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7940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1:24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用于为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进行散热,母线电容包括第一铜排,功率模块包括第二铜排,散热结构包括壳体、连接螺栓和液冷管。其中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流道,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均安装于壳体背对第一流道的一侧端面,且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沿第一方向叠加放置;连接螺栓内开设有第二流道,连接螺栓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后与连接螺母螺纹连接,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液冷管与连接螺栓插接,冷却液自液冷管进入第二流道,冷却液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进行热交换。使得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能够及时的冷却降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汽车驱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机控制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机控制器越来越向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更高的热负荷,过高的热负荷会导致电机控制器的工作温度越来越高,对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的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的电机控制器的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通过和控制器壳体接触通过控制器壳体上的水道将热量散发,但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的连接铜排只能通过热辐射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散热效率低,效果不明显,容易导致母线电容与功率模块的连接铜排处热量过高而损坏。

2、进一步的,现有的部分散热结构,设置有导热支撑,导热支撑的一端伸入开设于壳体的水道中,另一端支撑于功率模块的铜排朝向壳体一侧的端面,母线电容的铜排则通过功率模块的铜排与导热支撑间接接触,如此,导热支撑将两块铜排的热量导入水道中,如此设置,则需要母线电容的铜排与功率模块的铜排紧密接触这对于母线电容及功率模块的加工工艺有较高要求,或者两个铜排之间通过导热材料连接,如此则使得散热装置的结构复杂。

3、因此,亟需一种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结构,能够使得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能够及时且高效的冷却降温。。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散热结构,用于为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进行散热,上述母线电容包括第一铜排,上述功率模块包括第二铜排,散热结构包括:

4、壳体,上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流道,上述母线电容和上述功率模块均安装于上述壳体背对上述第一流道的一侧端面,且上述第一铜排和上述第二铜排沿第一方向叠加放置;

5、连接螺栓,上述连接螺栓内开设有第二流道,上述连接螺栓沿上述第一方向贯穿上述第一铜排和上述第二铜排后与连接螺母螺纹连接,上述第二流道与上述第一流道连通;

6、液冷管,上述液冷管与上述连接螺栓插接,冷却液自上述液冷管进入上述第二流道,上述冷却液通过上述连接螺栓与上述第一铜排和上述第二铜排进行热交换。

7、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连接螺栓包括连接部,上述连接部包括光轴段和螺纹段,上述第一铜排和上述第二铜排贴合于上述光轴段,上述连接螺栓与上述螺纹段连接。

8、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连接螺栓包括抵接部,上述第一铜排和上述第二铜排位于上述抵接部与上述连接螺栓之间,于上述抵接部,上述第二流道的进液口呈阶梯状,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形成轴肩,上述液冷管与上述大径段插接,且上述液冷管的轴向端面与上述轴肩抵接。

9、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流道的出液口设于上述连接螺栓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壳体插接。

10、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连接部与上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缘环和第一密封环。

11、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连接螺栓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上述第一铜排和上述第二铜排,上述第二铜排背对上述第一铜排的一侧端面注塑有上述连接螺栓。

12、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液冷管与上述连接螺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环。

13、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母线电容的底面和上述功率模块的底面均与上述壳体的端面贴合,第一流道内的冷却剂通过上述壳体的端面与上述母线电容及上述功率模块进行热交换。

14、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连接螺栓的内周壁附有绝缘涂层。

15、作为上述散热结构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液冷管为塑料制品。

16、本技术有益效果:

1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用于为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进行散热,母线电容包括第一铜排,功率模块包括第二铜排,散热结构包括壳体、连接螺栓和液冷管。其中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流道,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均安装于壳体背对第一流道的一侧端面,且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沿第一方向叠加放置;连接螺栓内开设有第二流道,连接螺栓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后与连接螺母螺纹连接,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液冷管与连接螺栓插接,冷却液自液冷管进入第二流道,冷却液通过连接螺栓与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进行热交换。

18、具体的,母线电容和功率模块与壳体固定,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沿第一方向放置,且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沿第一方向于壳体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铜排与第二铜排均沿第一方向开设有通孔,连接螺栓自通孔穿过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后,由连接螺母固定,使得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与连接螺栓固定,连接螺栓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一端与第一壳体连通,另一端连接有液冷管,冷却液自液冷管通入第二流道中,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借助连接螺栓导热,与第二流道内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冷却液自第二流道进入壳体内的第一流道后排出,以此循环,使得第一铜排和第二铜排能够及时的冷却降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散热结构,用于为母线电容(100)和功率模块(200)进行散热,所述母线电容(100)包括第一铜排(101),所述功率模块(200)包括第二铜排(201),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20)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光轴段和螺纹段,所述第一铜排(101)和所述第二铜排(201)贴合于所述光轴段,所述连接螺栓(20)与所述螺纹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20)还包括抵接部,所述第一铜排(101)和所述第二铜排(201)位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螺栓(20)之间,于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二流道(21)的进液口呈阶梯状,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形成轴肩(23),所述液冷管(30)与所述大径段插接,且所述液冷管(30)的轴向端面与所述轴肩(23)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21)的出液口设于所述连接螺栓(20)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10)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10)之间设置有绝缘环(41)和第一密封环(4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20)沿第一方向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铜排(101)和所述第二铜排(201),所述第二铜排(201)背对所述第一铜排(101)的一侧端面注塑有所述连接螺栓(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30)与所述连接螺栓(2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环(4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100)的底面和所述功率模块(200)的底面均与所述壳体(10)的端面贴合,第一流道(11)内的冷却剂通过所述壳体(10)的端面与所述母线电容(100)及所述功率模块(200)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20)的内周壁附有绝缘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30)为塑料制品。

...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结构,用于为母线电容(100)和功率模块(200)进行散热,所述母线电容(100)包括第一铜排(101),所述功率模块(200)包括第二铜排(201),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20)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光轴段和螺纹段,所述第一铜排(101)和所述第二铜排(201)贴合于所述光轴段,所述连接螺栓(20)与所述螺纹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20)还包括抵接部,所述第一铜排(101)和所述第二铜排(201)位于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连接螺栓(20)之间,于所述抵接部,所述第二流道(21)的进液口呈阶梯状,大径段和小径段之间形成轴肩(23),所述液冷管(30)与所述大径段插接,且所述液冷管(30)的轴向端面与所述轴肩(23)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21)的出液口设于所述连接螺栓(20)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10)插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江涛李松松陈德鑫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