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83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3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包括采用透水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道路以及道路的两侧或一侧下凹成型的蓄水绿地,所述蓄水绿地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卵石层、用于蓄水的蓄水层和种植有绿植的种植层,且所述卵石层和蓄水层均延伸至道路的下方,所述卵石层位于道路下方以及道路侧部的部位分别下凹设置,所述道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分布的蓄水立管,所述蓄水立管穿设于卵石层和蓄水层,所述蓄水立管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将内部水渗出至道路两侧的种植层的渗水管,且所述道路的路肩设有若干用于将道路积水均布于种植层的排水通道。本申请能够提高雨水浇灌的均匀性,以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绿化建筑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


技术介绍

1、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在市政施工、建筑以及其他工程中,常建设绿地来点缀环境,并用于净化城市的空气。现有的绿地常见类型包括公园以及构筑于道路侧边的植被。但是常采用的绿地,其高程一般高于道路,会导致路面的积水只能够通过雨水排水系统排放,容易造成内涝。

2、因此现有技术中,针对花园等绿地设施,为了减小道路积水,常采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绿地,称之为下凹式绿地。从而在使用时,使得道路的积水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流动至绿地的低处,并通过绿地进行蓄水,增加对雨水的利用率。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为了施工道路,会将道路下方的土层夯实,影响道路周侧的蓄水性能。同时,在实际使用时,积水流入至绿地后,会导致道路周侧的高程位置水含量相对较为不足,水会大量聚集于绿地的低处,导致蓄水相对不均匀,存在相对较多的水聚集于绿地的底部后蒸发,导致绿地高程的绿植对雨水的利用相对较低,使得对水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减小因水分布不均对水的利用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包括采用透水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道路以及道路的两侧或一侧下凹成型的蓄水绿地,所述蓄水绿地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卵石层、用于蓄水的蓄水层和种植有绿植的种植层,且所述卵石层和蓄水层均延伸至道路的下方,所述卵石层位于道路下方以及道路侧部的部位分别下凹设置,所述道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分布的蓄水立管,所述蓄水立管穿设于卵石层和蓄水层,所述蓄水立管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将内部水渗出至道路两侧的种植层的渗水管,且所述道路的路肩设有若干用于将道路积水均布于种植层的排水通道。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时,道路的雨水会通过排水通道排入至侧方的种植层内,然后依次进入至蓄水层和卵石层内;同时由于卵石层的下凹部会位于道路的下方以及种植层下凹部的下方,且卵石层的间隙相对较大,更易于雨水的流动,会使得雨水能够通入至道路下方并被道路下方的蓄水层吸收,以增加道路周侧的蓄水能力,增加对雨水的利用率;此外,由于道路通过蓄水立管进行支撑;因此在施工时,不需要将道路下方的土体夯实便可完成道路的施工,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持道路下方蓄水层和卵石层的蓄水能力;此外,道路的部分雨水还能够渗入至蓄水立管内,并在降雨后,通过渗水管将雨水渗出至种植层,以进一步增加种植层高程对雨水的吸收;并且由于道路覆盖于下方的蓄水层和卵石层,在降雨后,温度会存在一定的升高;导致道路下方的雨水在毛细现象的作用下,朝向种植层以及蓄水层的高程位置渗透,以使得雨水能够相对较为均匀的被种植层的各个部位利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雨水的利用率的同时,不需要额外设置多余的电气设备,以便于后期的维护。

5、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立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竖向分布的蓄水板,所述蓄水板下凹成型有蓄水槽,且所述蓄水板与蓄水立管的内壁之间成型有位于蓄水槽外侧的泄水口,相邻两个所述蓄水板的泄水口呈错位设置,多个所述渗水管分别一一连通于多个蓄水槽的底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竖向分布的蓄水板形成的蓄水槽,能够使得在降雨后,种植层的不同高程位置均有对应高度的蓄水槽进行供水;且不同高度的蓄水槽通过渗水管将雨水渗透至不同高度,以对种植层进行浇灌,减小因渗水高度差过大导致无法将雨水渗透至种植层高程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强化蓄水立管内的雨水利用率;同时蓄水立管内的雨水在降雨后蒸发时,还能够对道路进行湿润,降低道路的温度;从而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的同时,还能够提高道路的使用体验以及渗水的及时性;此外,在雨水性相对较小时,雨水会优先渗透进入位于高程的蓄水槽内,从而在雨水相对较为不足时,能够通过高处的蓄水槽内的雨水,优先对位于高程的种植层进行灌溉,以减小种植层出现高程因雨水不足导致植物生长受限的可能性,此时位于低处的种植层能够通过下凹部积蓄的水进行灌溉,从而达到雨水相对较少或较多时,均能够相对较为均匀的对种植层的不同高度位置进行灌溉。

