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管挤压背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869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行薄壁管挤压的背模,分别具有与工件直径相适应的成型槽的上模和下模,两个工件固定装置,工件固定装置分别与上模和下模固定连接于成型槽的内壁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的挤压背模的开放性成型槽内设置了工件固定装置,在挤压时,通过工件固定装置与模体形成的封闭的成型槽来带动被挤压弯头同步移动,从而达到挤压后薄壁管弯头成形较好的目的;同时由于对薄壁管直接进行弯曲加工,无需增加弯头的壁厚,有效地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挤压模,尤其是涉及一种进行薄壁管挤压的背模。
技术介绍
目前小弯曲半径弯头的加工使用的是热挤压工艺,而热挤压工艺中使用的背模均 为开放性成型槽的挤压背模,由于成型槽是开放性的,在挤压成形时不仅弯头的外观成形 差,出现诸如小弯曲半径弯头自由变形、弯头内部容易起皱或者产生鼓包等缺陷,造成产品 报废;为了解决外观成形差的缺陷,只能将弯头部分的管子璧厚加厚,这样就导致了原材料 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使用的弯头和钢管的壁厚不一致,需要增加钢管和弯头对接焊缝数 量,从而又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薄壁管挤压弯头成形差、成本高的技术问 题,提供一种能使薄壁管挤压弯头成形较好、成本低的挤压背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包 括分别具有与工件直径相适应的成型槽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工件固定 装置,工件固定装置分别与上模和下模固定连接于成型槽的内壁处。作为优选,工件固定装置为圆弧限位块,圆弧限位块与成型槽相接处的圆弧度与 成型槽的内壁圆弧度相适应。作为优选,工件固定装置与上模和下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因此,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由于对现有的挤压背模的开放性成型槽内设置 了工件固定装置,在薄壁管进行挤压时,通过新增的圆弧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的模体构成的 封闭的成型槽来带动被挤压弯头同步移动,限制薄壁管小R弯曲半径弯头在挤压过程中的 自由变形,从而达到挤压后薄壁管弯头成形较好的目的;同时由于对薄壁管直接进行弯曲 加工,无需增加弯头的壁厚,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也有效地减少了对接焊缝数量,降 低了加工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左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 本技术包括分别具有与工件直径相适应的成型槽5的上模3和下3模2,还包括两个工件固定装置1,工件固定装置1分别与上模3和下模2通过机械加工成 为一体,形成于成型槽5的内壁处。工件固定装置1为圆弧限位块,圆弧限位块与成型槽相 接处的圆弧度与成型槽5的内壁圆弧度相适应。(参见图1、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薄壁管进行挤压时,由于挤压模对钢管向内进行挤压时,新增的 圆弧限位块与模体构成的封闭的成型槽带动被挤压弯头同步移动,限制薄壁管小R弯曲半 径弯头在挤压过程中的自由变形,从而达到挤压后薄壁管弯头成形较好的目的;同时由于 对薄壁管直接进行弯曲加工,无需增加弯头的壁厚,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也有效地减 少了对接焊缝数量,降低了加工成本。实施例2 包括分别具有与工件直径相适应的成型槽5的上模3和下模2,还包括 两个工件固定装置1,工件固定装置1与上模3和下模2通过螺纹4固定连接于成型槽的内 壁处。工件固定装置为圆弧限位块,圆弧限位块与成型槽相接处的圆弧度与成型槽的内壁 圆弧度相适应。(参见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在薄壁管进行挤压时,由于挤压模对钢管向内进行挤压时,新增的 圆弧限位块与模体构成的封闭的成型槽带动被挤压弯头同步移动,限制薄壁管小R弯曲半 径弯头在挤压过程中的自由变形,从而达到挤压后薄壁管弯头成形较好的目的;同时由于 对薄壁管直接进行弯曲加工,无需增加弯头的壁厚,不仅降低了原材料的成本,也有效地减 少了对接焊缝数量,降低了加工成本。当然,工件固定装置1与上模3和下模2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并不仅限于一体化 加工和螺纹连接,也可以是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工件固定装置1也不仅限于圆弧限位块,只 要是能够实现挤压后薄壁管弯头成形较好的目的的结构都可以采用;这样的变化均落在本 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薄壁管挤压背模,包括分别具有与工件直径相适应的成型槽(5)的上模(3)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工件固定装置(1),所述工件固定装置(1)分别与所述上模(3)和所述下模(2)固定连接于所述成型槽(5)的内壁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壁管挤压背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装置(1) 为圆弧限位块,所述圆弧限位块与所述成型槽(5)相接处的圆弧度与所述成型槽(5)的内 壁圆弧度相适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薄壁管挤压背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固定装置 ⑴与所述上模⑶和所述下模⑵通过螺纹⑷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进行薄壁管挤压的背模,分别具有与工件直径相适应的成型槽的上模和下模,两个工件固定装置,工件固定装置分别与上模和下模固定连接于成型槽的内壁处。本技术通过对现有的挤压背模的开放性成型槽内设置了工件固定装置,在挤压时,通过工件固定装置与模体形成的封闭的成型槽来带动被挤压弯头同步移动,从而达到挤压后薄壁管弯头成形较好的目的;同时由于对薄壁管直接进行弯曲加工,无需增加弯头的壁厚,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文档编号B21C37/28GK201644543SQ201020166459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向俊平, 强宏理, 沈国斌, 陈星 , 陈琳 申请人: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管挤压背模,包括分别具有与工件直径相适应的成型槽(5)的上模(3)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工件固定装置(1),所述工件固定装置(1)分别与所述上模(3)和所述下模(2)固定连接于所述成型槽(5)的内壁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陈琳沈国斌强宏理向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