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组织解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9909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基于一种组织解离组件,该组件包括三段式组织解离器,以及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具体地,该方法通过将采集到的待解离组织放置在底座与组织解离器中第二滑套形成的密封环境内,然后利用接管机将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分别与解离操作腔之间实现无菌连通;然后驱动解离活塞杆进行解离;解离完成后挤压培养液袋,使得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解离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整个解离过程,以及解离之后的转移组织过程均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使得解离过程或转移过程都无需单独提供无菌环境,使得组织的解离更加的方便减少环境的约束,同时使得解离后的组织免除了被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原代细胞分离,尤其涉及一种组织解离和解离后的组织颗粒转移过程都处于密封环境中的组织解离方法


技术介绍

1、原代细胞是从体内组织或器官中直接分离和培养的细胞,原代细胞在临床医学和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从肿瘤组织中分离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tils是指存在于肿瘤组织、肿瘤转移淋巴结等组织中的淋巴细胞。tils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这一类淋巴细胞通过体外分离、扩增、活化后已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可用于肿瘤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并在恶性黑色素瘤等癌种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传统的组织解离方法是将临床(例如,无菌环境的手术室)获得的标本转移至实验室,在超净工作台内使用无菌剪刀将组织块剪开,再用剪刀或刀片剁成小碎片,使细胞得以自由分散,再进行后续的培养扩增。该方法始终无法避免将组织块暴露的风险,存在易污染、效率低的问题。使得该类细胞治疗产品的生产对环境洁净度要求高,成本增加。

3、为了避免污染,通常需要将从一个无菌环境(例如手术室)中获取到的组织样品利用密闭容器进行存储,并转移至实验室或检验室,然后在另一个无菌操作环境下(例如大型无菌操作设备下)将该组织样品加入到组织解离装置中进行解离,并且解离之后,在该无菌操作环境下转移至培养皿中。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单独无菌操作环境,无疑会大大增加成本,并且不仅使得整个操作过程都比较繁琐,也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并且,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一些条件较差的实验室或检测机构或医疗机构来说,因为无法购入大型的无菌操作设备或提供一个无菌操作环境而导致无法进行组织解离,从而无法进行组织培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织解离方法,通过全封闭式处理避免了组织在解离和转移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

2、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基于一种组织解离组件,所述组织解离组件包括:三段式组织解离器,以及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其中,所述三段式组织解离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以及可与所述第二滑套一端可拆卸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解离腔,所述解离腔与所述第二滑套轴向内空相通;还包括可沿所述第二滑套轴向内空运动至解离腔的第二解离活塞杆,以及可沿所述第一滑套轴向运动的第一解离活塞杆,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远离解离腔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滑套,并与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上套有弹性的密封套,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进入所述解离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解离组织的解离部,而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的远离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的一端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在解离活塞杆上,另一端抵接于滑套内的弹簧座;所述第二滑套上对称设置有一端与所述解离腔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未与所述解离腔连接的一端封闭;相应地,所述组织解离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3、将预先放置在无菌采集环境中的底座与第二滑套分离,并将获得的待解离组织置入底座的解离腔内;

4、在无菌采集环境中将底座与第二滑套连接,使得所述解离腔与所述滑套轴向内的活塞活动空间形成解离操作腔;

5、将第一滑套、第一解离活塞连接杆分别与第二滑套、第二解离活塞杆连接;

6、利用接管机将培养液袋的出液软管和无菌培养袋的出液软管分别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连通,使得所述培养液袋和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解离腔连通;

7、将所述培养液袋中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挤压进入所述解离操作腔,然后阻断所述培养袋与所述解离操作腔之间的进液通路;

8、驱动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和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对所述待解离组织进行解离;其中,解离过程中,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解离操作腔之间的出液通路保持通畅;

9、解离完成后挤压培养液袋,使得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解离操作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10、利用接管机阻断所述培养袋与所述解离操作腔之间的出液通路,并使得所述无菌培养袋与所述组织解离器分离,且分离后的所述无菌培养袋处于密封状态。

11、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和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之前,利用管夹隔断所述培养液袋与所述解离腔之间的进液通路。