7、进一步的,所述渗水管包括弹性管和穿设于弹性管的渗水条,所述弹性管的一端穿设于蓄水立管并连通于蓄水槽的底部,所述渗水条的一端伸入至蓄水槽内,所述渗水条的另一端伸出弹性管并埋设于蓄水层的上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过后,由于温度会升高,且蓄水立管内为相对封闭的结构,会导致蓄水立管内的压力增大,此时会辅助推动蓄水槽内的雨水通过弹性管朝向外侧流动;同时通过渗水条的封堵,减缓雨水的流动,以保持相对较为稳定的对种植层进行浇灌的同时,减小雨水未渗透至种植层的高程位置便被蓄水层等吸收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此外,在降雨时,温度会降低,此时蓄水立管内的压力会相对降低,此时配合弹性管,会将种植层内的雨水辅助吸入致蓄水槽内,并在此过程中,会通过渗水条进行过滤,从而在雨水相对较小时,依旧能够及时的补充蓄水立管内的雨水,以能够在降雨后重新将雨水对种植层进行渗透,延长雨水的浇灌周期,进一步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9、进一步的,所述蓄水立管包括自下而上分布设置的底管和多个管节,所述底管的下端呈封闭设置,且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管节的上端固定连接于道路,多个所述管节和底管相互拼接设置,所述蓄水板一一对应底管和管节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道路下方不需要夯实土体,不便于蓄水立管的施工,此时在进行蓄水立管的安装时,只需要先将底管安装于所在位置的下方,然后依次将管节相互拼接即可;以便于施工的同时,减小对道路周侧土体的污染。

11、进一步的,所述底管和管节的上端开口边沿的内壁开设有拼接槽,所述管节的下端开口边沿固定连接有同轴设置的拼接环,所述拼接环插设于所在管节下方的管节或底管的拼接槽内,且相邻两个管节或管节与相邻的底管之间均卡设有透水弹性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蓄水立管时,只需将拼接环插设于拼接槽即可完成拼接;同时在使用时,还能够通过透水弹性环使得相邻两个管节以及底管和管节接触相对较为充分;并在下雨时,使得蓄水立管周侧的雨水能够通过透水弹性环渗入至蓄水槽内,以进一步增加下雨时蓄水立管对雨水的收集速度,进一步优化对雨水的利用率。

