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625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前悬置总成、后主悬置总成以及后辅悬置总成。本申请针对电机动力总成的振动特性与惯性特性进行结构设计,在整车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提升整套悬置系统的抗疲劳、耐久特性和整车的驾乘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重卡,尤其涉及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技术介绍

1、市面上的商用新能源重型卡车基本上均采用油改电放入方式,仅仅是把发动机与变速箱动力总成变换为电机与减速器动力总成,再通过转接支架将变换后的动力总成安装在原有悬置系统上。

2、由于发动机动力总成的质心分布、激励特性均与电机动力总成不同,且原有悬置系统也是基于发动机的振动特性而开发的,因此无法充分匹配电机总成的激励特性。原有悬置系统无法匹配电机动力总成的特点为电动重卡带来种种的缺点,例如,整车振动较大、噪音较大,电机晃动量超过限值与周边零件发生磕碰。除此之外,由于电机的体积比发动机小,这也需要转接支架的尺寸做的较大,进而带来成本和重量上的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以解决由于重卡原有悬置系统无法匹配电机动力总成,导致限位、隔振性能不足的技术问题。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包括:前悬置总成、后主悬置总成以及后辅悬置总成;

4、所述前悬置总成,设置于动力总成的前端两侧,包括:前悬置软垫以及设置在所述前悬置软垫上的主动端支架;所述前悬置软垫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菱形支撑框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菱形支撑框架各个边框上的四个橡胶主簧,所述菱形支撑框架的边框的两端翘起以使得相邻两个边框交接处形成限位撞击台,所述橡胶主簧的末端开设弧形凹槽且所述橡胶主簧中间设置隔板;

5、所述后主悬置总成,设置于动力总成的末端底部,包括:后主悬置衬套式软垫以及设置在所述后主悬置衬套式软垫两端的后被动端支架;所述后主悬置衬套式软垫包括:后主悬置横梁以及后主悬置衬套,所述后主悬置衬套安装在所述后主悬置横梁两端的衬套安装套管内;

6、所述后辅悬置总成,设置于动力总成的末端顶部,包括:辅助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辅助横梁两端的辅助软垫;所述辅助软垫包括:辅助软垫支架以及后辅悬置衬套,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安装在所述辅助软垫支架上的支架外套管内。

7、进一步的,所述前悬置软垫还包括:下安装座,所述芯体设置于所述下安装座内;所述芯体还包括:上安装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橡胶主簧末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连接钩,所述下安装座在对应所述连接钩的位置处开设安装过孔;所述下安装座上还开设有卡槽。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撞击台上设置长条形软限位缓冲垫;所述芯体背面设置x向软限位缓冲垫,所述上安装座上设置x向硬限位平面;所述下安装座上开设下安装座限位平面并设置下安装座背板。

9、进一步的,所述下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拱桥形支撑面。

10、进一步的,所述后主悬置衬套包括:衬套外套管、主簧和衬套菱形内套管;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设置在所述衬套外套管的内部,且所述主簧设置在所述衬套外套管与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之间;所述衬套外套管与所述衬套安装套管为过盈配合;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上开设用于与所述后被动端支架连接的椭圆安装孔。

11、进一步的,所述主簧上开设撞击限位面,并在对应于所述撞击限位面的位置处设置撞击缓冲块,且所述撞击限位面上设置锯齿状凸起;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上设置限位凸台。

12、进一步的,所述后被动端支架包括:竖直板、横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板底部的两个安装侧板,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两个安装侧板上,所述竖直板安装在车架外侧,所述横向板安装在车架底部。

13、进一步的,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包括:后辅悬置衬套外套管、内套管以及橡胶弹性体;所述内套管设置在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外套管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之间;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外套管与所述支架外套管为过盈配合;所述内套管上开设用于与所述辅助横梁连接的安装通孔。

14、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软垫支架,包括:支架底板、侧板、加强板以及所述支架外套管;所述侧板为两个,两个侧板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所述支架外套管与所述侧板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弹性体上设置x向撞击缓冲垫以及z向撞击缓冲垫。

16、本专利技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针对电机动力总成的振动特性与惯性特性进行结构设计,在整车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提升整套悬置系统的抗疲劳、耐久特性和整车的驾乘体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置总成、后主悬置总成以及后辅悬置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软垫还包括:下安装座,所述芯体设置于所述下安装座内;所述芯体还包括:上安装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橡胶主簧末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连接钩,所述下安装座在对应所述连接钩的位置处开设安装过孔;所述下安装座上还开设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撞击台上设置长条形软限位缓冲垫;所述芯体背面设置X向软限位缓冲垫,所述上安装座上设置X向硬限位平面;所述下安装座上开设下安装座限位平面并设置下安装座背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拱桥形支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主悬置衬套包括:衬套外套管、主簧和衬套菱形内套管;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设置在所述衬套外套管的内部,且所述主簧设置在所述衬套外套管与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之间;所述衬套外套管与所述衬套安装套管为过盈配合;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上开设用于与所述后被动端支架连接的椭圆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簧上开设撞击限位面,并在对应于所述撞击限位面的位置处设置撞击缓冲块,且所述撞击限位面上设置锯齿状凸起;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上设置限位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被动端支架包括:竖直板、横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横向板底部的两个安装侧板,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两个安装侧板上,所述竖直板安装在车架外侧,所述横向板安装在车架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包括:后辅悬置衬套外套管、内套管以及橡胶弹性体;所述内套管设置在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外套管的内部,且所述橡胶弹性体设置在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之间;所述后辅悬置衬套外套管与所述支架外套管为过盈配合;所述内套管上开设用于与所述辅助横梁连接的安装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软垫支架,包括:支架底板、侧板、加强板以及所述支架外套管;所述侧板为两个,两个侧板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架底板上,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两个侧板之间,所述支架外套管与所述侧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弹性体上设置X向撞击缓冲垫以及Z向撞击缓冲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悬置总成、后主悬置总成以及后辅悬置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置软垫还包括:下安装座,所述芯体设置于所述下安装座内;所述芯体还包括:上安装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橡胶主簧末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连接钩,所述下安装座在对应所述连接钩的位置处开设安装过孔;所述下安装座上还开设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撞击台上设置长条形软限位缓冲垫;所述芯体背面设置x向软限位缓冲垫,所述上安装座上设置x向硬限位平面;所述下安装座上开设下安装座限位平面并设置下安装座背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座上还设置有拱桥形支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主悬置衬套包括:衬套外套管、主簧和衬套菱形内套管;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设置在所述衬套外套管的内部,且所述主簧设置在所述衬套外套管与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之间;所述衬套外套管与所述衬套安装套管为过盈配合;所述衬套菱形内套管上开设用于与所述后被动端支架连接的椭圆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重卡动力总成悬置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加加刘强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