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4193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桥体和第二桥体,所述第一桥体和所述第二桥体在水平方向上为弧形,所述第一桥体位于所述第二桥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桥体的桥面高于所述第二桥体的桥面,所述第一桥体的桥面在竖直方向上为变高曲线的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桥体通过若干个长度不一的长竖杆与所述第二桥体连接,所述第一桥体和所述第二桥体通过所述长竖杆形成双层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高差分流的双层桥面人行桥的功能,高处桥面供人群通行,提高观景体验;低处桥面作为非机动车道和无障碍通道,提升通行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


技术介绍

1、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升,桥梁景观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人行桥当中,其美观性、独特性和创新性在设计考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而当前同等规模的桥梁中多使用栏杆,外檐涂料等装饰手段来增强桥梁景观性,方式单一,景观效果差。同时景观河道处桥梁一般对美观要求较高,周边植被丰富、风景秀美,桥梁作为公共构筑物节点,往往起到吸引居民及游客的作用,单一的直线桥梁过桥时间短,不能尽可能观赏风景,直线桥梁单一不够美观。

2、而对于曲线的桥梁来说,可延长桥梁长度,涉及美观,能够使行人尽可能长时间停留在桥增加行人在桥上的观景体验。但是平面曲线桥虽然两侧可以观景,但中间通道上的行人被两侧阻挡无法得到良好的观景体验;同时桥上流量过大时,对桥面也会造成很大压力,同时缺少无障碍通道,无法提供对于非机动车辆的快速通行服务,所以需要分流的双层人行桥。

3、而对于双层人行桥,一般桥面需要上下层重叠布置,下层桥面从桁架内部封闭空间通过,行人压迫感强,视野受限;如果上、下层桥面在横向上错开布置,一般需要三榀或四榀桁架作为主要受力结构,结构复杂,建设成本高。

4、所以亟需一种高差分流的人行桥,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行人观景体验,提高非机动车辆的通行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包括第一桥体和第二桥体,所述第一桥体和所述第二桥体在水平方向上为弧形,所述第一桥体位于所述第二桥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桥体的桥面高于所述第二桥体的桥面,所述第一桥体的桥面在竖直方向上为变高曲线的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桥体通过若干个长度不一的长竖杆与所述第二桥体连接,所述第一桥体和所述第二桥体通过所述长竖杆形成双层结构。

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桥体包括下层结构和中层结构,所述下层结构包括下梁和下弦杆,所述下梁通过多根下横梁拼接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弧形梁,多根所述下弦杆位于两根平行的所述下梁之间,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下弦杆之间设有第三斜撑,所述中层结构包括中梁、中弦杆和第二斜撑,所述中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的尺寸和结构相同并在竖直方向上互相平行,所述中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通过短竖杆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短竖杆垂直于所述中梁和所述下梁的两侧,所述短竖杆的一端与所述中梁连接,所述短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梁连接,相邻两根所述短竖杆之间设有竖向斜撑,所述竖向斜撑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垂直。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桥体包括上层结构,所述上层结构包括上梁和上弦杆,所述上梁通过多根上横梁拼接形成,两根所述上梁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呈弧形,多根所述上弦杆位于两根平行的所述上梁之间,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上弦杆之间设有第一斜撑。

7、进一步地,所述长竖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弦杆连接,所述长竖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弦杆连接,所述上层结构和所述下层结构之间设有外伸斜撑,所述外伸斜撑的一端与所述上弦杆连接,所述外伸斜撑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弦杆连接。

8、进一步地,上下对应的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设有交叉斜撑,所述交叉斜撑与所述对应的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平行。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桥体和所述第二桥体上设置有对应的桥板和护栏。

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1、1)实现了高差分流的双层桥面人行桥的功能,第一桥体供人群通行,提供观景体验;第二桥体作为非机动车道和无障碍通道,提升通行体验,同时第二桥体与第一桥体的高差使得第二桥体也能在通行中观察桥外。