13、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管节之间以及底管与相邻的管节之间均设置有多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锚杆、连接锚管和防护管,所述连接锚杆同轴穿设于防护管,且所述连接锚杆和防护管的一端预设于管节的下开口边沿,所述连接锚管插设于连接锚杆和防护管之间的间隙,且所述连接锚管预设于管节或底管的上开口边沿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管节与管节以及底管与管节拼接形成,在进行拼接时,只需使得连接锚管插设于连接锚杆和防护管之间的间隙即可,并在使用的过程中,防护管能够对连接锚杆以及防护管进行防护,以减小在使用过程中,因管节与管节之间以及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水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道路(1)以及道路(1)的两侧或一侧下凹成型的蓄水绿地(2),所述蓄水绿地(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卵石层(21)、用于蓄水的蓄水层(22)和种植有绿植的种植层(23),且所述卵石层(21)和蓄水层(22)均延伸至道路(1)的下方,所述卵石层(21)位于道路(1)下方以及道路(1)侧部的部位分别下凹设置,所述道路(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分布的蓄水立管(3),所述蓄水立管(3)穿设于卵石层(21)和蓄水层(22),所述蓄水立管(3)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将内部水渗出至道路(1)两侧的种植层(23)的渗水管(31),且所述道路(1)的路肩设有若干用于将道路(1)积水均布于种植层(23)的排水通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立管(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竖向分布的蓄水板(32),所述蓄水板(32)下凹成型有蓄水槽(321),且所述蓄水板(32)与蓄水立管(3)的内壁之间成型有位于蓄水槽(321)外侧的泄水口(322),相邻两个所述蓄水板(32)的泄水口(322)呈错位设置,多个所述渗水管(31)分别一一连通于多个蓄水槽(32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31)包括弹性管(311)和穿设于弹性管(311)的渗水条(312),所述弹性管(311)的一端穿设于蓄水立管(3)并连通于蓄水槽(321)的底部,所述渗水条(312)的一端伸入至蓄水槽(321)内,所述渗水条(312)的另一端伸出弹性管(311)并埋设于蓄水层(22)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立管(3)包括自下而上分布设置的底管(33)和多个管节(34),所述底管(33)的下端呈封闭设置,且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管节(34)的上端固定连接于道路(1),多个所述管节(34)和底管(33)相互拼接设置,所述蓄水板(32)一一对应底管(33)和管节(34)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33)和管节(34)的上端开口边沿的内壁开设有拼接槽(341),所述管节(34)的下端开口边沿固定连接有同轴设置的拼接环(342),所述拼接环(342)插设于所在管节(34)下方的管节(34)或底管(33)的拼接槽(341)内,且相邻两个管节(34)或管节(34)与相邻的底管(33)之间均卡设有透水弹性环(3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管节(34)之间以及底管(33)与相邻的管节(34)之间均设置有多个连接件(36),所述连接件(36)包括连接锚杆(361)、连接锚管(362)和防护管(363),所述连接锚杆(361)同轴穿设于防护管(363),且所述连接锚杆(361)和防护管(363)的一端预设于管节(34)的下开口边沿,所述连接锚管(362)插设于连接锚杆(361)和防护管(363)之间的间隙,且所述连接锚管(362)预设于管节(34)或底管(33)的上开口边沿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363)和连接锚杆(361)之间的间隙或连接锚管(362)内设置有填充环(364),所述填充环(364)内呈中空设置,且所述填充环(364)内填充有结构胶,所述连接锚杆(361)的外壁、连接锚管(362)的外壁以及防护管(363)的外壁均开设有呈螺旋延伸设置的螺旋环槽(365)。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道路(1),所述排水通道(4)的另一端朝向蓄水绿地(2)的底部延伸设置,且所述排水通道(4)成型有多个排水槽(41),多个所述排水槽(41)分为沿排水通道(4)宽度方向分布的两组,且同组的多个所述排水槽(41)沿排水通道(4)的长度方向分布,两组所述排水槽(41)呈错位设置,两组所述排水槽(41)相向开口并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槽(41)的内壁呈弧形且分为两个导引部(411)和蓄水部(412),两个所述导引部(411)分别伸入至另一组相邻的两个排水槽(41)内,所述蓄水部(412)沿排水通道(4)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导引部(411),所述排水槽(41)的底部开设有连通外部的泄水孔(4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排水通道(4)之间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排水管(4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透水混凝土预制成型的道路(1)以及道路(1)的两侧或一侧下凹成型的蓄水绿地(2),所述蓄水绿地(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卵石层(21)、用于蓄水的蓄水层(22)和种植有绿植的种植层(23),且所述卵石层(21)和蓄水层(22)均延伸至道路(1)的下方,所述卵石层(21)位于道路(1)下方以及道路(1)侧部的部位分别下凹设置,所述道路(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分布的蓄水立管(3),所述蓄水立管(3)穿设于卵石层(21)和蓄水层(22),所述蓄水立管(3)穿设并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将内部水渗出至道路(1)两侧的种植层(23)的渗水管(31),且所述道路(1)的路肩设有若干用于将道路(1)积水均布于种植层(23)的排水通道(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立管(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竖向分布的蓄水板(32),所述蓄水板(32)下凹成型有蓄水槽(321),且所述蓄水板(32)与蓄水立管(3)的内壁之间成型有位于蓄水槽(321)外侧的泄水口(322),相邻两个所述蓄水板(32)的泄水口(322)呈错位设置,多个所述渗水管(31)分别一一连通于多个蓄水槽(32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31)包括弹性管(311)和穿设于弹性管(311)的渗水条(312),所述弹性管(311)的一端穿设于蓄水立管(3)并连通于蓄水槽(321)的底部,所述渗水条(312)的一端伸入至蓄水槽(321)内,所述渗水条(312)的另一端伸出弹性管(311)并埋设于蓄水层(22)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立管(3)包括自下而上分布设置的底管(33)和多个管节(34),所述底管(33)的下端呈封闭设置,且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管节(34)的上端固定连接于道路(1),多个所述管节(34)和底管(33)相互拼接设置,所述蓄水板(32)一一对应底管(33)和管节(34)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下凹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管(33)和管节(34)的上端开口边沿的内壁开设有拼接槽(341),所述管节(34)的下端开口边沿固定连接有同轴设置的拼接环(342),所述拼接环(342)插设于所在管节(34)下方的管节(34)或底管(33)的拼接槽(341)内,且相邻两个管节(34)或管节(34)与相邻的底管(33)之间均卡设有透水弹性环(35)。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轶丽谢鲁朱钢王黎曾小云魏婷唐贵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