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699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对带钢表面质量产生影响极小,包括纠偏辊及连接于纠偏辊的移动调整装置,纠偏辊呈长柱状,纠偏辊的中部直径最小,端头直径最大,中部至端头的过渡区的直径逐渐增大。纠偏辊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纠偏辊与下纠偏辊,移动调整装置包括连接于上纠偏辊的上移动调整装置和连接于下纠偏辊的下移动调整装置。所述纠偏辊的径向投影中,其过渡区呈直线或弧线状。所述移动调整装置为手动式、电动式、气动式或液压式移动调整装置。所述纠偏辊带有转动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钢扭偏纠正装置适用与所有带钢连续机组,例如热镀锌机组、电镀锌机组、退火机组、带彩色涂层机组和镀锌机组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带钢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钢扭偏纠正装置
技术介绍
在带钢连续机组生产过程中,带钢运行过程中经常偏离机组中心线,即带钢跑偏, 给生产带来困难。此外,经常出现另一问题就是带钢扭偏现象,即带钢自身发生一定幅度的 扭转、横向发生弯曲或单边翘起等现象,生产过程中常因带钢的板型、断面的受力不均及外 界因素等引起带钢运行过程中出现扭偏现象。例如,带钢生产线上的前后相邻辊子之间距 离过长;或者由于带钢板型不良,产生单边浪,引起带钢断面横向张力不均;或者带钢在冷 却过程中由于带钢上下表面两侧所受的空气冷却压力不均。带钢出现扭偏时会出现产品质 量和生产顺行问题。如带钢连续热镀锌或连续热镀铝锌生产过程中,由于沉没辊到高跨顶 辊间距离较长,带钢在此期间运行时需要通过空气喷吹的办法进行镀层冷却,此时若带钢 上下表面两侧所受的空气压力不均或带钢本身存在单边浪,就容易出现带钢扭偏,带钢扭 偏后,其上下表面和两侧镀层所接收的空气压力和风量会出现变化,最终导致镀层冷却速 率不同,镀层由液态到固态的冷却过程是镀层晶花生长过程,由于冷却速率的不同,晶花长 大的时间不相等,就出现晶花不均现象,给镀层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由于带钢扭偏时常 会与其它设备擦挂,会给带钢表面造成擦伤或划伤,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机组停机,造成更大 的损失。类似于这种因扭偏造成擦挂现象在大型带钢连续生产机组中比较常见。为解决带 钢的扭偏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镀层冷却过程中的适当位置安装带钢稳定装置,通常为电 磁感应装置,应用电磁场的工作原理来纠正带钢的运行扭偏,该装置为非接触式带钢稳定 装置,对运行的带钢要求较高,主要体现在带钢板形和带钢运行抖动量及设备安装精度,投 资较高,通常需投资3-5百万元人民币,维护费用也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钢扭偏纠正装置,纠正带钢扭偏时对 带钢表面质量产生极小影响。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包括纠偏辊及连接于纠偏辊 的移动调整装置,纠偏辊呈长柱状,纠偏辊的中部直径最小,端头直径最大,中部至端头的 过渡区的直径逐渐增大。纠偏辊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纠偏辊与下纠偏辊,移动调整装置包括连接于上纠偏辊 的上移动调整装置和连接于下纠偏辊的下移动调整装置。所述纠偏辊的径向投影中,其过渡区呈直线或弧线状。所述移动调整装置为手动式、电动式、气动式或液压式移动调整装置。所述纠偏辊带有转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为电机驱动方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辊子外轮廓使其与带钢间的接触位置始终位于带钢的边部,呈点接触,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带钢表面的质量影响,设备结构简单,现场空间占用 较小,安装难度小,节省了设备及安装维护成本,操作直观并很容易被掌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纠偏过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完成纠偏示意图。图3为纠偏辊实施例一示意图。图4为纠偏辊实施例二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上纠偏辊,2-下纠偏辊,3-上移动调整装置,4-下移动调整装置, 5-带钢,7-中部,8-端头,9-过渡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涉及的带钢5扭偏纠正装置,包括纠偏辊及连接于纠偏辊的移动调整 装置,纠偏辊呈长柱状,纠偏辊的中部7直径最小,端头8直径最大,中部7至端头8的过渡 区9直径逐渐增大。