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及操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及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4658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及操作方法,涉及热态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其中抬包包括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液位计具有活动的电极探针,第一液位计的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高液位相对应,第二液位计的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低液位相对应,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与进料控制阀门、出料控制阀门通过控制装置联锁控制,抬包内液位与第一液位计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第一液位计得电,进料控制阀门关闭,抬包内第二液位计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液面分离时第二液位计失电,出料控制阀门关闭。实现了对热态金属收集和转移的精准定量,提升抬包的自动化水平的同时精准度更高,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态金属冶炼,尤其涉及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冶金行业中,如钢铁冶炼、铝电解、镁电解以及合金生产过程均需要热态金属转移装置,抬包作为热态金属转移装置已经在冶金行业有着较为成熟的应用,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增,生产企业的工艺设备也需要不断追求高效率、高质量,新型自动化设备必然取代传统设备。

2、目前,抬包的自动化水平较低,对热态金属的收集及转移通常需要人工参与,为了观测抬包液位,在抬包外部设置观测型液位计,工人通过观测液位计中的液位高度,手动对进、出料阀门进行开闭控制,精准度不足,效率较低。同时,现有抬包无法控制内部温度,为避免热态金属由于温度降低而凝固,需要限制转移距离及转移时间,生产效率较低,从而目前的抬包仍需改进以满足高质高效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及操作方法,通过设置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实现了对热态金属收集和转移的精准定量,提升了抬包的自动化水平,通过设置加热装置使抬包在转移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加热,保证抬包内部温度稳定,延长了转移距离及转移时间,增加了生产效率,满足了高质高效的生产需求。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3、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包括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液位计具有活动的电极探针,所述第一液位计的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高液位相对应,所述第二液位计的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低液位相对应,所述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与进料控制阀门、出料控制阀门通过控制装置联锁控制,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还与供电装置连接,抬包内液位与第一液位计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第一液位计得电,进料控制阀门关闭,抬包内第二液位计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液面分离时第二液位计失电,出料控制阀门关闭。

4、通过设置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实现了对热态金属收集和转移的精准定量,在包体内液面达到抬包内的最高液位时,液面与第一液位计最低液面接触位置相接触,控制装置使进料控制阀门关闭,在包体内液面达到抬包内的最低液位时,液面与第二液位计最低液面接触位置相接触,控制装置使出料控制阀门关闭,提升抬包的自动化水平的同时精准度更高,效率更高。

5、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抬包的包体外壁。

6、通过设置加热装置使抬包在转移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加热,保证抬包内部温度稳定,延长了转移距离及转移时间,增加了生产效率,满足了高质高效的生产需求。

7、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套筒,所述加热套筒套设于进料管与出料管外壁。

8、通过将加热套筒设于进料管与出料管外壁,使经过进料管与出料管的热态金属保持高温,避免冷却凝固的情况,延长了转移的距离。

9、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为2个,分别为溢流式进料管和压入式进料管,溢流式进料管用于在抬包位置低于取料点时的溢流进料,压入式进料管用于在抬包位置高于取料点时的真空进料。

10、抬包能够采用溢流或真空的进料方式,2个进料管互为备用,根据抬包与取料点位置关系的不同选取溢流或真空的转移方式,扩大了抬包的应用范围。

11、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为若干个,若干个出料管的最低液面接触位置分别与所需出料液位相对应。

12、通过设置若干个转移管,若干个出料管的最低液面接触位置分别与所需出料液位相对应,使抬包实现了分层出料,能够出料所需出料液位的热态金属,突破了现有抬包的出料管只能从底层开始出料的限制。

13、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装置为2个24v独立电源,所述2个24v独立电源负极与抬包的包体相连,正极分别与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相连;当抬包内液面与第一液位计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形成第一液位计回路,当液面与第二液位计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形成第二液位计回路;所述第一液位计回路和第二液位计回路还分别设有开关k1、k2。

14、通过设置第一液位计回路和第二液位计回路,将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液面接触或分离的信息转化为回路通电或断电的电信号传入控制装置。

15、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装置为1个24v独立电源,所述24v独立电源负极与抬包的包体相连,正极还分别通过开关k1、k2与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相连;

16、当k1闭合且抬包内液面与第一液位计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形成第一液位计回路,当k2闭合且抬包内液面与第二液位计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形成第二液位计回路。

17、通过设置第一液位计回路和第二液位计回路,将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液面接触或分离的信息转化为回路通电或断电的电信号传入控制装置,并且仅采用了1个独立电源,简化了电路构成。

18、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探针侧壁设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用于隔开电极探针侧壁与抬包内冷却熔岩的接触;所述保护装置为陶瓷包层或波纹管。

