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除霜加热器的冷却器及物品储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943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除霜加热器的冷却器及物品储藏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除霜加热器的冷却器具备:由制冷剂在内部流动的冷却管(2)和贯通冷却管(2)的多个翅片(4)构成的冷却器(1);以及以利用对流效应使冷却管(2)内部的制冷剂流动的方式配置的除霜加热器(5)。由此,可提高除霜效率,可大幅降低除霜时的电力消耗。另外,可缩小冷却器和除霜加热器所占的空间。再有,可将除霜加热器的表面温度抑制在可燃性制冷剂的发火温度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设置于冰箱等上的构成冷冻循环的冷却器,特别涉及带除霜加热器的冷 却器及物品储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市场中强烈需求节能冰箱,对带除霜加热器的电力消耗也要进行重 新评价。另外,就冷冻循环中的制冷剂而言,为了应对由氟里昂气体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及地 球温暖化问题,正推进着从过去使用的氢氟碳化合物(hydrofluorocarbon-HFC)向采用不 破坏臭氧层且地球温暖化系数低的异丁烷(R600a)等碳氢化合物制冷剂(以下称为“HC制 冷剂”)的转换。这种HC制冷剂,例如异丁烷由于是可燃性制冷剂,因而,在产生制冷剂泄漏的情 况下有因火花等而着火并发展成火灾的可能性。因此,在使用HC制冷剂的冰箱中,由于有 可能因电气零部件及继电器等的接点、除霜加热器的发热等引起着火,因而需考虑各种防 爆措施。以消除这种一直以来有关除霜加热器的节能性及安全性题为目的,在例如日本特 开2004-190959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对冷却器和除霜加热器的结构进 行改进的冰箱的方案。图18表示的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冰箱的冷却器周围的侧面放大剖视图。图 19是该冰箱的冷却器的除霜加热器部的侧面放大剖视图。如图18及图19所示,现有的冷却器60以规定的间距将由铝的薄片构成的翅片62 重叠嵌入到较长的冷却管61上。然后将冷却管61折弯成蛇形,形成与各储藏室内的背面 宽度相对应的一定宽度和翅片的深度尺寸、通过折弯将而成的规定高度尺寸的长方体状。翅片62仅设置在冷却管61的直管部分。在位于翅片62的两外侧且冷却管61的 折弯部分(弯曲部)配置贯穿冷却管61的上下且由厚度较厚的长方形状刚体构成的端板 63。使在端板63上开设的嵌入孔(未图示)与弯曲部吻合,并通过从两侧夹持固定冷却管 61和翅片62从而形成冷却器60。端板63进一步从位于最下部的翅片62的最下边缘向下方延伸设置,在延伸设置的两个端板间架设有进行冷却器60除霜的除霜加热器64。除霜加热器64在各端板63上 嵌入到在相对的侧边上设置的切口部65中,形成架设在两端板间的结构。并且,在除霜加热器64和冷却器60的翅片62的最下端部之间设置有加热器罩 66。加热器罩66用于保护除霜加热器64的上方部分。再有,加热器罩66用于避免在伴随 着除霜动作附着在冷却器60上的霜融解而成为水滴并滴落到构成除霜加热器64的玻璃管 67的表面而产生蒸发声音。加热器罩66与除霜加热器64同样,通过从侧面嵌入并保持在形成于端板63上的狭缝状的卡定槽(未图示)中。此外,加热器罩66在组装上述冷却器60时,可以通过与成形为蛇形的冷却管61 和翅片62 —起夹在端板63之间并固定,其断面形状形成为人字形,以便承接从翅片62落 下来的水并使其易于向下方的排水槽68流动,再在中央的顶部附近的斜面部分上开设有 沿冰箱内部宽度方向开口的多个狭缝69。采用上述结构,当冰箱(冷却器60)进入除霜动作时,由已发热的除霜加热器64 产生的暖气(上升气流)和辐射热的加热作用,首先加热加热器罩66,进而,通过狭缝69加 热冷却器60。另外,通过从被上述暖气加热了的加热器罩66的热传导,即使端部63被加热,也 能促进除霜。然而,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却器60的结构,虽然对通过向端板63的热传 导来降低除霜加热器64的表面温度是有效的,但由于除霜加热器64的热被用于加热器罩 66的加热,因而,冷却器60需要加热时间,其结果,使除霜时间加长,存在节能效果不显著 的问题。