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充电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58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在纵向挤压条件下通过在预定位置且沿预定方向诱导盖板和壳体的弯曲而防止电池单元的内部短路。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具有与背侧壁相反的前侧壁、与开口相反的底壁以及将底壁连接到前侧壁和背侧壁每个的接合部分;电极组件,布置在壳体内;盖板,布置在壳体的开口内以将电极组件密封在壳体里面,盖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以及电极端子,延伸穿过盖板且电连接到电极组件,接合部分的布置于中心部分内的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大于接合部分的布置于侧部分内的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描述 的技术总地涉及在纵向挤压条件下诱导盖板弯曲的可再充电电池
技术介绍
与原电池不同,可再充电电池能够反复进行充电和放电,并包括例如镍氢电池、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并且以电池包(pack)的形式制造以广泛使用在便携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和摄像放像机中。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通过堆叠正电极、负电极和插置在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的隔板而螺旋卷绕成果冻卷(jelly roll)形式;壳体,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质溶液;盖板,密封壳体的上开口 ;以及电极端子,安装在盖板中并电连接到电极组件。例如,壳体可以具有圆筒形或正方形并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当壳体被相对于正方形壳体的上下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施加的压力挤压并变化时,也就是在纵向挤压条件下,盖板可能不弯曲或者盖板可能在不确定的点处弯曲。因此,由于壳体弯曲的问题,壳体可能沿随机方向弯曲,或者正电极和负电极可能在电极组件里面短路。可再充电电池的内部短路会导致燃烧或爆炸。在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所描述的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含不形成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所描述的技术致力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在纵向挤压条件下通过沿预定方向诱导盖板的弯曲来防止电池单元的内部短路。本专利技术还致力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在纵向挤压条件下通过沿预定方向诱导壳体的弯曲或折叠来防止电池单元的内部短路。本专利技术还致力于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其用于在纵向挤压条件下防止燃烧或爆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具有与背侧壁相反的前侧壁、与开口相反的底壁、以及将底壁连接到前侧壁和背侧壁中的每个的接合部分,该壳体的前侧壁、背侧壁和相应的接合部分都具有中心部分和在该中心部分的两侧的侧部分,该前侧壁和背侧壁从开口延伸到底壁;电极组件,布置在壳体内;盖板,布置在壳体的开口内从而将电极组件密封在壳体里面,该盖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以及电极端子,延伸穿过盖板且电连接到电极组件,其中壳体的前侧壁和背侧壁的厚度可以小于壳体的底壁的厚度,其中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中心部分内的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可以大于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侧部分内的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壳体的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中心部分内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小于壳体的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侧部分中的部分的厚度。壳体的前侧壁和背侧壁在所述中心部分内的厚度可以等于壳体的前侧壁和背侧壁在所述侧部分内的厚度。盖板可以包括长的长度方向和从壳体的背侧壁延伸到前侧壁的相对更短的宽度方向,盖板可以在盖板中心处被端子孔穿透,电极端子穿过端子孔延伸,盖板还可以被电解质注入孔穿透。 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布置在电解质注入孔和端子孔之间并可以沿宽度方向仅延伸盖板的宽度的一部分,弯曲诱导槽的长度可以大于端子孔的直径。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盖板的整个宽度。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弯曲诱导槽且沿宽度方向仅延伸盖板的宽度的一部分。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布置在电解质注入孔与端子孔之间且沿与盖板的宽度方向形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弯曲诱导槽且沿与盖板的宽度方向形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布置在电解质注入孔与端子孔之间且具有V形,该V形具有指向端子孔的顶点。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弯曲诱导槽,每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具有V形,该V形具有指向端子孔的顶点。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布置在电解质注入孔和端子孔之间且具有V形,该V形具有指向远离(point away from)端子孔的顶点。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弯曲诱导槽,每个弯曲诱导槽可以具有V形,该V形具有指向远离端子孔的顶点。可再充电电池还可以包括布置于盖板的端子孔内以使电极端子与盖板绝缘的绝缘垫圈。可再充电电池还可以包括端子板,电连接到电极端子且布置在电极组件与盖板之间;绝缘板,布置在盖板与端子板之间以使端子板与盖板绝缘;以及绝缘壳,布置在端子板与电极组件之间以使端子板与电极组件电绝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具有与背侧壁相反的前侧壁、与开口相反的底壁、以及将底壁连接到前侧壁和背侧壁中的每个的接合部分,壳体的前侧壁、背侧壁和相应的接合部分都具有中心部分和在该中心部分的两侧的侧部分,该前侧壁和背侧壁从所述开口延伸到底壁;电极组件,布置在壳体内;盖板,布置在壳体的开口内以将电极组件密封在壳体里面,盖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以及电极端子,延伸穿过盖板且电连接到电极组件,其中壳体的前侧壁和背侧壁的厚度可以小于壳体的底壁的厚度,其中壳体的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中心部分内的部分的厚度可以小于壳体的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侧部分内的部分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再充电电池,该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具有与背侧壁相反的前侧壁、与开口相反的底壁、以及将底壁连接到前侧壁和背侧壁中的每个的接合部分,该壳体具有从所述开口延伸到底壁的中心线;电极组件,布置在壳体内;盖板,布置在壳体的开口内以将电极组件密封在壳体里面,盖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以及电极端子,延伸穿过盖板且电连接到电极组件,其中壳体的前侧壁和背侧壁的厚度可以小于壳体的底壁的厚度,其中接合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可以在该中心线处最大且随着远离该中心线而逐渐减小。