纠偏辊呈长柱状,其长度要大于带钢5宽度,纠偏辊安装位置要保证其 轴线与带钢5运行方向垂直,则当带钢5发生扭偏需要纠正时,驱动纠偏辊向发生扭偏的 带钢5靠压,过渡区9与翘起一侧的带钢边部接触,将其压回带钢原所在平面,纠正带钢的 扭偏,带钢5与纠偏辊的接触为点接触,即使纠偏过程中由于带钢5的前行留下一段线性 痕迹,但其接触点总是位于带钢5的两边,对于带钢5的表面质量影响很小。通常在带钢5 的后续加工程序中需要对带钢5的边缘进行切边或者折弯处理,不会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 量。纠偏辊的直径由中部7向两端8渐增,则纠偏辊整体呈中部凹陷形,带钢5—旦与纠偏 辊发生接触,则接触点就发生在带钢5两边与纠偏辊的两端,更能避免纠偏辊其它部位与 带钢5的接触,不会对带钢5重要部位造成擦伤。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纠偏辊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纠偏辊1与下纠偏辊2。不 管带钢的运行方向为水平、垂直或者是倾斜状,带钢的两个表面统称为上表面、下表面,两 纠偏辊分别位于带钢两面,并相对带钢对称设置,两纠偏辊的移动方向垂直于带钢运行方 向。其中,移动调整装置包括连接于上纠偏辊1的上移动调整装置3和连接于下纠偏辊2 的下移动调整装置4。如图1、图2所示,两个纠偏辊相对带钢5对称设置,利用两个纠偏辊 从带钢5的两个面同步对带钢5进行压靠,其纠正精度更高,纠正后的带钢5更接近其平稳 状态时的位置,更可以减少纠偏辊对带钢5压靠产生的张力。纠偏辊上直径逐渐增大的过渡区9在其径向投影中呈直线或圆弧状。如图3所 示,过渡区9的投影呈直线状,这种纠偏辊制造成本较低,适用带钢5宽度范围较广。如图 3所示,过渡区9的投影呈圆弧状,其曲率朝向纠偏辊轴线方向,这种纠偏辊加工成本较大, 两个纠偏辊配合工作时,与带钢5接触点所在位置,两纠偏辊间距离较小,可将带钢5压靠 至最接近其原定位置。所述移动调整装置为手动式、电动式、气动式或液压式移动调整装置。手动式移 动调整装置可以采用手摇式丝杆推进系统,这样可以使纠偏辊移动平稳,操作直观、灵活性 强,并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不易发生故障、维修方便。当然也可以采用气动、电动式或液压式移动调整装置,但成本也有相应提高,发生故障维修成本大。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根据 车间具体空间大小、成本预算等原因取用不同的移动调整装置。 为减少纠偏辊对带钢边部的摩擦,纠偏辊带有转动驱动装置,转动驱动装置可以 采用电机驱动或其它方式,在对带钢扭偏过程中根据带钢的运行速度调整纠偏辊的转速, 使带钢与纠偏辊之间尽量减少相对滑动,对带钢边缘的损伤就更小。当然,当纠偏辊采用轻 质材料,使其转动惯量较小时,带钢可以带动纠偏辊转动且不会对带钢造成损伤时可以不 设置转动驱动装置。权利要求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辊及连接于纠偏辊的移动调整装置,纠偏辊呈长柱状,纠偏辊的中部(7)直径最小,端头(8)直径最大,中部(7)至端头(8)的过渡区(9)的直径逐渐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其特征在于纠偏辊包括相对设置的上纠 偏辊(1)与下纠偏辊(2),移动调整装置包括连接于上纠偏辊(1)的上移动调整装置(3)和 连接于下纠偏辊(2)的下移动调整装置(4)。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辊的径向投影 中,其过渡区(9)呈直线或弧线状。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整装置为手 动式、电动式、气动式或液压式移动调整装置。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辊带有转动驱 动装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驱动装置为电机驱 动方式。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对带钢表面质量产生影响极小,包括纠偏辊及连接于纠偏辊的移动调整装置,纠偏辊呈长柱状,纠偏辊的中部直径最小,端头直径最大,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带钢扭偏纠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纠偏辊及连接于纠偏辊的移动调整装置,纠偏辊呈长柱状,纠偏辊的中部(7)直径最小,端头(8)直径最大,中部(7)至端头(8)的过渡区(9)的直径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富岳少林杨晓敏汤佩林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