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及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及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8499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及制造方法,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包括内层液滴生成管、第一进样管、第二进样管、外层液滴生成管、第三进样管和注射部件,第一进样管穿设于内层管腔,第二进样管对接内层液滴生成管的第一上端口,内层液滴生成管穿设于外层管腔,第三进样管对接外层液滴生成管的第二上端口;注射部件分别与第一进样管、第二进样管、第三进样管连接;通过控制第一进样管、第二进样管或第三进样管的数量、内径或位置,以控制双层液滴的内液滴数量与尺寸。利用管道相互嵌套,从而在管道内实现了双层液滴的生成,此外,通过控制管道数量、利用不同内径的管道相互之间排列方式的不同,从而实现可以控制液滴的生成尺寸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层微液滴生成,特别涉及一种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双层液滴又被称为双乳液滴或包裹性液滴,常见的类型主要分为油包水包油(w/o/w)型和水包油包水(o/w/o)型。双层液滴是化妆品、制药或食品工业非常有前途的材料。双层液滴可用于封装比较敏感的化合物如药物、维生素、香料等,保护活性物质,并最终根据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释放封装的化合物。

2、目前双层液滴的制备有传统的化学乳液合成法和微流控制备方法,在传统的化学乳液合成法中,对外界环境要求高需要对各分散相和连续相加热至一定温度,加热可能会影响分散相或连续相的性质,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在合成中需要超声震荡和搅拌,所需要的设备较多成本也相应提高,并且生成的双层液滴尺寸不可控。

3、微流控制备双乳液滴从液滴成型方式上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需要使用磁力、激光等外界动力进行乳化。采用光刻或刻蚀技术在芯片制作多个交叉点微通道,成本较高且壁面湿润性对微液滴影响大。

4、被动式可以通过微通道的结构设计和多相流的流速控制来控制流场,从而使两相流在界面张力、黏性力以及惯性力等综合作用下完成乳化。被动式制备双乳液的工艺主要有同轴流、交叉流式以及流动聚焦式。其中,同轴流方法主要是由多个共轴的微通道组成,其中,连续相包裹分散相呈同轴流动,相界面在r-p不稳定性的作用下产生波动,进而破裂形成液滴。当同轴流芯片的各个通道在同一个轴线上时,双乳液滴的尺寸均匀性和生成频率才能达到最优。当前,同轴流芯片主要采用玻璃毛细管进行搭建,但在利用玻璃毛细管开发的同轴流双层液滴玻璃芯片中,由于玻璃毛细管直径小需要一定长度和缩口幅度,对其制作工艺来说要求较高且要求高精确的对准方法将微细玻璃毛细管的中心线处在同一个轴线上,导致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高;此外,玻璃毛细管的连接头存在漏液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层液滴生成装置,能够尽可能地解决目前不能进行快速大量制备可控数量与尺寸的双层微液滴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上述双层液滴生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3、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包括:

4、内层液滴生成管,包括内层管腔,所述内层管腔具有第一上端口和第一下端口;

5、第一进样管,包括第一进样端口和第一出样端口,所述第一进样管穿设于所述内层管腔并固定,所述第一进样端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一上端口并位于所述内层管腔外,所述第一出样端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一下端口并位于所述内层管腔内;

6、第二进样管,包括第二进样端口和第二出样端口,所述第二进样端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一上端口并位于所述内层管腔外,所述第二出样端口对接所述第一上端口并固定;

7、外层液滴生成管,包括外层管腔,所述外层管腔具有第二上端口和第二下端口,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穿设于所述外层管腔并固定,所述第一上端口位于所述外层管腔外,所述第一下端口位于所述内层管腔内;

8、第三进样管,包括第三进样端口和第三出样端口,所述第三进样端口相对靠近所述第二上端口并位于所述外层管腔外,所述第三出样端口对接所述第二上端口并固定;

9、注射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样端口、所述第二进样端口、所述第三进样端口连接;以及

10、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和所述第一进样管成组设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或所述第三进样管的至少之一的数量、内径或在所述外层液滴生成管内的位置的至少之一,以控制双层液滴的内液滴数量与尺寸。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管道相互嵌套从而在管道内实现了双层液滴的生成,此外,针对目前不能准确控制双层微液滴内层液滴的数量与尺寸问题,通过控制管道数量、利用不同内径的管道相互之间排列方式的不同,从而实现可以控制液滴的生成尺寸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内层液滴数量不可控的问题。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第一进样端口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相对固定,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适于密封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之间的连接处。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和所述第一进样管同轴设置。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所述外层液滴生成管内具有多组成组设置的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和所述第一进样管。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第二进样端口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使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所述第三进样管与所述外层液滴生成管相对固定,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适于密封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所述第三进样管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之间的连接处。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至少之一为通过pdms倒模制成的连接结构。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第一上端口或所述第二上端口的至少之一设置为上宽下窄的圆柱缩口形状结构。

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或所述第三进样管的至少之一由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或所述第三进样管的至少之一为peek管、pvc管、pp管或ptfe管。

20、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1、提供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加热拉伸形成微管道,以分别形成具有预设内径的第一进样管、第二进样管和第三进样管;

22、将第一进样管嵌套在内层液滴生成管内,将预设数量的第二进样管嵌套在内层液滴生成管的第一上端口处;

23、将预设数量的内层液滴生成管嵌套在外层液滴生成管内,将预设数量的第三进样管嵌套在外层液滴生成管的第二上端口处;

24、调节第一进样管、第二进样管和第三进样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将第一进样管和第二进样管的相对位置固定,将内层液滴生成管和第三进样管的相对位置固定;

25、注射部件分别连接第一进样管、第二进样管和第三进样管。

26、不难理解,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具有如前所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的技术效果,因而不再赘述。

27、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样端口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相对固定,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适于密封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之间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和所述第一进样管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液滴生成管内具有多组成组设置的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和所述第一进样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样端口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使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所述第三进样管与所述外层液滴生成管相对固定,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适于密封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所述第三进样管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之间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至少之一为通过PDMS倒模制成的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端口或所述第二上端口的至少之一设置为上宽下窄的圆柱缩口形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或所述第三进样管的至少之一由热塑性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或所述第三进样管的至少之一为PEEK管、PVC管、PP管或PTFE管。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样端口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使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相对固定,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适于密封所述第一进样管、所述第二进样管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之间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和所述第一进样管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液滴生成管内具有多组成组设置的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和所述第一进样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液滴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样端口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使所述内层液滴生成管、所述第三进样管与所述外层液滴生成管相对固定,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明陈波张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