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架,具体为一款后副车架弯管与衬套套管连接机构。
技术介绍
1、为了提高整车的舒适性,一般车型现已都在配备副车架,通过副车架可以减弱路面震动给车身带来的冲击,提高悬挂系统的连接刚度,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使底盘的行驶表现更扎实紧凑。而汽车行驶在各种路面时,悬挂系统会对车身造成各种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因受力不均带来各种形变,但在副车架的作用下,就可以代替车身承受如受载弯曲、非水平扭动、横向弯曲和水平菱形扭动等车架变形情况,提升车身抗扭能力,在发生碰撞时更会直接受力,从而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此外,通过副车架还能降低发动机和路面震动所带来的噪音,提高汽车舱内静音水平。其实,副车架是将各种零散的悬架元件连接起来,变成了总成部件,提高了悬挂的通用性,并为汽车厂商打造汽车制造通用平台,并向模块化发展,降低研发和装配成本,为规模化生产效应提供了基础;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下,公开号为“cn112758183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后副车架,包括多片构件,每片所述构件采用辊压工艺形成的变厚度结构,所述后副车架包括前
...【技术保护点】
1.一款后副车架弯管与衬套套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横梁(1),所述两个横梁(1)之间设置有纵梁(4)进行连接,两个所述横梁(1)沿纵梁(4)轴线对称分布,所述横梁(1)两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管(2),所述固定套管(2)沿横梁(1)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套管(2)内安装有衬套(3),所述纵梁(4)设置有两个,所述纵梁(4)靠近横梁(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稳定自身的连接架(5),所述纵梁(4)顶部设置有设置有用于安装汽车零件的拉杆支架(6),所述纵梁(4)内部设置有用于稳定自身的安装筒(7),所述横梁(1)包括两个第一弯管(11)、两个第二弯管(12)以及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款后副车架弯管与衬套套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横梁(1),所述两个横梁(1)之间设置有纵梁(4)进行连接,两个所述横梁(1)沿纵梁(4)轴线对称分布,所述横梁(1)两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管(2),所述固定套管(2)沿横梁(1)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套管(2)内安装有衬套(3),所述纵梁(4)设置有两个,所述纵梁(4)靠近横梁(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稳定自身的连接架(5),所述纵梁(4)顶部设置有设置有用于安装汽车零件的拉杆支架(6),所述纵梁(4)内部设置有用于稳定自身的安装筒(7),所述横梁(1)包括两个第一弯管(11)、两个第二弯管(12)以及中间管(13),所述第一弯管(11)、第二弯管(12)和中间管(13)之间顺次连接在一起,两个所述第二弯管(12)与中间管(13)之间具有相同的第一夹角,两个所述第二弯管(12)与对应的第一弯管(11)之间具有相同的第二夹角,两个所述第二弯管(12)均沿中间管(13)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弯管(11)远离中间管(1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连接固定套管(2)的第一连接口(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款后副车架弯管与衬套套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管(2)包括冲压成型的第一套管(21)和第二套管(22),所述第一套管(21)与第二套管(22)相互靠近的端面平齐,所述第一套管(21)和第二套管(22)沿第一弯管(11)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套管(21)与第二套管(22)中部设置有用于与衬套(3)接触的弧形管(23),所述第一套管(21)靠近横梁(1)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口(14)相匹配的第二连接口(24),所述第一连接口(14)和第二连接口(2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款后副车架弯管与衬套套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21)和第二套管(22)远离横梁(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衬套(3)的扩大管(25),所述扩大管(25)管内面积大于弧形管(23)管内面积,所述扩大管(25)远离横梁(1)的一端开设有与衬套(3)外管壁相匹配的弧形槽(26),所述扩大管(25)顶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提升自身结构强度的加强座(2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款后副车架弯管与衬套套管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4)设置有两个,所述纵梁(4)两端均与横梁(1)接触,两个所述纵梁(4)为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纵梁(4)包括上固定梁(41)和下固定梁(42),所述上固定梁(41)和下固定梁(42)相互靠近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固定两者的第一连接件(43),所述第一连接件(43)中部固定连接有弧形板(44)。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贺,韦德飞,赵恒,章慷,吴云晴,丁尔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