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门下饰板、背门饰板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4515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4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门下饰板、背门饰板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包括下饰板主体,下饰板主体的侧边缘向外侧弯折形成下饰板侧翻边,下饰板主体与下饰板侧翻边的上部形成与背门上饰板连接的下饰板连接部;下饰板主体与下饰板侧翻边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筋板,多个第一支撑筋板均位于下饰板连接部的下方,且多个第一支撑筋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支撑筋板背离下饰板侧翻边的一侧边缘用于与背门上饰板的侧边缘贴合。本技术有效提升了背门下饰板两侧的强度,使背门下饰板的两侧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应对高低温交变过程中内应力的释放过程,有效避免背门下饰板遇到冷热交变环境后产生内缩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背门下饰板、背门饰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1、后背门是车身的重要构件,其主要由背门饰板和背门钣金结构组成,背门饰板安装在背门钣金的内侧,其主要由上饰板和下饰板拼接组成。汽车装饰面板的质量检测十分严格,在生产汽车装饰面板时需要对其进行各项性能检测,例如耐溶剂性、热老化性能、冷热交变性能等。冷热交变试验用于检测内饰板的耐冷热交变性能,以检测出内饰板在较大温度变化范围内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2、现有的背门饰板在进行冷热交变试验后,容易出现下饰板两侧与背门内钣金间隙值超差的问题,致使与背门内钣金配合间隙变大,影响背门内饰板整体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背门下饰板、背门饰板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门下饰板在经过冷热交变试验后容易出现两侧与背门内钣金间隙值超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门下饰板,包括:

4、下饰板主体,所述下饰板主体的侧边缘向外侧弯折形成下饰板侧翻边,所述下饰板主体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的上部形成与背门上饰板连接的下饰板连接部;

5、所述下饰板主体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支撑筋板,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板均位于所述下饰板连接部的下方,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筋板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支撑筋板背离所述下饰板侧翻边的一侧边缘用于与所述背门上饰板的侧边缘贴合。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从内到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筋板逐渐向下倾斜。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筋板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主体,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下饰板侧翻边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的侧边缘贴合。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筋。

9、一些实施例中,定义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筋板之间的空间为连接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筋设于所述连接空间之内,在左右方向上,不同所述连接空间内的所述第一连接筋错位分布。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饰板主体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支撑筋板,所述第二支撑筋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板下方,在从内到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筋板逐渐向下倾斜。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筋板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筋。

12、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下饰板连接部下方的区域(即背门下饰板两侧的区域)为容易变形的区域,通过多个第一支撑筋板在下饰板主体与下饰板侧翻边之间形成支撑,并且形成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位,提升下饰板主体与下饰板侧翻边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同时,在与背门上饰板组装后,第一支撑筋板还能通过与上饰板边缘的贴合接触,通过背门上饰板对背门下饰板进行左右方向上的支撑。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筋板,并使其与背门上饰板配合,有效提升了背门下饰板两侧的强度,下饰板侧翻边与下饰板主体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保证,使背门下饰板的两侧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应对高低温交变过程中内应力的释放过程,有效避免背门下饰板遇到冷热交变环境后产生内缩变形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背门下饰板两侧与背门内钣金间隙值超差的问题。

1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背门饰板总成,包括背门上饰板和上述的背门下饰板,所述背门上饰板的下部形成与下饰板连接部连接的上饰板连接部,第一支撑筋板背离下饰板侧翻边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下部的侧边缘贴合。

14、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筋板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所述第二支撑板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主体,所述第一支撑板背离所述下饰板侧翻边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的侧边缘贴合;在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的内侧面间隔设置。

15、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背门下饰板,背门下饰板的两侧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来应对高低温交变过程中内应力的释放过程,有效避免背门下饰板遇到冷热交变环境后产生内缩变形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背门下饰板两侧与背门内钣金间隙值超差的问题。

16、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背门饰板总成。

17、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上述的背门饰板总成,能有效避免背门下饰板遇到冷热交变环境后产生内缩变形的问题,进而避免出现背门下饰板两侧与背门内钣金间隙值超差的问题,提升整车的品质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饰板主体(110),所述下饰板主体(110)的侧边缘向外侧弯折形成下饰板侧翻边(120),所述下饰板主体(110)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的上部形成与背门上饰板(2)连接的下饰板连接部(1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在从内到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筋板(140)逐渐向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板(140)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支撑板(141)和第二支撑板(142),所述第一支撑板(1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42)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41)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所述第二支撑板(142)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主体(110),所述第一支撑板(141)背离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2)的侧边缘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板(14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筋(1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定义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筋板(140)之间的空间为连接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筋(150)设于所述连接空间之内,在左右方向上,不同所述连接空间内的所述第一连接筋(150)错位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饰板主体(110)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支撑筋板(170),所述第二支撑筋板(17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板(140)下方,在从内到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筋板(170)逐渐向下倾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筋板(170)沿上下方向设有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撑筋板(170)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筋(180)。

8.一种背门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门上饰板和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门下饰板,所述背门上饰板(2)的下部形成与下饰板连接部(130)连接的上饰板连接部(210),第一支撑筋板(140)背离下饰板侧翻边(120)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2)下部的侧边缘贴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门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板(140)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支撑板(141)和第二支撑板(142),所述第一支撑板(1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42)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41)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所述第二支撑板(142)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主体(110),所述第一支撑板(141)背离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2)的侧边缘贴合;在内外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板(142)的外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2)的内侧面间隔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背门饰板总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饰板主体(110),所述下饰板主体(110)的侧边缘向外侧弯折形成下饰板侧翻边(120),所述下饰板主体(110)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的上部形成与背门上饰板(2)连接的下饰板连接部(1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在从内到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筋板(140)逐渐向下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筋板(140)包括呈l型分布的第一支撑板(141)和第二支撑板(142),所述第一支撑板(14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42)一体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41)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所述第二支撑板(142)连接于所述下饰板主体(110),所述第一支撑板(141)背离所述下饰板侧翻边(120)的一侧边缘与所述背门上饰板(2)的侧边缘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筋板(140)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筋(1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定义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筋板(140)之间的空间为连接空间,所述第一连接筋(150)设于所述连接空间之内,在左右方向上,不同所述连接空间内的所述第一连接筋(150)错位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下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饰板主体(110)与所述下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贵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