壳体的接合部分的厚度可以在该中心线处最小且随着远离该中心线而逐渐增大。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来理解的详细描述,对本专利技术更完整的认知以及本专利技术具有的许多优点将容易地变得明显并被更好地理解,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图I示出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当图I的可再充电电池被组合时关于线II-II的截面图;图3A示出可应用到图I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盖板的底平面图;图3B示出关于图3A的线IIIb-IIIb的截面图;图3C示出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在纵向挤压条件下的透视图;图4A示出可应用到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盖板的底平面图; 图4B示出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在纵向挤压条件下的透视图;图5至图12示出可应用到根据第三至第十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盖板的底平面图;图13示出根据第十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可再充电电池的正视图;图14示出关于图13的线XIV-XIV的截面图;图15示出关于图13的线XV-XV的在壳体的底壁附近的壳体的顶截面图,示出图13的壳体的接合部分的截面;图16示出关于图15的线XVI-XVI的第一区域Al中的壳体的接合部分及其附近的截面图;图17示出关于图15的线XVII-XVII的第二区域A2中的壳体的接合部分及其附近的截面图;以及图18示出根据第十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壳体的底壁附近的壳体的顶截面图,示出接合部分的截面。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方式修改,而都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思想或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壳体,具有与背侧壁相反的前侧壁、与开口相反的底壁、以及将所述底壁连接到所述前侧壁和所述背侧壁中的每个的接合部分,所述壳体的所述前侧壁、所述背侧壁和相应的接合部分都具有中心部分和在该中心部分的两侧的侧部分,所述前侧壁和所述背侧壁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底壁;电极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盖板,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内从而将电极组件密封在所述壳体里面,该盖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以及电极端子,延伸穿过所述盖板且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前侧壁和所述背侧壁的厚度小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的厚度,其中所述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中心部分内的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大于所述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侧部分内的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8 US 61/512,732;2011.11.23 US 13/303,893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壳体,具有与背侧壁相反的前侧壁、与开口相反的底壁、以及将所述底壁连接到所述前侧壁和所述背侧壁中的每个的接合部分,所述壳体的所述前侧壁、所述背侧壁和相应的接合部分都具有中心部分和在该中心部分的两侧的侧部分,所述前侧壁和所述背侧壁从所述开口延伸到所述底壁; 电极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内; 盖板,布置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内从而将电极组件密封在所述壳体里面,该盖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以及 电极端子,延伸穿过所述盖板且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其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前侧壁和所述背侧壁的厚度小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底壁的厚度,其中所述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中心部分内的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大于所述接合部分的布置于所述侧部分内的部分的内弯曲表面的曲率。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盖板具有长的长度方向和从所述壳体的背侧壁延伸到前侧壁的相对更短的宽度方向,所述盖板在盖板的中心处被端子孔穿透,所述电极端子穿过该端子孔延伸,所述盖板还被电解质注入孔穿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布置在所述电解质注入孔和所述端子孔之间并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盖板的整个宽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布置在所述电解质注入孔和所述端子孔之间且沿所述宽度方向仅延伸所述盖板的宽度的一部分。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所述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弯曲诱导槽且沿所述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盖板的整个宽度。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所述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弯曲诱导槽且沿所述宽度方向仅延伸所述盖板的宽度的一部分。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布置在所述电解质注入孔与所述端子孔之间且沿与所述盖板的宽度方向形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所述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弯曲诱导槽且沿与所述盖板的宽度方向形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布置在所述电解质注入孔与所述端子孔之间且具有V形,该V形槽的顶点指向所述端子孔。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弯曲诱导槽包括两个弯曲诱导槽,在所述端子孔的两侧各有一个弯曲诱导槽,每个弯曲诱导槽具有V形,每个V形槽的顶点指向所述端子孔。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宰一吉尾英明李炅根金镇郁郑志完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