12、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袋中预存有第一预设体积量的无菌气体;且解离过程中,所述培养袋中无菌气体的体积量与所述解离活塞杆距离所述解离腔底部的距离呈负相关。通过预先一定量的气体,从而为解离活塞在解离操作腔内能够自由滑动提供了可能,避免了在密封环境下,因误操作等原因导致解离操作腔内气压不足而使得解离活塞杆不能够移动至最大行程,甚至无法滑动的情况。

13、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液袋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液软管,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分隔膜,且所述第一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二预设体积量小于所述第二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三预设体积量;相应地,将所述培养液袋中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挤压进入所述解离操作腔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

14、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内存储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通过所述出液软管进入所述解离操作腔。

15、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挤压培养液袋,使得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解离操作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

16、挤压所述第二腔室,使得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分隔膜开启,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培养液进入所述第一腔室;

17、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通过所述出液软管进入所述解离操作腔,以对解离操作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18、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对称设置在第二滑套两侧,且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倾斜设置使得各自中心线的延长线经过解离腔底部。

19、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和所述进液管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所述解离腔的中心线相较于一公共点,且所述公共点位于所述解离腔内。

20、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的步骤具体包括:

21、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培养液进入所述解离操作腔;

22、振荡或摇晃所述组织解离器,使得粘附在所述解离操作腔腔壁上的大部分组织颗粒脱离所述腔壁,并汇聚于所述解离腔底部;

23、将所述组织解离器倾斜放置,并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使得所述培养液在挤压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冲洗所述解离腔底部,以将解离后的组织颗粒冲入无菌培养袋中。

24、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将所述组织解离器倾斜放置时,所述解离操作腔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0°-45°。

25、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为塑料软管。

26、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组织解离组件,所述组织解离组件包括:三段式组织解离器,以及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其中,所述三段式组织解离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以及可与所述第二滑套一端可拆卸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解离腔,所述解离腔与所述第二滑套轴向内空相通;还包括可沿所述第二滑套轴向内空运动至解离腔的第二解离活塞杆,以及可沿所述第一滑套轴向运动的第一解离活塞杆,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远离解离腔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滑套,并与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上套有弹性的密封套,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进入所述解离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解离组织的解离部,而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的远离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的一端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在解离活塞杆上,另一端抵接于滑套内的弹簧座;所述第二滑套上设置有一端与所述解离腔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未与所述解离腔连接的一端封闭;相应地,所述组织解离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和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之前,利用管夹隔断所述培养液袋与所述解离操作腔之间的进液通路;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袋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液软管,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分隔膜,且所述第一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二预设体积量小于所述第二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三预设体积量;相应地,将所述培养液袋中的第二预设体积量的培养液挤压进入所述解离操作腔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挤压培养液袋,使得培养液袋中剩余的培养液对解离操作腔进行冲洗并将解离后的组织冲入无菌培养袋中的步骤,具体包括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套两侧,且倾斜设置,使得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各自中心线的延长线经过解离腔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出液软管的方向多次挤压所述第一腔室的步骤具体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组织解离器倾斜放置时,所述解离操作腔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0°-4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为塑料软管。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端部设置有解离活塞,所述解离部安装在解离活塞端部;所述解离活塞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的直径,所述解离腔上端设置有限位台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上设置有环形密封圈;且所述底座与所述滑套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组织解离组件,所述组织解离组件包括:三段式组织解离器,以及培养液袋和无菌培养袋;其中,所述三段式组织解离器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滑套和第二滑套,以及可与所述第二滑套一端可拆卸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解离腔,所述解离腔与所述第二滑套轴向内空相通;还包括可沿所述第二滑套轴向内空运动至解离腔的第二解离活塞杆,以及可沿所述第一滑套轴向运动的第一解离活塞杆,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远离解离腔的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二滑套,并与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上套有弹性的密封套,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进入所述解离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解离组织的解离部,而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的远离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的一端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接在解离活塞杆上,另一端抵接于滑套内的弹簧座;所述第二滑套上设置有一端与所述解离腔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未与所述解离腔连接的一端封闭;相应地,所述组织解离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第一解离活塞杆和所述第二解离活塞杆之前,利用管夹隔断所述培养液袋与所述解离操作腔之间的进液通路;和/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织解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袋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以及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出液软管,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分隔膜,且所述第一腔室内预存培养液的第二预设体积量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寒朔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赛恩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