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具有过充电保护。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部分;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部分的短杆;以及从所述壳体延伸的伸缩式构件,所述短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伸缩式构件上方,并且在所述短杆与所述伸缩式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伸缩式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过充电状况而将所述短杆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短杆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用于混合动力车(HEV)的棱柱形可再充电电池具有优于圆柱形可再充电电池的 散热效率,并且在过充电时还具有比圆柱形可再充电电池高的安全性。因此,用于HEV的棱柱形可再充电电池并没有采用在电池过充电时中断电流的断 流装置(CID)。然而,混合动力车中的火花塞(PHEV)、电动车以及HEV要求大容量的可再充电电 池,使得电池的尺寸增大。这样,棱柱形可再充电电池变得更厚,而且棱柱形可再充电电池的散热效率依赖 于电池是在电池系统的内部还是外部而有所不同。因此,很难保证动力系统中的电池被过 充电时这些电池的安全性。在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 构成本国内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针对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这种可再充电电池通过使其外部 电极端子短路并维持短路状态来提高过充电时可再充电电池的安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一电极;连 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二电极,且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部分;电连接至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部分的短杆;以及从所述壳体延伸的伸缩式构件,所述短杆的至少一 部分位于所述伸缩式构件上方,并且在所述短杆与所述伸缩式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伸 缩式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过充电状况而将所述短杆电连接至所述第 一电极,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短杆短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构件可以包括波纹管构件或波纹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构件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高于设定 值时向所述短杆延展。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构件可以包括导电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构件和所述短杆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过充电状 况而保持彼此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构件或所述短杆中至少之一被配置为,在所述伸缩式 构件和所述短杆响应于所述过充电状况而传导电流时熔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短杆被焊接和/或拧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部分。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两个端部的弹簧,所述两 个端部中的一个端部连接至所述壳体,并且所述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连接至所述伸缩式构件的面向所述短杆的一侧。所述弹簧可以被配置为,在朝向所述壳体且远离所述短杆 的方向上给所述伸缩式构件施加压力。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可以包括位于所述伸缩式构件的面向所述短杆的一侧上 的直径位置的两个弹簧。在一实施例中,由所述弹簧施加到所述伸缩式构件上的压力可以小于在所述可再 充电电池处于过充电状况时施加到所述伸缩式构件上的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一电 极;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二电极,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部分; 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具有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部分;电连接至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部分的第一短杆;电连接至所述第三电极的所述部分的第二短杆,所 述第一短杆与所述第二短杆相邻,并且在所述第一短杆与所述第二短杆之间具有间隙;以 及从所述壳体延伸的伸缩式构件,所述伸缩式构件位于所述第一短杆和所述第二短杆下 方,并且在所述第一短杆和所述第二短杆与所述伸缩式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伸缩式构 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过充电状况而将所述第一短杆电连接至所述第二 短杆,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短杆和所述第二短杆短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构件可以包括波纹管构件或波纹管。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构件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压力高于设定 值时向所述第一短杆和所述第二短杆延展。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短杆可以在所述第一短杆与所述伸缩式构件之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杆和所述第二短杆可以位于距所述伸缩式构件基本相 同的距离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式构件可以包括导电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伸缩式构件上的导电 板,其中所述导电板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过充电状况而将所述第一短杆与所述第二短杆 电连接在一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杆和所述第二短杆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过充电 状况而保持彼此电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杆或所述第二短杆中至少之一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 第一短杆和所述第二短杆响应于所述过充电状况而传导电流时熔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短杆可以被焊接和/或拧到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部分。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截取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是示出当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压力增大时电极端子的短路状态的示意性剖 面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示意性剖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示意性剖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7是示出电压和温度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外部端子处的短 路而降低的图表。<对表示附图中的元件的参考标记进行的描述> 100、200、300、400 可再充电电池 10 电极组件11 正电极111、121 未涂覆区域 20 壳体 31、36 端子孔 33 密封塞 35 通孔41、42:第一电极、第二 51、52:引线构件 55 导电板 71 板簧 81,91 第一短杆 83,93 辅助电极 C1、C2、C3 第一间隙、第12 负电极 13 隔板 30 盖板32 电解液注入孔 34 排放口部分电极50、53、54 伸缩式构件 61 短杆 72 支撑构件 82,92 第二短杆 C 间隙间隙、第三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 域技术人员会认识到,可以在均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以多种不同的方式 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附图和说明书应当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 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在申请文件中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示意性透视图,并且图2是沿 图1的线II-II截取的可再充电电池100的示意性剖面图。参见图1和图2,可再充电电池100包括封装有电极组件10的壳体20、封闭壳体 20 一侧处形成的开口的盖板30、分别装配在盖板30的端子孔31和36中的第一电极端子 41和第二电极端子42,以及分别将第一电极端子41和第二电极端子42连接至电极组件10 的引线构件51和52。电极组件10包括作为绝缘体的隔板13以及分别位于隔板13两侧的正电极11和 负电极12。正电极11、负电极12和隔板13 —起被卷绕以形成胶卷形状。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由薄薄地镀有金属箔的电流收集体形成。正电极11和负电 极12均被划分为具有涂覆区域以及未涂覆区域111和121,涂覆区域以及未涂覆区域111 和121通过是否涂有活性材料来区分。也就是说,涂覆区域是涂有活性材料的区域,而未涂 覆区域111和121是没有涂覆活性材料的区域。每一对未涂覆区域111和121彼此处于相对端,并且位于正电极11和负电极12长 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一电极;连接至所述壳体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延伸到所述壳体的外部的部分;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部分的短杆;以及从所述壳体延伸的伸缩式构件,所述短杆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伸缩式构件上方,并且在所述短杆与所述伸缩式构件之间具有间隙,其中,所述伸缩式构件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过充电状况而将所述短杆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从而使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短杆短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相辕,桥本达也,全相垠,金容三,金孝燮,金成培,崔水石,
申请(专利权)人: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