12、2)采用两榀桁架作为主要受力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上梁为变高曲线拱结构,与外伸斜撑、上弦杆连接共同支撑高处桥面;而中梁和下梁为等高曲线结构,通过各处连接和支撑来保证整体的连接强度及稳定性。结构总体造型优美简洁,与城市景观巧妙融合,实现跨越河道功能的同时,突出了桥梁结构的力学美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桥体(1)和第二桥体(2),所述第一桥体(1)和所述第二桥体(2)在水平方向上为弧形,所述第一桥体(1)位于所述第二桥体(2)的一侧,所述第一桥体(1)的桥面高于所述第二桥体(2)的桥面,所述第一桥体(1)的桥面在竖直方向上为变高曲线的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桥体(1)通过若干个长度不一的长竖杆(12)与所述第二桥体(2)连接,所述第一桥体(1)和所述第二桥体(2)通过所述长竖杆(12)形成高差分流的双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桥体(2)包括下层结构(22)和中层结构(21),所述下层结构(22)包括下梁(221)和下弦杆(222),所述下梁(221)通过多根下横梁拼接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弧形梁,多根所述下弦杆(222)位于两根平行的所述下梁(221)之间,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下弦杆(222)之间设有第三斜撑(223),所述中层结构(21)包括中梁(211)、中弦杆(212)和第二斜撑(213),所述中层结构(21)和所述下层结构(22)的尺寸和结构相同并在竖直方向上互相平行,所述中层结构(21)和所述下层结构(22)通过短竖杆(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竖杆(23)垂直于所述中梁(211)和所述下梁(221)的两侧,所述短竖杆(23)的一端与所述中梁(211)连接,所述短竖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梁(221)连接,相邻两根所述短竖杆(23)之间设有竖向斜撑(231),所述竖向斜撑(231)与所述上弦杆(112)和所述下弦杆(222)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体(1)包括上层结构(11),所述上层结构(11)包括上梁(111)和上弦杆(112),所述上梁(111)通过多根上横梁拼接形成,两根所述上梁(111)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呈弧形,多根所述上弦杆(112)位于两根平行的所述上梁(111)之间,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上弦杆(112)之间设有第一斜撑(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竖杆(12)的一端与所述上弦杆(112)连接,所述长竖杆(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弦杆(212)连接,所述上层结构(11)和所述下层结构(22)之间设有外伸斜撑(13),所述外伸斜撑(13)的一端与所述上弦杆(112)连接,所述外伸斜撑(1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弦杆(2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上下对应的所述上弦杆(112)和所述下弦杆(222)之间设有交叉斜撑(24),所述交叉斜撑(24)与所述对应的上弦杆(112)和所述下弦杆(222)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体(1)和所述第二桥体(2)上设置有对应的桥板和护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桥体(1)和第二桥体(2),所述第一桥体(1)和所述第二桥体(2)在水平方向上为弧形,所述第一桥体(1)位于所述第二桥体(2)的一侧,所述第一桥体(1)的桥面高于所述第二桥体(2)的桥面,所述第一桥体(1)的桥面在竖直方向上为变高曲线的拱形结构,所述第一桥体(1)通过若干个长度不一的长竖杆(12)与所述第二桥体(2)连接,所述第一桥体(1)和所述第二桥体(2)通过所述长竖杆(12)形成高差分流的双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桥体(2)包括下层结构(22)和中层结构(21),所述下层结构(22)包括下梁(221)和下弦杆(222),所述下梁(221)通过多根下横梁拼接形成水平方向上的弧形梁,多根所述下弦杆(222)位于两根平行的所述下梁(221)之间,所述下横梁和所述下弦杆(222)之间设有第三斜撑(223),所述中层结构(21)包括中梁(211)、中弦杆(212)和第二斜撑(213),所述中层结构(21)和所述下层结构(22)的尺寸和结构相同并在竖直方向上互相平行,所述中层结构(21)和所述下层结构(22)通过短竖杆(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高曲线拱高差分流桁架人行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竖杆(23)垂直于所述中梁(211)和所述下梁(221)的两侧,所述短竖杆(23)的一端与所述中梁(211)连接,所述短竖杆(23)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吴臻旺邓雪峰黄昕游屹段俊锴龙柯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