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213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架,在平衡架上安装有一个第一平衡机构和两个第二平衡机构形成三点式平衡结构,当底盘大梁在不平整的路面上形成的较大扭力和振动时,第一平衡机构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一连接座之间可以进行转动形成柔性连接,第二平衡机构的第二支撑件与第二连接座之间也可以进行转动形成柔性连接,缓解底盘产生的扭曲力向上装车厢传输导致车厢变形,增加厢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平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平衡装置
,具体为一种车辆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车辆上装部分与底盘大梁采用骑马螺栓

螺栓连接板

胶垫等连接,形成的是刚性的整体,缓冲减振能力有限

[0003]底盘大梁在不平整的路面上形成的较大扭力和振动可直接传递到上装部分,同时上装部分也约束底盘大梁正常的自由扭曲,增加了大梁的应力,易造成底盘和上装的疲劳破坏,减少车辆的寿命,同时在颠簸时上装重心偏移量和离心力较大,影响行车稳定性和车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平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架,所述平衡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两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梁;
[0006]一第一平衡机构,所述第一平衡机构横向设于所述平衡架一端,所述第一平衡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
[0007]两第二平衡机构,两所述第二平衡机构设于所述平衡架另一端,两所述第二平衡机构分别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上;
[0008]其中,所述第一平衡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支撑件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件,两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分别与两侧的车辆大梁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平衡机构与车辆大梁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连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与车辆大梁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平衡机构与车辆大梁连接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平衡架上安装有一个第一平衡机构和两个第二平衡机构形成三点式平衡结构,当底盘大梁在不平整的路面上形成的较大扭力和振动时,第一平衡机构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一连接座之间可以进行转动形成柔性连接,第二平衡机构的第二支撑件与第二连接座之间也可以进行转动形成柔性连接,缓解底盘产生的扭曲力向上装车厢传输导致车厢变形,增加厢体的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侧面上设有若干贯穿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纵梁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穿过所述横梁,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连接处设有角码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为
U
形截面结构,其包括支撑容腔,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支撑容腔的开口处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伸出所述支撑容腔,所述第一固定件竖直连接
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用于配合螺栓与所述车辆大梁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于若干贯穿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纵梁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穿过,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纵梁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处设有角码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设于所述纵梁的两边侧面上的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上部设于两所述支撑板之间,并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底面上,所述第二固定件为
L
形钢板,所述
L
形钢板上设于若干第二固定孔,用于配合螺栓与所述车辆大梁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座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的一端

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另一端

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

[0017]进一步地,所述纵梁为空心方钢梁,其内侧面上还设有若干开孔,所述横梁为
C
形状钢梁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平衡装置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平衡装置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1]其中,1为平衡架
、11
为纵梁
、111
为开孔
、12
为横梁
、121
为第一连接孔
、2
为第一平衡机构
、21
为第一支撑件
、22
为第一连接座
、23
为第一转轴
、24
为支撑容腔
、25
为第一固定件
、26
为第一固定孔
、27
为第二连接孔
、3
为第二平衡机构
、31
为第二支撑件
、32
为第二连接座
、33
为第二固定件
、34
为第一加强件
、35
为第二加强件
、36
为第二转轴
、37
为第二固定孔
、4
为角码
、5
为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
图2所示,提供一种车辆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架1,所述平衡架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
11
,两所述纵梁
11
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梁
12

[0024]一第一平衡机构2,所述第一平衡机构2横向设于所述平衡架1一端,所述第一平衡机构2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纵梁
11
连接;
[0025]两第二平衡机构3,两所述第二平衡机构3设于所述平衡架1另一端,两所述第二平衡机构3分别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
11
上;
[0026]其中,所述第一平衡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件
21
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
21
上的第一连接座
22
,所述第一支撑件
21
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纵梁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车辆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架,所述平衡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纵梁,两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多根横梁;一第一平衡机构,所述第一平衡机构横向设于所述平衡架一端,所述第一平衡机构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两第二平衡机构,两所述第二平衡机构设于所述平衡架另一端,两所述第二平衡机构分别连接在两侧所述纵梁上;其中,所述第一平衡机构包括第一支撑件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支撑件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件,两所述第一固定件用于分别与两侧的车辆大梁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平衡机构与车辆大梁连接;所述第二平衡机构包括第二支撑件和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在所述纵梁上,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连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与车辆大梁连接,以使所述第二平衡机构与车辆大梁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侧面上设有若干贯穿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纵梁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穿过所述横梁,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连接处设有角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为
U
形截面结构,其包括支撑容腔,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支撑容腔的开口处并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伸出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琪祯刘存宾张晋蒋恒超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