融为一体,省去了复杂的中间传动环节,具有调速范围宽、转动惯量小、能量消耗少、工作效 率高、易于实现无级调速和精密控制等优点。随着现代装备制造业向高速度、高效率、低能 耗、高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高速电机的技术提升和结构创新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广泛采用的高速电机的结构方案是,将电机转子过盈套在主轴上,利用转子 与主轴的过盈涨紧力来传递扭矩。该方案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几个弊端1、转子安装不 方便,通常要加热到较高温度后才能套到主轴上,如果在套入过程中转子冷却过快或对中 不好或操作者节奏太慢,都有可能导致转子与主轴“抱死”而不能安装到位;2、转子拆卸不 方便,由于过盈联结的摩擦力很大,拆卸需要专门的压力机,许多情况下,拆下转子后发现 主轴和电机转子内孔已经损坏,不能继续使用;3、高速旋转条件下,电机转子在离心力的作 用下会增大,导致电机转子与主轴之间的过盈减小,电机实际能传递的扭矩减小甚至根本 不能传递扭矩;4、如果为了克服离心力导致传递的扭矩减小,可采用增大转子内孔与主轴 的过盈量的方法,但是由于过盈量增大后,转子内表面受到的应力增大,容易损坏转子;5、 由于主轴采用整体结构,导致主轴长度很长,加工不方便,对机床加工能力要求高;6、整体 结构的主轴由于长度过长,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7、主轴过长,导致主轴系统临界转速 降低,不利于实现高速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便于加工、扭矩传递量增大、临界转速和回转精度提高的高速电机,以及该高速电机的装配 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主轴、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套 设于电机壳体内,所述电机转子置于电机定子内,所述电机主轴包括前半轴、后半轴和拉 杆,所述拉杆空套于所述电机转子的内孔中,拉杆前端与前半轴螺纹连接,拉杆后端与后半 轴螺纹连接,且前半轴与后半轴经拉杆拉紧夹持于电机转子的两端。所述后半轴上沿轴向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拉杆后端开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拉紧 螺纹孔。所述前半轴和后半轴均于与电机转子相接的一端设有定位轴肩,所述电机转子的 两端均设有与定位轴肩配合的定位止口。所述电机壳体前端装设有前法兰组件,所述前半轴支承于前法兰组件上,电机壳 体后端装设有后法兰组件,所述后半轴支承于后法兰组件上。一种高速电机的装配方法,该高速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主轴、电机定子和电机 转子,所述电机主轴包括前半轴、后半轴和拉杆,其装配步骤为(1)、将电机定子装设于电机壳体内;(2)、将拉杆与前半轴螺纹连接,并旋紧到位;(3)、将电机转子空套于拉杆上,并使电机转子上的定位止口与前半轴上的定位轴 肩贴合,再将后半轴与拉杆螺纹连接,并旋转后半轴,使后半轴上的定位轴肩与电机转子上 的定位止口贴合;(4)、将一拉紧螺杆套入后半轴的通孔中,并与拉杆后端的拉紧螺纹孔螺纹连接, 通过拉紧螺杆将拉杆向后端拉伸,拉伸到位后,再进一步拧紧后半轴;(5)、拧松并取出拉紧螺杆,使前半轴与后半轴在拉杆的回复变形力作用下进一步 将电机转子压紧并成为一个整体;所述拉紧螺杆将拉杆向后端拉伸的具体步骤是,在拉紧螺杆后端通过螺母与一拉 紧驱动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在后半轴外空套一支座,将该支座一端顶在电机转子后端,另一 端顶在驱动油缸的壳体上,向驱动油缸的有杆腔通入压力油,驱使活塞杆拉着拉紧螺杆向 后运动,使拉紧螺杆向后端拉伸拉杆;在装配步骤(4)中,拉紧螺杆将拉杆向后端拉伸的长度根据拉杆的材料和要传递 的扭矩确定,一般为0. 1mm 1mm。在装配步骤(5)之后安装前法兰组件与后法兰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高速电机采用由前半轴、后半轴和拉杆组装而成的主轴结构替代传统过 盈连接结构,其结构更加简单,避免了传统过盈连接结构在装配和拆卸中出现的各种麻烦, 便于安装,可大大降低装配难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便于拆卸,使维修更加 方便;可以避免传统过盈连接结构中转子内孔的内应力过大导致转子损坏;通过电机转子 前后端面与前半轴、后半轴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可以避免传统过盈连接结构中电机 转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内孔膨胀、过盈量减小而导致电机实际传递扭矩减小的情况,使实 际扭矩传递量增大,有利于电机高速化发展;有利于减小转子内孔,可以增大转子磁钢的径 向布置空间,减小转子体积,避免磁饱和现象,同时还可以减小主轴跨距,提高主轴系统临 界转速;前半轴、后半轴的长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主轴短很多,便于加工,且不容易产生 变形,有利于提高电机回转精度。通过拉杆后端开设的有拉紧螺纹孔,可以在装配过程中使5用拉紧螺杆辅助装配,保证前半轴与后半轴对电机转子形成足够的压紧力。前半轴和后半 轴均通过定位轴肩与电机转子上的定位止口配合,有利于提高装配精度和装配速度。本发 明的高速电机的装配方法,通过拉紧螺杆对拉杆的拉伸实现前半轴和后半轴对电机转子的 预压紧,从而保证电机转子与前半轴、后半轴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来传递扭矩,不仅完全 能够满足设备的装配参数要求,而且操作简单、快捷方便,有利于提高装配生产效率,降低 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组装电机转子与主轴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电机壳体;2、电机主轴;3、前法兰组件;4、后法兰组件;5、电机定子;6、电机转 子;7、定位轴肩;8、拉紧螺杆;9、驱动油缸;10、支座;21、前半轴;22、后半轴;23、拉杆;61、 内孔;62、定位止口 ;101、孔隙;221、通孔、231、拉紧螺纹孔。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速电机实施例,该高速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电机主轴 2、前法兰组件3、后法兰组件4、电机定子5和电机转子6,电机定子5套设于电机壳体1内, 电机主轴2置于电机定子5内,电机主轴2包括前半轴21、后半轴22和拉杆23,拉杆23空 套于电机转子6的内孔61中,在拉杆23与内孔61之间留有间隙,拉杆23前端与前半轴21 螺纹连接,拉杆23后端与后半轴22螺纹连接,且前半轴21与后半轴22经拉杆23拉紧夹 持于电机转子6的两端,前法兰组件3装设于电机壳体1前端,前半轴21支承于前法兰组 件3上,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电机,包括电机壳体(1)、电机主轴(2)、电机定子(5)和电机转子(6),所述电机定子(5)套设于电机壳体(1)内,所述电机转子(6)置于电机定子(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轴(2)包括前半轴(21)、后半轴(22)和拉杆(23),所述拉杆(23)空套于所述电机转子(6)的内孔(61)中,拉杆(23)前端与前半轴(21)螺纹连接,拉杆(23)后端与后半轴(22)螺纹连接,且前半轴(21)与后半轴(22)经拉杆(23)拉紧夹持于电机转子(6)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万里蒋旭光罗春龙吕浪李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福思宝高速机械有限公司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