再有,如图19所示,在除霜时,从冷却器60融解滴落到加热器罩66上的霜块a在 进一步融解的过程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等而从加热器罩66的端部回流到内侧,然后,产 生水滴b滴下的现象。这时,水滴b与除霜加热器64接触,或者滴落到除霜加热器64上,在蒸发时发出 声音,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另外,致使除霜加热器64的玻璃管67急剧冷却,也有可能 对除霜加热器64的长期使用寿命带来影响。因此,要求得到某些改进。另一方面,现有的冰箱通常是在设于最下部的储藏室的冰箱外侧的后方区域形成 机械室,在该机械室内收放冷冻循环的压缩机。但是,若为这种结构,由于形成机械室而减 少了最下部的储藏室的收放空间,减少了收放容积。并且,收放空间的空间形状也成为除了机械室的突出部的复杂形状而使其收放性能不良。相对于此,在例如日本特开2001-99552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 下述的冰箱的方案,即设有以绝热箱体的储藏室内最上部的后背部下降的方式凹入的凹 部,在该凹部中收放构成冷冻循环的压缩机等的高压侧构成机器。这种结构的冰箱由于能 使冷却器和除霜用加热器的收放空间在进深方向较薄,并将高度方向限制得较低,因而能 大大地确保储藏室的收放量。图20是表示专利文献2记载的冰箱的纵剖视图。如图20所示,绝热箱体7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形成有冷藏室72、冷冻室73、蔬菜 室74。并且,在冷藏室72的前面开口设有冷藏室门75。另外,考虑到收放性及使用性能,在从绝热箱体71的中央位于下方部的冷冻室73 和蔬菜室74设有能简易地取出的抽屉式冷冻室门76和蔬菜室门77。在冷藏室72的箱内设有多个收放架78,另外,在冷冻室73和蔬菜室74中安装有 上面开口形状的收放容器79a、79b。该收放容器79a、79b借助于被前后方向的导轨(未图 示)引导的滚子向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被支撑。设于绝热箱体71的凹部80是以冷藏室72的最上部的后背部向下的方式使贯穿 外箱上面81及外箱背面82的顶面后背部凹下去的地方。凹部80的左右用绝热箱体71的左右壁封闭,而上方和背后敞开。该凹部80的敞开部分用由上板83和与之大致成直角的 背板84构成的凹部罩85覆盖。另外,凹部罩85用螺丝等可拆卸地固定在绝热箱体71上。作为冷冻循环的构成设备的压缩机86和冷凝器87与机械室风扇88 —起配置成容纳在凹部80内,并用由上板83和背板84构成的凹部罩85覆盖。作为冷冻循环的构成设备的冷却器89和除霜加热器(未图示)配置在被冷冻室 73的背面所限制的空间内。然而,即使做成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却器60搭载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冰箱中的 结构,在图18的结构中,由于需要设置端板63,因而,也无法达到缩短冷却器60和除霜加热 器64的距离。因此,采用这种结构,存在不适用于容纳在被限高的空间内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除霜加热器的辐射加热 作用来积极地加热冷却管,并利用对流效应使制冷剂流动实现除霜效率的提高并能够大幅 降低除霜时的电力消耗的带除霜加然器的冷却器。再有,通过将由冷却器和除霜加热器构 成的带除霜加热器冷却器的总高度抑制得较低从而提供一种可实现向被限制的空间进行 配置的带除霜加热器的冷却器。另外,提供一种可抑制除霜加热器的表面温度并可适用于具备密封了可燃性制冷 剂的冷冻循环装置的物品储藏装置且确保物品储藏装置安全性的带除霜加热器的冷却器。本专利技术的带除霜加热器的冷却器具有由制冷剂在内部流动的冷却管和贯通冷却 管的多个翅片构成的冷却器;以及以利用对流效应使冷却管内部的制冷剂流动的方式配置 的除霜加热器的构成。这样,由于冷却管内部的制冷剂被除霜加热器加热并利用管内对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除霜加热器的冷却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由制冷剂在内部流动的冷却管和贯通上述冷却管的多个翅片构成的冷却器;以及以利用管内对流效应使上述冷却管内部的上述制冷剂流动的方式配置的除霜加热器,  上述除霜加热器与上述冷却器的侧面接触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砂畠巧伊藤和彦木田真智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