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29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包括前门内板,设于前门内板上的前导轨组件和后导轨组件;前门内板上设有第一加强板,前导轨组件包括前导轨、分别设于前导轨两侧的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前导轨通过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固定于前门内板,后导轨组件包括后导轨和第四加强板,后导轨通过第四加强板固定于前门内板,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前导轨和后导轨,且第一加强板固定于前门内板上,以将上导轨,前导轨,后导轨和前门内板连接为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前门内板、前导轨和后导轨上设有加强板,以增大前导轨和后导轨与前门内板的搭接面积,进而增加连接的稳固性,提升应力使得前门窗框结构更加稳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窗框,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


技术介绍

1、车门是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出入车辆的通道,并隔绝车外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侧面撞击,保护乘员。车门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车门的防撞性能,车门的密封性能,车门的开合便利性,防撞性能尤为重要,因为车辆发生侧碰时,缓冲距离很短,很容易就伤到车内人员。汽车门框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车门的质量乃至整个汽车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前,传统的分体式前门窗框总成由前导轨、上导轨和后导轨组成。前导轨和后导轨的端头通过点焊直接固定在门内板上,以使前导轨、上导轨和后导轨和门内板连接成一个整体。

3、然而,前导轨、上导轨和后导轨组成u型开口较大,其与门内板的点焊连接方式由于搭接面积小,导致焊接处定位稳定性差,进而前窗门框总成刚度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旨在解决目前由于前导轨、上导轨和后导轨组成u型开口较大,其与门内板的点焊连接方式搭接面积小,导致焊接处定位稳定性差,进而前窗门框总成刚度不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包括前门内板,设于所述前门内板上的前导轨组件和后导轨组件;

3、所述前门内板上设有第一加强板,所述前导轨组件包括前导轨、分别设于所述前导轨两侧的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所述前导轨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前门内板,所述后导轨组件包括后导轨和第四加强板,所述后导轨通过所述第四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前门内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前导轨和所述后导轨,且所述第一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前门内板上,以将上导轨、所述前导轨、所述后导轨和前门内板连接为一个整体。

4、综上,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通过在前门内板、前导轨和后导轨上设有加强板,以增大前导轨和后导轨与前门内板的搭接面积,进而增加连接的稳固性,提升应力使得前门窗框结构更加稳固。具体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包括前门内板,设于前门内板上的前导轨组件和后导轨组件。前门内板上设有第一加强板,前导轨组件包括前导轨、分别设于前导轨两侧的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前导轨通过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固定于前门内板,第二加强板和第三加强板增加了前导轨与前门内板之间搭接面积,以使前导轨与前门内板之间连接应力更强,增强了其稳定性。后导轨组件包括后导轨和第四加强板,第四加强板设于后导轨和前门内板,相较于之前点焊连接方式,第四加强板提升了连接稳定性。第一加强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前导轨和后导轨,且第一加强板固定于前门内板上,以将上导轨,前导轨,后导轨和前门内板连接为一个整体。

5、进一步的,所述上导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导轨和部分所述第二加强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导轨。

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分设于所述前导轨的两端。

7、进一步的,所述后导轨包括后导轨内板和后导轨外板,所述后导轨外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后导轨内板的长度,以用于固定所述第四加强板。

8、进一步的,所述后导轨外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两两相互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边缘设于所述前门内板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前门内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前门与车体之间的限位器的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覆盖于部分所述安装件上。

11、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加强板下方还设有用于连接门锁的第六加强板。

12、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门内板,设于所述前门内板上的前导轨组件和后导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导轨和部分所述第二加强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分设于所述前导轨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轨包括后导轨内板和后导轨外板,所述后导轨外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后导轨内板的长度,以用于固定所述第四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轨外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四加强板两两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边缘设于所述前门内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门内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前门与车体之间的限位器的第五加强板,所述第五加强板覆盖于部分所述安装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加强板下方还设有用于连接门锁的第六加强板。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门内板,设于所述前门内板上的前导轨组件和后导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前导轨和部分所述第二加强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后导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三加强板分设于所述前导轨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前门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导轨包括后导轨内板和后导轨外板,所述后导轨外板的长度大于所述后导轨内板的长度,以用于固定所述第四加强板。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永刚袁君邬杰丁志勇彭美青张智平彭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