19、由于电极探针通入包体,包体内为热态金属,包体内会产生冷却凝固的氯化物熔盐粘附在液位计电极探针上造成腐蚀,通过对电极探针侧壁设有保护装置,减少了电极探针侧壁与抬包内冷却熔岩的接触面积,减少腐蚀。

20、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探针与电加热装置相连,所述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电极探针防止冷却熔岩附着在电极探针表面。

21、通过设置与电极探针相连的电加热装置,避免了电极探针外壁粘附冷却凝固的氯化物熔盐,减少腐蚀。

22、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的操作方法,采用了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包括如下步骤:

23、s01:通过进料管向抬包内吹入氩气,当抬包内充满氩气后,关闭进料控制阀门,设置第一液位计的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高液位相对应,第二液位计的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低液位相对应;

24、s02:第一液位计一端与供电装置连通,接入控制装置,开启进料监测;

25、s03:打开进料控制阀门,当包体内液位与第一液位计的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后,第一液位计得电,信号传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使进料控制阀门关闭;

26、s04:抬包移动至出料位置,出料管与待接收设备连接;

27、s05:第二液位计一端与供电装置连通,接入控制装置开启出料监测,此时第二液位计得电;

28、s06:出料,当包体内液位与第二液位计的电极探针最低液面接触位置分离时,第二液位计失电,信号传入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使出料控制阀门关闭。

29、通过设置热态金属转移抬包的操作方法,抬包内达到设置液位即可自动停止进料或出料,实现了对热态金属进料或出料的精准定量,提升抬包的自动化水平的同时精准度更高,效率更高,满足了高质高效的生产需求。

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3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通过设置第一液位计、第二液位计实现了对热态金属收集和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位计(14)、第二液位计(15),液位计具有活动的电极探针(19),所述第一液位计(14)的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高液位相对应,所述第二液位计(15)的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低液位相对应,所述第一液位计(14)、第二液位计(15)与进料控制阀门(101)、出料控制阀门(102)通过控制装置(17)联锁控制,第一液位计(14)、第二液位计(15)还与供电装置连接,抬包内液位与第一液位计(14)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第一液位计(14)得电,进料控制阀门(101)关闭,抬包内第二液位计(15)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液面分离时第二液位计(15)失电,出料控制阀门(102)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设于抬包的包体(1)外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套筒(27),所述加热套筒(27)套设于进料管与出料管(8)外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为2个,分别为溢流式进料管(7)和压入式进料管(6),溢流式进料管(7)用于在抬包位置低于取料点时的溢流进料,压入式进料管(6)用于在抬包位置高于取料点时的真空进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8)为若干个,若干个出料管(8)的最低液面接触位置分别与所需出料液位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为2个24V独立电源,所述2个24V独立电源负极与抬包的包体(1)相连,正极分别与第一液位计(14)、第二液位计(15)相连;当抬包内液面与第一液位计(14)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形成第一液位计回路,当液面与第二液位计(15)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形成第二液位计回路;所述第一液位计回路和第二液位计回路还分别设有开关K1、K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为1个24V独立电源,所述24V独立电源负极与抬包的包体(1)相连,正极还分别通过开关K1、K2与第一液位计(14)、第二液位计(15)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探针(19)侧壁设有保护装置,保护装置用于隔开电极探针(19)侧壁与抬包内冷却熔岩的接触;所述保护装置为陶瓷包层(21)或波纹管(2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探针(19)与电加热装置(26)相连,所述电加热装置用于加热电极探针(19)防止冷却熔岩附着在电极探针表面。

10.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的操作方法,采用了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位计(14)、第二液位计(15),液位计具有活动的电极探针(19),所述第一液位计(14)的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高液位相对应,所述第二液位计(15)的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抬包内的最低液位相对应,所述第一液位计(14)、第二液位计(15)与进料控制阀门(101)、出料控制阀门(102)通过控制装置(17)联锁控制,第一液位计(14)、第二液位计(15)还与供电装置连接,抬包内液位与第一液位计(14)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接触时第一液位计(14)得电,进料控制阀门(101)关闭,抬包内第二液位计(15)电极探针(19)最低液面接触位置与液面分离时第二液位计(15)失电,出料控制阀门(102)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4),所述加热装置(4)设于抬包的包体(1)外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套筒(27),所述加热套筒(27)套设于进料管与出料管(8)外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为2个,分别为溢流式进料管(7)和压入式进料管(6),溢流式进料管(7)用于在抬包位置低于取料点时的溢流进料,压入式进料管(6)用于在抬包位置高于取料点时的真空进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态金属转移抬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杜鹏飞王旋胡红武刘雅锋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